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6篇
  免费   1324篇
  国内免费   1001篇
电工技术   554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118篇
化学工业   356篇
金属工艺   171篇
机械仪表   399篇
建筑科学   1062篇
矿业工程   570篇
能源动力   180篇
轻工业   443篇
水利工程   407篇
石油天然气   263篇
武器工业   72篇
无线电   16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0篇
冶金工业   238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346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14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8 毫秒
991.
分别以双低油菜籽及传统油菜籽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种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导致两种菜籽油感官风味差异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结合感官评价、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营养成分等指标分析比较两种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双低菜籽油及传统菜籽油中分别检出12 类82 种和11 类90 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2 377.88、157 512.98 μg/kg,其中硫苷降解产物总量分别为3 311.07、146 492.82 μg/kg,酚类物质总量分别为12 125.47、4 613.03 μg/kg。利用PLS-DA结合OAV最终确定了13 种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6-甲基硫基己腈、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乙腈、反-2-癸烯醛、正己醇、芳樟醇、乙基苯、苯乙醇、椰子醛、4-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3-甲基巴豆腈,其中6-甲基硫基己腈、苯乙腈、芳樟醇、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6 种成分均对菜籽油独特的辛辣味具有贡献,且苯乙腈、芳樟醇仅在传统菜籽油中检出;正己醇、苯乙醇、椰子醛则在双低菜籽油中含量更高,对菜籽油的甜味具有重要影响;感官评价表明双低菜籽油的甜味优于传统菜籽油,而传统菜籽油辛辣味更强。双低菜籽油中未检出芥酸,而传统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达30.25%;双低菜籽油中VE和甾醇总含量均高于传统菜籽油。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浓香菜籽油的生产提供了原料选择和气味标识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2.
993.
辽宁电网220 kV系统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辽宁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升级的控制策略研究中,对于辽宁电网软分区方法、中枢点以及主导节点的选择等问题结合电网实际情况进行改进。针对分区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认为确定分区个数、存在孤立节点单独作为分区以及分区后个别节点分区结果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条件聚类的预分-校正软分区方法。而对于区域中对于电压变化敏感的临界节点,将其与可控主导节点共同作为各区域重点监视与调控的监视节点,并给出其控制原则。通过辽宁电网220 kV系统对上述方法的应用验证,效果良好,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94.
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进行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过程的机制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进行逍遥丸活性成分的搜集和筛选,将纳入的化合物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的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进行乳腺增生疾病靶点筛选;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作韦恩图,并利用共有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作PPI网络图,利用拓扑分析和MCODE聚类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和核心基因;在cytoscape 3.8.0软件中进行关键活性成分的筛选;关键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将相关结果导入Cytoscape3.8.0绘制成分—疾病—通路—靶点网络图.结果表明,筛选得到逍遥丸各药活性成分及靶点,其中与乳腺增生相关的有169个靶点.STAT3、AKT1、MAPK1、JUN、MAPK3等20个靶点为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的关键靶点,HTR2A、IL2、TOP2A、PCNA、MMP1为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核心基因.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叶黄素(luteolin)、柚皮素(naringenin)、甘草酮a(licochalcone a)、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7-Methoxy-2-methyl isoflavone)、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醋栗素(acacetin)等可能是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GO富集分析总共富集到2328条生物过程,160项分子功能相关,47项细胞组成相关.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166条通路相关,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说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对接良好.  相似文献   
995.
河南省电力需求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河南省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大幅降低,2012年增速降为3.33%,2013年上半年增速为1.17%,远远低于“十一五”期间11.7%的年平均增速,其中2013年上半年工业用电增速为-0.86%,占全省用电比重达54%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仅为-3.8%。通过对近期河南省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背离现象以及典型行业的市场环境及用电趋势分析,对未来河南省电力需求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并得出了在新形势下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将使得电力供需形势有所缓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非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6.
影响果汁饮料质量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汁饮料因其营养丰富及饮用方便而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成为消费时尚。然而我国果汁加工业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通用加工流程,很多问题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介绍了影响果汁饮料质量的几个关键技术,以期带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文章介绍了纺制竹炭粘胶纤维/玉米纤维/棉混纺弹力纱线的工艺流程以及纺纱工序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分析贵州铝厂的用电详情,电解铝需要连续性运行情况,对铝厂投持续供电,才能确保用户用电需要。  相似文献   
999.
目前消费者对葡萄酒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国产酒与迚口酒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产酒的质量安全对我国葡萄酒产业诚信体系和品牌形象的建立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现行法规标准对葡萄原料及葡萄酒加工中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迚行分析,包括:食品安全有关的基本质量要求、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污染物质、食品添加剂、致病性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等,幵根据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阐述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标准和技术两方面为我国葡萄酒质量安全的改善提出了参考建议,以期为加强我国葡萄酒质量安全管理和体系健全,促迚葡萄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畜牧业占据了全球土地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比例,并且大规模饲养动物过程中普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细菌及其他致病因子及人畜共患病泛滥。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传统的动物养殖业可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肉类和膳食蛋白的需求。因此,生物培育肉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它具有提供肉类蛋白产品的潜力,并且没有相关环境、道德和技术问题。尽管培育肉具有减缓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对蛋白质需求增长所面临的供应问题,但目前针对生物培育肉的各方面的突破性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的研究生产,而商业化的生物培育肉生产仍有很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该综述基于目前国内传统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生物培育肉的技术发展趋势,阐述了生物培育肉的补充传统肉类的潜力,市场定位及未来主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