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60篇
  免费   4476篇
  国内免费   1595篇
电工技术   5208篇
综合类   3911篇
化学工业   13129篇
金属工艺   1052篇
机械仪表   1850篇
建筑科学   5488篇
矿业工程   913篇
能源动力   1683篇
轻工业   8317篇
水利工程   1561篇
石油天然气   1018篇
武器工业   236篇
无线电   79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72篇
冶金工业   835篇
原子能技术   1082篇
自动化技术   2160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562篇
  2022年   1194篇
  2021年   1513篇
  2020年   1455篇
  2019年   1200篇
  2018年   1118篇
  2017年   1658篇
  2016年   1636篇
  2015年   1871篇
  2014年   3229篇
  2013年   3129篇
  2012年   4059篇
  2011年   4019篇
  2010年   3243篇
  2009年   3211篇
  2008年   2830篇
  2007年   3876篇
  2006年   3894篇
  2005年   3344篇
  2004年   2679篇
  2003年   2340篇
  2002年   2062篇
  2001年   1644篇
  2000年   1321篇
  1999年   1057篇
  1998年   729篇
  1997年   601篇
  1996年   475篇
  1995年   445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为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及提升石英纤维的界面性能,使用缩水甘油醚基笼型倍半硅氧烷(G–POSS)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分别对环氧树脂和石英纤维进行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改性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并通过外推法确定了其固化工艺,根据固化工艺制备环氧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分别对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G–POSS和KH–550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弯曲性能达到最佳,初始分解温度达到369.59℃,常温下在12~18 GHz的介电常数稳定在3.2~3.5之间,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在0.005~0.02之间,弯曲强度达到376.4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21.7 GPa。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热/电联合运行下多种柔性负荷协调优化不足以及面临的风、光出力和柔性负荷等多种不确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柔性负荷下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热电联合鲁棒优化调度方法。充分考虑可削减、可平移、可转移柔性负荷之间的协调互补性,分别以热/电负荷曲线标准差和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虚拟电厂热电联合双层协调优化运行模型,提高了多种柔性负荷协调优化效果;并采用鲁棒优化方法处理风、光出力和柔性负荷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提高热电系统运行的鲁棒性。多种柔性负荷的协调优化增强了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使经济性更优,不同鲁棒系数下柔性负荷优化效果的对比,为适应不同需求情景下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测试并比较了某国产上浆剂和进口上浆剂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等性能,研究了两种碳纤维上浆剂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形貌、耐磨性、水接触角、表面能、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上浆剂固含量高、黏度高、粒径小,进口上浆剂黏度低、表面张力小、粒径分布窄。采用国产上浆剂上浆后的碳纤维,接触角为56.701°,毛丝量为0.15 mg/m,表面能为41.32 mJ/m2,耐磨次数为447次,拉伸强度为2.86 GPa;采用进口上浆剂上浆后的碳纤维表面光滑,接触角为51.063°,毛丝量为0.08 mg/m,表面能为47.26 mJ/m2,耐磨次数为461次,拉伸强度为2.95 GPa。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玻璃纤维(GF)及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协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当共混体系中有一定量的GF时,CPE的加入不仅能够改善共混物的韧性,还能够促进GF在PVC基体中的分散,两者协同增韧。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加,GF分散效果增强,PVC/CPE/GF共混物的硬度呈现先显著增强后缓慢增强的趋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拉伸弹性模量先升高后下降,增韧效果明显。当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过的GF的质量一定,CPE用量为配方总质量的15%~20%之间时,通过PVC/CPE/GF共混物样条冲击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GF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粘结紧密,断面产生了大量有规则的网丝结构,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5.
由于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电力生产的多重危害,当前燃煤电厂烟气SO3排放已引起广泛关注,对其排放控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与系统总结是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实施排放控制工作的基础。该文分别从燃煤电厂烟气SO3协同控制技术与专项脱除技术2个方面,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当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控制技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有待开展的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燃煤电厂燃煤条件、锅炉炉型、超低排放装备等特点,提出了后续应对不同SO3排放控制要求的可行技术路线,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工程实践、政策制订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陈晨  王明明  王志刚  谭小耀 《化工学报》2021,72(Z1):482-493
采用纺丝-烧结技术制备了具有内表面致密皮层的外支撑式金属镍非对称中空纤维膜,并用于乙醇自热重整(EATR)制氢,研究了温度、进料流速、吹扫气流速、水醇比(S/C)以及氧醇比(O2/C)等操作条件对膜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镍非对称中空纤维膜既具有优异的EATR催化活性,又有良好的透氢性能。在500~1000℃、S/C=4、O2/C=0.8的条件下乙醇可完全转化,H2产率和H2渗透通量可分别达到81.59%和13.99 mmol/(m2·s),增加进料中氧气含量可显著抑制膜表面积炭,但同时也会降低氢气产率和一氧化碳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7.
虚拟电厂技术挖掘并利用了各类分布式资源的灵活调节能力,是提高电网安全水平、降低用户用能成本、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措施.在能源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电厂面临分布式资源主体众多且特性各异、不确定性强、各地电网需求多样化等技术挑战.文中基于云边协同的信息架构,设计了云?群?端递阶协同的多能虚拟电厂调度技术框架,研究并提出了面向特性各异分布式资源的调控能力标准化建模方法、日前鲁棒聚合和日内滚动修正衔接的虚拟电厂在线等值技术、考虑差异化调峰需求的虚拟电厂?电网交互调度模式等多项实用化关键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面向园区的虚拟电厂调度模块,并在多个工程现场实际运行.以中国北京某多能园区的场景分析为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模块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VARTM)技术制备了环氧树脂/碳纤维(EP/CF)和环氧树脂/碳纤维/玻璃纤维毡(EP/CF/GF)复合材料。测试了两种纤维铺层方式中树脂流动距离的平方与流动时间的关系,对两种铺层纤维体系的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对比;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处理,并且对其高温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EP/CF/GF中GF毡的松散结构使树脂更易流动;高温热处理造成了EP/CF弹性模量和拉伸应变的降低,其中弹性模量降低了9.97 %、拉伸应变降低了11.36 %,但对EP/CF/GF的影响较小;GF毡的加入造成了2种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下降;未经处理的复合材料断口表面光滑,而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断口表面粗糙且有大量基体附着。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对芦苇纤维(RF)进行磷酰化改性,并将改性后的磷酰化芦苇纤维(MPRF)与聚乳酸(PLA)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MPRF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阻燃性、燃烧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元素成功接枝到芦苇纤维表面,800 ℃时的残余质量增加;随着MPRF添加量的提高,PL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着MPRF的加入而逐渐增加,当MPRF添加量为40 %(质量分数,下同)时,其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可达266.9 MPa和44.7 MPa,极限氧指数为24.6 %;最大热释放峰值下降到366.9 kW/m2,与PLA相比下降了39.3 %,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00.
张惠忠  周嘉新  张雅雯 《电气传动》2021,51(9):55-60,66
虚拟电厂(VPP)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聚合形式,可以降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入网时输出功率不确定性对电网安全的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是未来新能源并网发展的方向。为提高VPP的调度灵活性,降低发电成本,使VPP获得更好的效益,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负荷对VPP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源-荷-储联合运行的VPP经济性优化调度模型,为减小预测误差并提高VPP收益,调度模型采用了多时段尺度优化和多市场盈利模式,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VPP内各能源的出力。仿真算例分析了VPP内部各电源及VPP的出力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可中断负荷参与VPP调度及其占比变化对VPP收益的影响以及4种不同运营模式下VPP的经济性差异。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聚合适当比例的可中断负荷并采用合理的运营模式可以提高VPP的灵活性和经济性,算例验证了源-荷-储联合运行的VPP经济性优化调度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