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0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292篇
电工技术   470篇
综合类   259篇
化学工业   506篇
金属工艺   267篇
机械仪表   793篇
建筑科学   105篇
矿业工程   123篇
能源动力   189篇
轻工业   134篇
水利工程   47篇
石油天然气   205篇
武器工业   51篇
无线电   8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7篇
冶金工业   58篇
原子能技术   50篇
自动化技术   16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Object-base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re thought to facilitate graceful evolution of functionality, and thus enhance the reusability of software components. They can also facilitate graceful performance evolution. The performance of a layered object-based component can be made tunable to meet changing needs by permitting clients to ‘plug in’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s for its constituent components through generic parameters. I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constituents are carefully designed, then performance tuning is possible without direct modification to the internal details of the participating components, thus significantly lowering the cost for performance evolu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software practice. It explains how software engineers can build performance-tunable components using C++ templates. It includes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ing that tuning produces expecte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with minimal code change. The results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because they are scalable to arbitrarily large and heavily layered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subsystems.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2.
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递阶辨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丁锋  萧德云 《控制与决策》2005,20(8):848-853
研究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递阶辨识问题,推广了作者提出的标量系统状态和参数联合辨识算法.当状态可量测时,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直接辨识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矩阵;当状态不可测时,利用递阶辨识原理提出了状态空间模型递阶辨识方法,使用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来估计系统的未知状态和参数.状态空间模型递阶辨识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假设系统状态是已知的(即参数估计算法中的未知系统状态用其估计代替),基于状态估计和系统输入输出数据递归计算系统参数估计;然后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和获得的参数估计,递归计算系统的状态估计.  相似文献   
983.
参数不确定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鲁棒适应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的线性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鲁棒适应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切换系统切换律的可观测和不可观测情形.对于可观测的切换律,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和共同二次Lyapunov函数方法,得出的具有参数不确定的切换系统是鲁棒可镇定的;对于切换律符合不可观测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的情况,通过设计恰当的采样适应控制器得到系统随机可镇定的充分条件.并通过例子给出适应镇定控制器的算法.  相似文献   
984.
针对现阶段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较大,检测速度较慢,无法嵌入至移动端电子设备,且在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两层前后分离轻量级的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第一层网络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快速提取人脸特征,并生成大量的人脸边界候选框。第二层网络采用深层全连接卷积神经网络,将第一层网络推断的人脸候选区域进行筛选,并输出人脸大小、坐标和置信度。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人脸检测方法在人脸基准数据集FDDB上具备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轻量级的网络设计使得算法移植到前端电子设备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985.
为了提高变分模态分解(VMD)对滚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优化VMD与奇异值分量及其熵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寻优算法确定VMD的模态数K和二次惩罚因子α;根据余弦-标准差指标提取VMD典型本征模态分量(IMF);计算IMF奇异值及其熵,并利用计算结果分别判断滚动轴承的不同故障状态。结合美国西储大学轴承振动信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经验模态分解奇异值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参数优化VMD奇异值故障诊断方法能更明显地识别滚动轴承的不同故障类型,为区分滚动轴承微弱故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986.
以TC4钛合金棒料为试验对象,以数控车床作为试验平台,对空冷辅助车削钛合金端面的切削速度、背吃刀量、进给量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刀具磨损量以及工件表面硬度等工艺目标进行综合评价,使多工艺目标转化为单一考察指标,得到了最佳的工艺优化组合方案,并提高了试验效率。研究结果证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减少刀具磨损,使工件硬度更符合切削要求。  相似文献   
987.
The frequency varactor tuning characteristics of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s (VCO) on elements with distributed parameters are analysed and presented in a generalized form. Th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hoice of transmission line type, circuit and varactor parameters for the purposes of widening and linearization of the voltage frequency tuning characteristics are given. Large amounts o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erform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8.
针对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中控制参数整定困难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变参数设计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实现了广义预测控制中的输出柔化系数α和控制增量加权系数λ的在线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无论在跟踪性能、控制精度及鲁棒性上,均优于固定参数设计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并对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9.
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平  王寿荣  许宜申 《测控技术》2006,25(10):10-12
介绍了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微机械谐振式陀螺,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制造了一批样机,进行了初步的驱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微机械谐振陀螺仪实际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与仿真值的最大误差小于6%,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0.
巷道支护问题一直是矿业工程中的难题,特别是在深部软岩巷道中,能否提供持久、有效的支护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双层网锚喷+U型钢拱架”联合支护是目前金川矿区在深部巷道支护中较常用的支护方案,为了解该方案的支护效果,在二矿区814 m分斜坡道上设立试验段,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试验段巷道的支护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支护的薄弱部分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在当前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和两帮围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底鼓问题严重,最大位移可达110 cm;(2)针对当前支护方案的薄弱环节,提出增加锚杆长度、提高锚杆强度和增加底板支护等补强措施;(3)设计了一组参数优化方案,并对其支护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认为该优化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并弥补原支护方案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