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依次用葡萄糖和硼氢化钠还原银氨溶液,在微球表面化学镀银,得到表面覆银的PMMA-Ag微球,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分散性好,银层光滑致密,粒径较均匀,直径约2μm;XRD图谱显示无银以外的其它物相存在;红外光谱显示银与PMMA微球的表面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是银还原沉积的影响因素;热重分析表明,PMMA-Ag耐热性有所提高(26℃);制备使用的硝酸银占PMMA微球质量分数为55%时,样品的导电率最大(330 S/cm)。  相似文献   
13.
利用蓖麻油(CO)、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丙烯酸-2-羟-3-氯丙酯(HCAA)等为原料,采用分步法制备出了蓖麻油聚氨酯-羟基丙烯酸酯互穿网络聚合物(CO-PU/HCAA IPN),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CO-PU/HCAA IPN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蓖麻油聚氨酯预聚体CO-PU能够与HCAA形成IPN;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CO-PU/HCAA IPN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8 d后达到最大值;随着CO-PU预聚体与HCAA双键摩尔比的增加,CO-PU/HCAA IPN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 6∶1时达到最大值;增加CO-PU预聚体中摩尔比nNCO/nOH,CO-PU/HCAA IPN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摩尔比2.5时达到最大值;BPO和DBTD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2%时,CO-PU/HCAA IPN的拉伸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蓖麻油(CO)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的聚氨酯预聚体(CO-TDI),在少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BTL)的作用下与苯乙烯(St)形成了一种互穿网络型聚合物(IPN),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固化条件对体系中剩余-NCO潮气固化的影响,以及固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固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大,IPN的潮气固化反应速率明显加快;IPN中剩余-NCO的潮气固化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在温度为23℃、30℃和40℃时固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分别为0.0716、0.1099和0.1640,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44 kJ/mol。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键含量、异氰酸酯根(-NCO)含量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蓖麻油聚氨酯预聚体(CO-PU)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O-PU中剩余-NCO的含量逐渐减少,游离TDI含量逐渐降低;增加nNCO/nOH,CO-PU中剩余-NCO和游离TDI含量增大;延长反应时间,-NCO含量减小;加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DBTDL)后,酯化反应速率加快,体系中-NCO含量明显降低。在-NCO与羟基的反应过程中双键比较稳定,CO-PU中的双键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端信号输出的塑料闪烁体与灵敏度高、时间响应快的硅光电倍增管构成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探头,并与后端的数字化转换器等电子学系统搭建成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系统。为了研究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真事件探测效率和能量分辨率的优化,分别使用标准γ源60Co和137Cs对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系统进行测试。研究了关联事件的符合时间窗对探测器真事件探测效率的影响,分析了波形的积分长度与脉冲信号甄别(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PSD)开窗法对能谱能量分辨率的改进。结果表明,在关联事件的符合时间窗为15 ns时,真事件探测效率最佳,当波形积分长度为80 ns时,通过PSD开窗后能量分辨率由原来的53.38%优化为42.21%。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凝胶脱水率的测定,研究了甲阶酚醛树脂/硼酸盐水凝胶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甲阶酚醛树脂/硼酸盐水凝胶的脱水速率与其硼砂浓度、碱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脱水的温度有关.随着硼砂浓度的增大,凝胶的脱水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在0.125 mol/L时达到最小值.升高温度凝胶的脱水速率明显加快.添加不易挥发的醇或醚,可以有效地抑制凝胶的脱水;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凝胶的脱水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凝胶中的碱含量越高,凝胶越难脱水.  相似文献   
18.
根据澧水流域洪水特点,提出了宜冲桥、江垭、皂市三库防洪调度原则,在分析宜冲桥、江垭、皂市三库与江垭、皂市二库对澧水防洪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宜冲桥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并建议尽快开展宜冲桥水库前期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有效辨识噪声源是高速列车噪声治理的基础。基于相控阵列识别技术,对EMU6试验列车展开250 km/h~350 km/h速度级的车外噪声源识别试验研究,获得列车声源表面的噪声源识别云图。试验结果表明受电弓区域是除了转向架区域外最为明显的噪声源区域,且受电弓区域的声功率级值与车速的5~6次方成正比,以气动噪声为主。针对300 km/h时速下对比升弓受电弓的"前车升弓"与"后车升弓"两种工况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后车升弓"工况下的声功率级比"前车升弓"工况下声功率级大1 dB左右。受电弓区域频谱图呈现出多峰-宽频的特性,从噪声源频谱能量占比图可以得到受电弓区域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1 250 Hz以下频段能量占比达到90%。通过声学相似性分析,受电弓区域部分杆件气动噪声源具有一定的St数相似性,具有显著的扰流发声特性。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调控指明了方向;建立系统的油藏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采油功能菌激活调控、三维物理模拟驱油等微生物采油技术体系;现场试验从单井吞吐到微生物驱,从外源微生物到内外源微生物共同作用,近几年通过微生物+其它工艺组合的方式大幅提高了该技术油藏适应性。目前已进入全面先导实验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阶段。截至2019年12月胜利油田微生物驱油已实施10个区块,累积增油量为30×104 t。微生物驱技术在沾3普通水驱稠油油藏现场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在辛68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和草13热采低效稠油油藏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取得突破。针对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建立了微生物复合气体等复合吞吐工艺,扩大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应用规模,到2019年12月已实施400余口油井单井吞吐,累积增油量为8×10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