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48篇
建筑科学   92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将附有MnO_x的活性碳颗粒(MnO_x/AC)作为燃料电池(FC)的阳极,以研究锰氧化物(MnO_x)催化氨氮氧化过程的电子转移路径。结果表明,有MnO_x附着的活性碳在FC(MnO_x/AC-FC)中对NH_4~+-N的去除率比原始活性碳在FC(AC-FC)中对NH_4~+-N的去除率高1.3倍,且MnO_x/AC-FC的最大电流密度为26.0 m A/m~3,而AC-FC无电流产生。这表明MnO_x可作为电子介体把NH_4~+-N中的电子从阳极传递到阴极,最终被阴极电子受体的O_2接收。当添加质量浓度1 mg/L的Mn~(2+)于MnO_x/AC-FC电解液时,与无Mn~(2+)添加相比,NH_4~+-N的去除率增大至48.8%,可能是Mn~(2+)在MnO_x的自催化作用下能形成新的MnO_x,为催化氨氮氧化提高了更多的活性位,促进了NH_4~+-N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氨氮在线监测仪的干扰因素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化学角度讨论采用氨气敏电极的氨氮在线监测仪的监测过程及原理,得出水中离子总量、溶解性物质总量、表面活性剂类物质及pH是干扰氨氮在线监测仪监测精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缓冲液中足够高的EDTA二钠盐和NaOH的浓度是此类仪表稳定监测的前提条件.结合氨氮含量低、电导率及碱度高的水源水的监测,采用了氨气敏电极A1000氨氮在线监测仪.为了掩蔽水中大部分离子和溶解性物质,消除碱度影响及提高pH,需调整缓冲液EDTA二钠盐及NaOH的浓度使仪表排出废液的电导率和pH满足电导率≤10μS/cm、pH≥12.在此条件下,不仅可根据样品水的特点自配缓冲液及标液,经济合理,且监测值与人工分光光度法测定值平均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3.
陈霄  黄廷林 《净水技术》2006,25(5):21-24
该文针对滦河源水进行了杀藻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引滦水而言,硫酸铜、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三种杀藻剂的藻类去除率均随药剂投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原水含藻量较高(高于1000万个/L)情况下,硫酸铜较佳投量1.0mg/L,藻类去除率为70%~80%;过氧化氢投量4mg/L,藻类去除率为60%左右;高锰酸钾投量0.6mg/L,藻类去除率为85%;通过杀藻效果、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对于以有毒蓝藻为优势藻的引滦水,三种杀藻剂的优劣排序为:高锰酸钾〉硫酸铜〉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4.
不同混凝剂处理高藻水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北方某水源有机物和藻类较高这一问题,进行了混凝、气浮,砂滤等常规工艺下FeCl_3和高效聚合铝盐(HPAC)混凝剂对浊度、有机物和藻类去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的Fe盐混凝剂去除TOC的效果优于低投量的Al盐,但高投量下却相反;从除藻效果分析,两种混凝剂差别不大。考虑混凝剂价格时,相同混凝剂费用下二者投量比(分别以FeCl 3和Al_2O_3计)为FeCl_3:HPAC=13:1,且在满足浊度出水水质情况下,最优Al盐费用少于Fe盐,但在以COD_(Mn)为控制指标时却相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供水水源有机污染的加重和水体富营养化,水蚤等浮游动物的大量孳生,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通过对西安地区饮用水源中水蚤的孳生现状的调查,确定出枝角类水蚤为本地区的优势种类.经过实验室驯化培养,研究了枝角类水蚤的生长习性和繁殖规律,利用液氯、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几种常用氧化剂对其进行了灭活试验,并考察了影响灭活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臭氧的灭活效果最好,投加1. 2 mg·L-1,接触30 min即可达到100%灭活,臭氧灭活水蚤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氧化剂对水蚤的灭活机理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两种预氧化剂处理高藻水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这两种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工艺对高藻水及微囊藻毒素、致嗅物质的处理效果,探讨处理过程中藻毒素、致嗅物质的释放程度.结果表明,两预氧化工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预氯化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最高可增加1倍以上),而高锰酸钾预氧化则几乎不会影响水中溶解性藻毒素的浓度,原因在于两氧化剂对微囊藻毒素氧化和藻细胞破坏的顺序差异;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致臭物质的控制效果要明显强于预氯化.对于暂没有条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的水厂,高锰酸钾预氧化是应对高藻水源水的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柘林水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分层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水源水库污染物来源及水质变化规律,以九江市水源地柘林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逐月对柘林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现场测定水温、溶解氧等指标,分层取样测定水体CODMn、TOC、TN、TP、Fe、Mn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柘林水库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上游来水,其对CODMn、TN、TP贡献率分别达88.3%、76.2%和67.6%.在水体稳定分层期,底部水体CODMn、TOC、TN、TP、Fe、Mn质量浓度分别升高至3.8、2.4、1.12、0.14、0.42和0.34 mg/L;藻类计数及藻种鉴定结果表明,此时期主库区最大藻密度达2.25×106L-1,以绿藻为主.水体混合后出现Mn质量浓度超标问题,达0.16 mg/L.  相似文献   
8.
给水塑料管材的生物稳定性直接影响供水水质.建立了评价饮用水塑料管材生物稳定性的新方法(BioMig),并使用该方法评价了典型塑料管材的生物稳定性.该方法主要由迁移实验、生物膜形成实验、病原菌形成潜能和毒性评价组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材料PEX-a和PEX-c具有很好生物稳定性,而密封材料EPDM 2%却具有很高的微生物再生长潜能.除EPDM 20%外的其它管材均能支持三种病原菌的生长,其中P.aeruginosa比E.coli O157和V.cholerae在迁移水中具有更高的生长潜能.EPDM 20%具有很高的有机物释放潜能,但由于其毒性作用抑制微生物在溶液及其表面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小试条件下,以石英砂为载体,利用表面负载的铁锰复合氧化膜研究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催化氧化去除锰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保持相同的操作条件,地表水中锰去除率(20%)远不及地下水(40%)。通过对比水质参数,认为该差异可能主要取决于水中pH和碱度。将地表水pH提高至和地下水相同,去除效果未见大幅提升;而将碱度提高至和地下水相同时去除效果有较大改善,锰去除率由20%提高至40%,认为碱度含量的不同是导致不同水源水中锰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在提高碱度至120 mg/L的基础上改变其他运行条件,以寻求保持活性氧化膜去除地表水中锰的有效方法。发现降低进水锰浓度、滤速,增加滤层厚度均有助于提高去除效率,几乎可达到与地下水相同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供水管网GIS的特点和应用现状,提出建立基于GIS的供水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系统整体架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自来水新装、管网改扩建、营业抄表和管网运行调度的业务流程,并进行了信息整合应用部分的功能设计,包括新建改造分析、产销差率分析、抄收任务更新、管网运行分析和事故影响分析等5个模块.整个系统通过GIS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与集成,能够实现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决策,从而深化GIS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