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2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4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柳月  杨晓宽 《中国酿造》2022,41(2):187-192
为提高板栗和龙眼的资源利用率并开发一种高多糖含量的新型黄酒,以板栗和龙眼为辅料,糯米为主料,小曲和红曲为发酵剂,以感官评分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板栗龙眼糯米黄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板栗龙眼糯米黄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板栗添加量20%,龙眼添加量5%,小曲添加量0.9%,红曲添加量13%,主发酵时间8 d,主发酵温21 ℃。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板栗龙眼糯米黄酒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感官评分为95.8分,多糖含量为7.93 g/L,是传统黄酒多糖含量的1.67倍。  相似文献   
12.
板栗加工过程易产生诸如板栗壳、板栗花、板栗总苞、板栗 次果及次品等副产物,大量资源常被当作废弃物丢弃,未得到有效利用, 开发的产品较少,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有关板栗加工副产物的研究得 到关注,板栗中存在的多种天然活性成分相继被报道,其中具有抑菌作用 的成分占比较高。因此,该研究综述了板栗加工副产物含有的抑菌成分 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板栗加工副产物在抑菌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 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荸荠渣羧甲基化产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凯光 《食品科技》2003,(11):93-95
研究了以荸荠渣(C6H9O4OH)为原料,采用甲醇溶剂法,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荸荠渣羧甲基化产品(WCDCMCS)。对制备工艺中的最佳黏度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n(荸荠渣)∶n(甲醇)=1∶16、碱化时间定为0.75h时,采用最佳黏度工艺条件,即n(荸荠渣)∶n(氢氧化钠)∶n(氯乙酸)=1∶2∶1、碱化温度为40℃、醚化温度为45℃、醚化时间为2h,可以制备黏度高达840mPa·s的荸荠渣羧甲基化产品。  相似文献   
14.
栗子鸡罐头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栗子和鸡为原料,研究了制成具有独特风味的栗子鸡罐头的工艺和配方。该产品是一种很具市场前景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水提板栗壳色素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玲玲  王新  许瑞梅 《食品与机械》2007,23(3):57-58,111
以水为溶剂从板栗壳中提取得到板栗壳色素CSPⅡ,采用热重、热重-红外联用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板栗壳色素进行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在220℃以下是相对稳定的,仅释放出少量的吸附水;在220~400 ℃之间发生强烈的热裂解反应,分解出大量的水、二氧化碳及醇类化合物等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皇甫川流域砒砂岩及栗钙土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砒砂岩的可利用性,对皇甫川流域广泛分布的砒砂岩和以砒砂岩为母质发育的栗钙土的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钙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持水性;紫红色砒砂岩的透水性与持水性比栗钙土好;白色砒砂岩的透水性和持水性相对较差。大部分砒砂岩由白色砒砂岩和紫红色砒砂岩互层组成,紫红色砒砂岩层贮水多,白色砒砂岩层贮水少,两类岩层成为相对的隔水层和贮水层;紫红色砒砂岩质地疏松、黏粒含量较高,保水性能好,可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水分条件,具有一定的可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高氧预处理协同过氧化氢处理预防板栗仁褐变的方法。方法 将板栗随机分为4组: 对照组(21% O2)、高氧组(90% O2)、过氧化氢组[2% H2O2 (m/V)]、高氧协同过氧化氢组[90% O2+2% H2O2 (m/V)], 0℃贮藏30 d, 每5 d测定其褐变指数, 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酶促褐变底物总酚含量及酶促褐变相关酶, 包括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se, 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氧组、过氧化氢组和高氧协同过氧化氢组褐变指数分别降低了16.06%、16.38%和29.11%。其中, 高氧协同过氧化氢组的防褐变效果最佳, 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P<0.05), 抑制了PPO的活性, 提高了PAL、POD、CAT的活性, 增加了酚类物质的含量, 提高了板栗仁抗氧化能力。结论 高氧协同过氧化氢处理, 能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板栗仁表面褐变, 较好地维持板栗仁品质, 保持板栗仁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 HSI)技术的板栗产地溯源模型。方法 采集怀柔、迁西和沂蒙短枝三种不同产地板栗的高光谱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板栗产地溯源模型,通过比较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建模结果的影响,选出最佳的预处理组合方法,并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一步优化。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经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和移动窗口平滑法(Moving Window Smoothing, MWS)组合预处理后的数据所建立的溯源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分类的预测精确率达到了95%以上,模型整体的准确率为96.61%。经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SVM的参数C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模型对怀柔板栗和沂蒙短枝板栗的预测精确率达到了100%,模型整体的准确率提高到了98.31%。结论 本研究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了一种板栗产地溯源模型,经预处理和参数优化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为板栗的产地溯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structures of six commercial hydrolyzable tannins, chestnut, oak, tara, sumach, chinese gall, and turkey gall tannins have been examin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Their oligomeric structures and structure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defined.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rather different structure than what previously reported were present. Different galloyl glucose monomers were observed for chestnut and oak tannin extracts and in chinese gall gallotannin extract.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mode MALDI‐TOF showed that most galloyl residues of the galloyl glucose chains were stripped from a skeletal glucose chain. Oligomers, in some cases up to 16 or 17 glucose units long, almost totally stripped of galloyl residues were observed. This indicated that a wide distribution up to very long gaIloylglucose chains exist in most commercial hydrolyzable tannin extract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se commercial tannin extract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long galloyl glucose chains of mixed di‐, tri‐, and pentagalloyl glucose repeating units being present in the same chain. The presence of long glucose chains where most of the galloyl residues have been stripped indicates that their linkage may be sugar residue to sugar residue. Commercial tara and turkey gall tannins have been shown to be mainly polygallic oligomers of up to eight gallic acid residues linked to each other in a chain. Commercial sumach extract revealed itself a more complex mixture of glucose oligomers up to 13 repeating unit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9  相似文献   
20.
板栗壳棕色素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李云雁  罗渊  颜涛  徐飞  颜家桃 《食品科技》2008,33(2):175-178
从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以及还原能力等方面对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活性氧自由基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板栗壳棕色素对 Fenton 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光照核黄素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较强清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自由基和脂过氧化自由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其最大清除率或抑制率分别可达到 83.0%、82.1%和 88.5%.表明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