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8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形态及性质。结果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斑块显示,其中12例合并管腔内径明显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血流束变细或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二相波形或单相波形或无多普勒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大截面汽车板簧用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良元  李俊涛  孙怀安 《钢铁》1999,34(3):58-62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碳,硅,锰,钒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含量提高,钢的搞弹减性增加,含2%Si是必要的;铬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弹减性不利;添加少量钒使钢的抗弹减性显著改善,且在480-0520℃回火引起明显的析出硬化。  相似文献   
53.
通过淬透性试验 ,研究了淬透性对 30Cr2Mo1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虽然其表面和心部的组织和性能有差异 ,但均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钛含量和奥氏体化温度对20MnMoB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剩钛是决定20MnMoB钢淬透性稳定性的主要参数;20MnMoB钢的淬透性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存在一个最大值。当过剩伏含量约为0.02%,奥氏体化温度900℃左右时,试验用钢的淬透性最高。  相似文献   
55.
董雅君 《钢铁钒钛》2004,25(3):17-20,29
分别采用VN、Fe—V合金在实验室冶炼了不同钒含量的Si—Mn系弹簧钢,并系统研究了其淬透性、抗回火稳定性、表面脱碳敏感性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采用钒氮微合金化的Si—Mn系弹簧钢(0.50%C,0.06%-0.10%V,0.01%N)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和抗回火稳定性。钒含量增加,强度显著增加。钒氮微合金化对表面脱碳敏感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6.
为改善Al-Mg-Si系合金汽车板综合性能,通过浇铸法制备出3组合金成分铸锭,并经过均匀化、热轧、中间退火、冷轧,获得1 mm厚的合金板材.合金板材经560℃固溶30 min后,立即在100℃条件下预时效8 h,室温停放14天,模拟铝板转运存储过程,并拉伸变形2%,再在185℃下进行20 min烘烤处理,实现烘烤硬化.采用金相显微镜、装备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扫描电镜对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织构分析,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不同Mg/Si比和高Zn元素对合金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烘烤硬化性以及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比相等合金再结晶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平均晶粒尺寸190μm,存在相对较少的Cube织构{001}100和较多的P型织构{011}122;高Mg合金、高Si合金局部晶粒粗大,Cube织构{001}100较多,P型织构{011}122较少;预时效后,Mg/Si比相等合金强度较高,且烘烤硬化性优异,烤漆硬化增量达到107 MPa;烤漆后,更多的Zn原子扩散到晶界上,强化晶界微电流反应,欠时效态Mg/Si比相等合金较高Mg合金、高Si合金抗腐蚀敏感性降低,被腐蚀深度为121μm.  相似文献   
57.
王轶农  廖波 《金属热处理》1994,(5):33-35,42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晶粒尺寸对27SiMnB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7SiMnB钢在900℃左右淬透性最高,淬火温度升高或晶粒尺寸增大都将低钢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58.
Quenching- oil cooling curves obtained using a silver specimen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K 2242) in-dicate three stages of cooling: vapor blanket, boiling, and convection. The temperatures at which the va-por blanket stage transfers to the boiling stage and the boiling stage transfers to the convection stage are referred to as 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CT) and the convection- stage starting temperature (CSST), respectively. As the amounts of CT- improving additives are increased in increments of 1,2,3,6, 8, 10, and 12%, the CTs become higher, as clearly shown in the cooling curves obtained using a silver specimen. Likewise, as the amounts of CSST- improving additives are increased from 1 to 2 to 3%, the CSSTs become lower. These tendencies are similarly observed when using an Alloy 600 specimen, and both additives effectively improve cooling performance. However, in the case of 6,8,10, and 12% CT- im-proving addition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additive concentration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cooling curves obtained using the silver specimen than in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Alloy 600 specimen.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greater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the silver specimen thermocouple. In field quench-ing operations, such phenomena as insufficient hardness, inverse quench hardening, and unstable distor-tion can be remedied by additive treating. However, one must know what type of additive and how much to use. To this end, cooling curve measurement using silver specimens is useful.  相似文献   
59.
金满  连建设  江中浩 《金属学报》2006,42(4):405-410
端淬试样硬度分布模型采用了含有待定参数一淬透性系数的解析函数,本文定义的钢的淬透性系数与现有合金元素的淬透性系数不同,其大小直接决定端淬曲线的递减速率.端淬曲线的计算预测问题转化成淬透性系数的求解.在端淬实验标准状态下,淬透性系数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用分部逼近法建立了结构钢淬透性系数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式.将计算获得的淬透性系数代入到硬度分布模型对端淬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曲线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0.
邢献强 《金属制品》1999,25(3):43-45
采用试验室用管式电加热炉和淬火油槽研究70mm72A冷拔钢丝在不同的奥氏体化条件下,淬油和淬水后的显微组织特征。由此得出,72A钢中因锰含量偏低引起该钢的淬透性较差,在普通淬火油中淬火得不到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因而72A冷拔钢丝不宜用作生产碳素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