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39篇
  免费   13899篇
  国内免费   9573篇
电工技术   10334篇
技术理论   11篇
综合类   11591篇
化学工业   4621篇
金属工艺   3964篇
机械仪表   6933篇
建筑科学   6795篇
矿业工程   5245篇
能源动力   2656篇
轻工业   1931篇
水利工程   3136篇
石油天然气   9017篇
武器工业   1541篇
无线电   149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69篇
冶金工业   3375篇
原子能技术   1690篇
自动化技术   35197篇
  2024年   371篇
  2023年   1563篇
  2022年   3014篇
  2021年   3722篇
  2020年   4046篇
  2019年   3103篇
  2018年   2823篇
  2017年   3635篇
  2016年   4021篇
  2015年   4531篇
  2014年   7044篇
  2013年   6440篇
  2012年   8078篇
  2011年   8661篇
  2010年   6530篇
  2009年   6471篇
  2008年   6652篇
  2007年   7811篇
  2006年   6872篇
  2005年   6026篇
  2004年   5195篇
  2003年   4483篇
  2002年   3490篇
  2001年   2751篇
  2000年   2477篇
  1999年   1970篇
  1998年   1526篇
  1997年   1313篇
  1996年   1135篇
  1995年   937篇
  1994年   816篇
  1993年   542篇
  1992年   410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317篇
  1989年   292篇
  1988年   192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85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5篇
  195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可重构电解加工机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加工机床通常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单机生产,机床研制周期长、设计重复、成本高。为此,提出采用开放式控制系统、模块化思想开发可重构电解机床,并对机床的机械部分、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2.
A novel scheme about th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purification of aluminum melt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a square separation pipe and a 50 Hz alternating current to produ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t is experimentally found that with electrical current of 400 A/cm^2, it takes only 10 s to remove 95% inclusion from aluminum melt.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mechanisms behind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of inclus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cooperativ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buoyancy and the secondary flow induced by the rotational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size of inclusion and the electrical current imposed.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moval efficiency of inclusion were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993.
CVD反应器传输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友多  Y.SAHAI 《金属学报》1989,25(2):89-94
提出了一个同时表示CVD过程的气体流动、温度分布和物质传输的三维数学模型。应用这个模型预报了在含有SiCl_4的氢气流中沉积出Si的锥台式反应器中的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所得的结果有助于增进对这类反应器中的传输过程的认识,模型亦可用于设计参数的最优化,诸如入口流量,锥台倾角等。  相似文献   
994.
35 kV线路的杆塔结构和电压等级处于配电和输电线路之间,使得带电作业人员难以选择合适的电场防护措施,为确保35 kV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了35 kV单、双回线路杆塔、导线表面及地电位、等电位人员体表的电场分布情况,依据人体体表电场特性和允许暴露电场的限值,提出了相应的人员防护要求。计算结果表明,作业人员在35 kV单回和双回线路直线杆上按照4种典型工况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在作业位置处体表的电场强度均在限值以内,满足标准要求,不用穿戴带电作业屏蔽服装。研究成果为指导35 kV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轮胎X射线检测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故障会逐步增多,维护费用和维护难度也在增长,特别是设备最核心的成像系统会出现电路板和传感器老化现象,使轮胎X射线图像出现模糊、区域过亮或过暗、黑条或白条(传感器整块宽度图像丢失)、竖线(传感器像素宽度图像丢失)等故障,导致检测效果变差甚至会出现检测盲区,最终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996.
随着配电网高可靠性作业的发展,不停电作业装置是配电网运检的必备工具之一。电力电容器是配电网不停电作业装置中配电单元、AC/DC电源变换单元等的能源储存核心单元,其高性能化、轻型化和小型化是其发展的一个关键。为制备新型高储能密度的电力电容器用介质材料,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t/Ti/SiO2/Si基底上制备Ba(Sn0.3Ti0.7)O3(BTS)薄膜,研究了不同衬底温度下BTS薄膜的结晶状况和表面形貌,对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BTS薄膜的介电常数、击穿场强和储能密度进行分析,建立了微结构和储能性能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在650℃下制备的BTS薄膜具有特有的结晶状况、最大的介电常数、最高的击穿场强和储能密度。其储能密度达到19.0 J/cm3左右,是目前商用聚丙烯储能薄膜的6倍。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全封闭大功率永磁牵引电机额定工况下的稳态温度场,以一台额定功率为815 kW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型绕组槽部导热模型,建立了整机三维温度场共轭传热计算模型。考虑旋转磁化、冲压过程和磁密高阶谐波对定子铁耗的影响,以及水套-定子铁心间接触热阻抗对电机温升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电机额定工况下的稳态流场与温度场求解,使用电阻法和埋置检温计法(ETD)测得电机在额定工况下绕组的平均温升、铁心测点和绕组端部测点局部温升,绝对误差分别为-3.7 K、-0.3 K和7.6 K。进一步分析了电机水路和内风路流场分布特性、水套-定子铁心间接触间隙对绕组平均温升的影响以及槽内绕组附近的温升分布情况,最后提出了该类电机冷却系统设计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工业生产管理便捷性和安全性需求日益增加,IC卡登录监控系统越来越受工厂欢迎。本文介绍了实际设备中用到的IC卡登录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涉及到C#,Delphi,数据库,以及该技术应用到工厂设备的成果。其他类似需要登录权限管理的系统,都可以参考该技术,实现IC卡登录。  相似文献   
999.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 is a molecular process that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representing functionally specialized liquid-like cellular condensates formed by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Integrating the data on LLPS-associated proteins from dedicated databases revealed only modest agreement between them and yielded a high-confidence dataset of 89 human LLPS drivers. Analysis of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our dataset uncovered a systematic and potentially concerning difference betwee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used in a good fraction of the in vitro LLPS experiments, a key parameter that governs the phase behavior, and the proteomics-derived cellular abundance levels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s. Closer scrutiny of the underlying experimental data enabled us to offer a sound rationale for this systematic difference, which draws on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ellular organization of the proteome and the LLPS process. In support of this rationale, we find that genes coding for our human LLPS drivers tend to be dosage-sensitive, suggesting that their cellular availability is tightly regulated to preserve their functional role in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 to condensate formation. Our analysis offers guideposts for increasing agreement between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probing the roles of proteins in LLPS.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分布式数据存储算法通常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且对海量数据加密时严重浪费计算资源和时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距离拓扑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法.通过寻找K-距离拓扑子图来实现数据的安全放置,优先选择存取速度更快的节点和自身保护能力强的节点实现总体性能的提升.在Internet 2拓扑图与随机拓扑图下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在满足安全距离约束的条件下选择到最优的数据存储节点,从而减小数据存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