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9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对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成核机制,从而对非晶态 Fe-B 系合金的晶化温度 Tcr 与类金属 B 含量的关系及 Fe-Ni 基合金的晶化起始温度 Tg 与淬火速率的关系等重要实验规律,作出了相当合理的理论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含有400000个Al原子的液态金属大系统在快凝过程中纳米级团簇结构的形成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来描述各种类型的团簇结构组态。结果显示:二十面体原子团(120120)及其组合在微观结构转变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纳米级大团簇(150个原子)是由一些中等原子团结合而成,等原子团由小原子团组成;这种结构与由其它方法获得的纳米级大团簇的结构完全不同,后者是以某一个原子为中心按八面体结构堆积起来的多壳层晶体结构。这些结果正好可以用来解释用不同方法所形成的Al的团簇结构组态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含有100万个Na原子的液态金属大系统在凝固过程中纳米级团簇结构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Honeycutt-Andersen(HA)键型指数法和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的基本原子团表征了各种类型大团簇的结构组态。结果显示:在液态金属Na凝固过程中,与1551键型密切相关的(13364),(131102),(14248)等3种基本原子团及其组合在微观结构转变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纳米级大团簇结构是由大小不同的中、小团簇及各种基本原子团相互连接而成,且大团簇结构内各种基本原子团的中心原子都是相互呈单键连接或多键连接,团簇结构内呈多键结合的中心原子的数目越多,该团簇越稳定;系统中各种类型团簇结构的数目具有明显的幻数特性,与Knight等人的实验结果甚为相符。  相似文献   
14.
液态金属Ag6Cu4凝固过程中非晶转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quantum Sutton-Chen 多体势对液态金属Ag6Cu4凝固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在冷却速率为2×1012~2×1014 K/s范围内, Ag6Cu4总是形成非晶态结构, 在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和稳定性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原子的二十面体结构. 采用键对及原子多面体类型指数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组态变化的分析, 有助于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非晶态结构特征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5.
液态Al凝固过程的微观结构转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双萍  刘让苏  郑采星 《金属学报》2000,36(10):1030-103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Al的凝固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转变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在凝固过程中以1551键型数目的变换最为显著,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系统有序度增加,无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白炭黑对导电硅橡胶的线性及电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现白炭黑能明显提高导电硅橡胶的线性特性。确定最佳的白炭黑填充量为16.7-23.1%同时对其电阻变化 特性的实验结果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了类金属原子外壳层s,p电子向过渡金属原子d空位的迁移后,提出了一种估算金属含量Ni基非晶合金总有效传导电子数的方法。应用在推广的液态金属Ziman理论中,重新考察了高类金属含量对Ni基非晶态合金室温电阻率ρ0和室温以上温区电阻率温度系数C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了非晶态Ni72-xSi15B13+x(X=0,2,4,6,8)合金脆化温度与B原子浓度的关系。根据双层结构单元模型和结构缺陷形成机制,分析了该合金的晶化过程,并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quantum Sutton-Chen many-body potential,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perties of clusters in liquid Cu with 50 000 atoms. The cluster-type index method(CTIM)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mplex microstructure transi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morphous structures are mainly formed with the three bond-types of 1551, 1541 and 1431 in the system, and the icosahedral cluster (12 0 12 0) and other basic polyhedron clusters of (12 2 8 2), (13 1 10 2), (13 3 6 4), (14 1 10 3), (14 2 8 4) and (14 3 6 5) play a critical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liquid to glass. The nano-clusters formed in the system consist of some basic clusters and middle cluster configurations by connecting to each other, and distinguish from those obtained by gaseous deposition and ionic spray. From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parameter 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 g(r), bond-types and basic cluster-types, it is found that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for liquid metal Cu is about 673 K at the cooling rate of 1.0 × 10^14 K/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Mg7Zn3合金快速凝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玻璃转变过程局域结构与动力学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以Mg原子为中心的FK多面体和以Zn原子为中心的二十面体局域结构,对Mg7Zn3金属玻璃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Mg(Zn)原子的扩散系数在熔点附近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而满足幂指数规律。根据均方位移、非相干中间散射函数和非Gauss函数等时间相关函数,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β驰豫越来越显著,α弛豫时间以VFT指数规律迅速增加;而且半径较小的Zn原子比Mg原子呈现较快的弛豫动力学行为。另外,部分短程有序局域原子结构具有较慢的动力学行为,对β驰豫中笼子效应起主导作用;并随着其数目的大量出现,体系扩散系数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玻璃形成过程微观结构转变温度T Strg与动力学转变温度Tc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