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6篇
  免费   1762篇
  国内免费   1699篇
电工技术   1001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573篇
化学工业   464篇
金属工艺   248篇
机械仪表   998篇
建筑科学   1802篇
矿业工程   849篇
能源动力   232篇
轻工业   488篇
水利工程   481篇
石油天然气   520篇
武器工业   137篇
无线电   20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5篇
冶金工业   203篇
原子能技术   115篇
自动化技术   9868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016篇
  2022年   854篇
  2021年   980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1037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220篇
  2013年   1043篇
  2012年   1099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1028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251篇
  2007年   1159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854篇
  2004年   824篇
  2003年   728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的历史与文学研究通常是案例式地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与词人的背景.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与含义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师承流派、家国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直观地了解以上各项内容的关联.以宋词作为文学作品代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文本关联与时空可视分析的方法.它支持文学研究者从词人的生平轨迹和不同生活年代的背景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索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词作在文本主题上的相关性与独特性.并且,通过对宋词文本的音律情感可视化与文本意象的关联分析,让文学研究者拥有多维度的视角去了解宋词文本的特性,不仅仅是分析文本本身,而是支持词作与词人的年谱和时代背景进行交叉验证.与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合作,通过对他们进行用户实验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专家对词人的文学生涯及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出新的研究视角,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32.
为了学习文本的语义表征,以往的研究者主要依赖于复杂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和监督式学习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门控联合池化自编码器(gated mean-max AAE)用于学习中英文的文本语义表征。该文的自编码器完全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来构建编码器和解码器网络。在编码阶段,提出了均值—最大化(mean-max)联合表征策略,即同时运用平均池化(mean pooling)和最大池化(max pooling)操作来捕获输入文本中多样性的语义信息。为促使联合池化表征可以全面地指导重构过程,解码器采用门控操作进行动态关注。通过在大规模中英文未标注语料上训练模型,获得了高质量的句子编码器。在重构文本段落的实验中,该文模型在实验效果和计算效率上均超越了传统的RNNs模型。将公开训练好的文本编码器,使其可以方便地运用于后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牛艳奇 《煤矿机械》2015,36(6):15-18
分析了根据顶梁偏摆量设计液压支架四连杆的过程,简化支架模型写出了四连杆型液压支架的运动学和力学方程,提出一种基于Matlab设计液压支架四连杆和求解其运动学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并编制成可视化计算程序。给出一设计要求实例,应用此程序设计及计算液压支架参数,用Auto CAD作图验证,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4.
GIS可视化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实现了文本、图形图像信息相结合的定位、查询、检索模式,信息表达形象化、直观化,操作简便等特点,把GIS技术可视化引入统计数据领域,有助于综合管理和分析复杂的信息数据,给统计领域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结合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和设计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设备管控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的大数据特征及基本框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集成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状态评估模型以及数据可视化展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变电站设备数据分析智能化水平,为变电站管控稳定运行提供更加有效和实用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6.
《现代电子技术》2019,(3):122-126
以英汉维三种大规模文本聚类为目标,针对三种语言的特点实现基于LDA模型的静态文本聚类系统。因为存在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体的文本不太规范及涉及的话题范围广泛等现象,对文本特征的提取及聚类算法的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样本文本的分析,计算出适当的聚类数k,再调用LDA算法将文本聚为k类并给出每类文本的关键词。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将英汉维三种语言的文本相似度高的聚为一类,可显著提高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目前,数字信号处理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气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文章分析了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内容加以精炼、注重概念的理解,加强可视化教学以及适时的总结各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在微裂隙岩体注浆过程中,水泥浆液的渗滤效应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显著。自主研制了一套微裂隙注浆可视化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注浆系统、微裂隙模型以及监测系统3个部分组成,监测系统又分为显微监测系统和压力流量监测系统。当水泥浆液进入微裂隙模型后,利用显微监测系统对裂隙入口处的渗滤效应进行实时观测。利用压力流量监测系统对注浆试验过程中的注浆压力以及累计流量进行自动记录。运用自主设计的微裂隙注浆可视化试验系统,对微裂隙中的水泥浆液渗滤过程进行试验研究。采用3种水泥浆材(超细水泥Ⅰ、超细水泥Ⅱ和普通水泥),研究在注浆压力2.0 MPa、水灰比1.0的条件下,不同水泥颗粒粒径大小在不同裂隙开度下的浆液渗滤效应。通过试验发现,当裂隙开度较小时,在裂隙入口处形成了完整的半圆拱形滤饼;随着裂隙开度的增加,在裂隙入口处形成断续分布状滤饼;当裂隙开度增加到无渗滤发生时,裂隙入口处仅残留少量水泥颗粒附着物。通过试验获得了3种水泥的最小可注入裂隙开度大小b min和最小无渗滤裂隙开度大小b crit:超细水泥Ⅰ的b min和b crit分别为80和280μm;超细水泥Ⅱ的b min和b crit分别为100和300μm;普通水泥的b min和b crit分别为140和310μm。研究结果发现水泥粒径的减小对最小可注入裂隙开度大小的影响较大,但对最小无渗滤裂隙开度大小的影响较小。结合渗滤趋势k值,发现随着水泥粒径的减小,相应的k min和k crit值会随之增加,水泥浆液更容易在裂隙入口处发生渗滤,这是因为超细水泥比表面积更大,水泥颗粒间易发生团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