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35篇
化学工业   1030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3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篇
冶金工业   73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一个常规间歇萃取精馏实验装置,考察三元混合溶剂(NMP+DMF+DMSO)在不同回流比及萃取溶剂加入速率情况下对分离苯-环己烷共沸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元混合溶剂能够解决单一溶剂存在的选择性与溶解性相矛盾的问题,且三元混和溶剂存在最佳组成,综合性能优于单一溶剂;随溶剂加入速率和操作回流比的增加,产品产量逐渐提高,尤其是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技术与简单溶剂间歇萃取精馏技术相比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62.
制备皮胶原纤维固载Zr(IV)吸附剂(ZLCF),并考察ZLCF对水体中苯甲酸(BA)、邻苯二甲酸(o-PA)、对苯二甲酸(p-PA)和间苯二甲酸(m-PA)的吸附特性.研究表明:这4种苯羧酸的吸附平衡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但随着它们的羧基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其吸附容量也随之变化.总体看,ZLCF对所研究的苯羧酸均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当苯羧酸溶液(10 m1)的初始浓度为6 mmol/L、吸附温度为293 K时,ZLCF(0.05 g)对BA、o-PA、m-PA和p-PA的吸附容量分别达0.4616、0.5892、0.4912和0.3138 mmol/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BA的吸附符合拟一级速率方程,边界层扩散为主控步骤;而o一PA、m-PA和p-PA的吸附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63.
催化干气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厂气含C_1~C_4组份,未被回收利用。催化裂化干气中含乙烯10%~20%,氢50%~70%。采用膜分离技术从重油催化裂化干气中回收氢气,制氢成本低,能源利用合理;介绍了从催化裂化干气中回收乙烯的方法及乙苯的利用。指出炼油厂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氢及用催化裂化干气中的乙烯生产苯乙烯,是合理利用石油副产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碳钢电极在以模拟冷却水为基液的Al_2O_3纳米流体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Al_2O_3纳米颗粒对碳钢的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l_2O_3纳米流体中碳钢电极的耐蚀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添加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碳钢也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当SDBS的用量超过一定值时,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5.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C/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紫外光谱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1-萘胺-4-偶氮对苯磺酸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C/T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降解时间、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萘胺-4-偶氮对苯磺酸初始浓度为2×10-5 mol/L,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时,光催化反应5 h后,1-萘胺-4-偶氮对苯磺酸的降解率达到85.41%。  相似文献   
67.
Coupling with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metal–organic-frameworks (MOFs)-derived porous carbon fibers exhibit a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because of their huge surface area, high porosity, as well as sufficient heteroatom-doped active sites. In this work, the hierarchically porous 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are obtained after the pyrolysis of 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8 and polyacrylonitrile (ZIF-8/PAN) composite fibers synthesized by electrospinning method. The 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fabricated in N2 atmosphere (N-CF-N2) present an enhanc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694 mg/g for benzene 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 and the abundant N-species-containing active sites.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hat the N-doped hierarchical carbon nanofibers fabricated in Ar atmosphere (N-CF-Ar) exhibit a low benzene adsorp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N-CF-N2,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orous structure damage caused by the bombardment of heavy Ar atoms on the pore shells during the pyrolysis. These results not only show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of the as-fabricated N-CF-N2 in adsorption of VOCs for air purification due to its merit of cost-efficient,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excellent adsorption capacity, but also expand the potential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and composite fibers in volatile organic gas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68.
陈慧丽  郭禧斌 《光电子.激光》2023,34(11):1135-1141
为了有效避免有害气体浓度的超标对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检测方法,通过对微纳电离型传感器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设计的传感器展现了较强的抗弯能力及较快的响应-恢复能力。在室温常压、相对湿度75%的实验条件下,对多个浓度的苯、甲苯气体展开了测试,并基于特征噪声强度识别气体的浓度,构建了对应的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对有害气体检测时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拟合度可达99%以上,体现了较高的检测精度,且在检测有害气体时传感器处于可逆电离平衡状态,重复性良好,不需要进行预热、安全无毒,因此适合于应用到苯类气体的检测中,能够满足效率、精度的要求,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苯系物等类油物质泄漏事故频发。由于苯系物多数具有极强的毒性和挥发性,因此苯系物比原油等重油泄漏事故引发的危害更大。考虑到苯系物和油类物质理化性质的相似性,对苯系物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办法可以参考溢油事故的处置办法。通过对溢油事故中常用的无机类吸附材料、有机高分子吸附材料和天然高分子吸附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解决苯系物泄漏的应急处置提供思路,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0.
林俊  马若梦  马路遥  林鸿 《计量学报》2023,44(1):132-137
苯(C6H6)作为大气和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具有强烈致癌性,是大气环境主要监测的内容之一。基于群论方法分析建立一种苯分子的泛频跃迁谱线计算方法,利用苯分子简正振动模式与光谱活性,获得30个振动模式的振动频率及其不可约表示。基于D6点群乘法规则,给出苯分子泛频跃迁的振动模式、光谱活性与谱线位置,为后续精确测量近红外区域苯分子未知谱线跃迁提供了数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