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92篇
  免费   1993篇
  国内免费   1629篇
电工技术   1687篇
综合类   2307篇
化学工业   4198篇
金属工艺   1492篇
机械仪表   1636篇
建筑科学   4036篇
矿业工程   1460篇
能源动力   576篇
轻工业   3435篇
水利工程   1255篇
石油天然气   2173篇
武器工业   338篇
无线电   25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31篇
冶金工业   1071篇
原子能技术   740篇
自动化技术   2497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860篇
  2021年   943篇
  2020年   994篇
  2019年   1066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832篇
  2016年   966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2021篇
  2013年   1617篇
  2012年   1833篇
  2011年   1840篇
  2010年   1683篇
  2009年   1663篇
  2008年   2037篇
  2007年   1759篇
  2006年   1433篇
  2005年   1430篇
  2004年   1354篇
  2003年   1096篇
  2002年   860篇
  2001年   800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正交试验,结合典型缺陷形成原因和微观组织,研究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对1Cr18Ni9Ti不锈钢致密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致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末熔化的能量输入密度主要取决于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在激光功率325~340 W、扫描速度1 000~1 200 mm/s、扫描间距0.12 mm的工艺参数下,SLM技术可制备致密度高于99.9%的1Cr18Ni9Ti不锈钢零件。采用优化后的SLM工艺参数成形1Cr18Ni9Ti不锈钢试棒的力学性能优于QJ501A-98标准,抗拉强度Rm≥709 MPa,屈服强度Rp0.2≥547 MPa,断后伸长率A≥41%。  相似文献   
102.
针对高性能聚合物尼龙6材料的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工艺,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对成型件致密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中激光功率10~50 W,扫描速度1 000~5 000 mm/s,其他工艺参数保持恒定。引入能量密度对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的综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增大,制件的致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制件的致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获得制件的最大致密度为86.74%,此时激光功率为30 W,扫描速度为2 000mm/s,能量密度为0.043 J/mm^2。选定致密度为衡量指标,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模型建立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与致密度的优选工艺图谱,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45 W,扫描速度3 465 mm/s,此时预测的制件致密度为88.971%。  相似文献   
103.
贺元骅  张政  伍毅 《塑料科技》2020,48(1):71-74
在高高原实验室(61 kPa、4 290 m)和广汉实验室(96 kPa、520 m),分别开展常低压条件下FXL型航空电缆的对比燃烧实验。通过热辐射加热箱、烟密度及成分测试仪和氧指数仪等设备,测量点燃时间、烟密度、质量损失速率和CO、CO2及O2等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96 kPa和61 kPa两种实验环境下,低压下最小点燃时间及温度的数值更大,两者的温度和时间差分别为15℃和4.8 s;烟密度曲线快速升高后趋于平衡,61 kPa条件下的发烟量小于96 kPa;O2体积浓度随着加热时间先下降后升高,而CO2的变化趋势相反。在61 kPa条件下,CO曲线会出现双峰现象且更明显;随着氧浓度增加,质量损失速率加快且呈线性关系;压力因素对燃烧影响减弱且燃烧持续时间差值变小。研究结果揭示了低压环境对航空电缆的燃烧影响,为增强航空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不同干密度尾矿料的压缩特性,采用筛分法将尾矿料分别配制成不同干密度的尾矿砂及尾矿土,进行渗透、压缩试验。试验表明:尾矿砂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加荷载的早期阶段,且沉降量较大。压缩模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压缩系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压力增量下,尾矿土的压缩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5.
对化工生化污泥干化的可能性进行验证,并对工业应用中的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利用三效蒸发排出蒸汽作为热源,节省了能耗。  相似文献   
106.
以广西褐煤为载体煤,铁盐和镍盐为活性组分,考察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表面活性剂,对沉淀-氧化法制备煤担载型铁镍催化剂(FeNi/C)的影响以及制备的催化剂在煤/重油加氢共炼中的反应性能。采用XRD和TEM分析了FeNi和FeNi-SDBS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变化,并以SEM-mapping手段对比了Fe元素和Ni元素在FeNi/C及FeNi-SDBS/C表面的分散效果,采用高压釜实验评价了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并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采用元素分析、FTIR和SEM进行组成和结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SDBS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催化剂的平均粒径,α/γ-FeOOH和Fe0.67Ni0.33OOH等活性相的晶体结构特征减弱,在载体煤上得到了更好的分散效果;FeNi-SDBS/C催化剂相比FeNi/C催化剂有更高的油收率和干基无灰煤转化率,催化活性明显提高;采用SDBS改性的催化剂反应后得到固体产物的n(H)∶n(C)高、脂肪链长度低、芳环取代度大、结构疏松且平均粒径小,表面改性后的FeNi-SDBS/C催化剂拥有更强的促进煤加氢转化和抑制体系缩合生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作为煤炭分选的重要化工分离技术,浮选过程中伊利石的水化会对分选效果造成极大影响。为研究伊利石(001)面和(001)面对水分子的吸附机理,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水分子在伊利石表面吸附位点预测与模拟计算,应用Multiwfn软件得到了水分子吸附前后伊利石表面静电势,并对吸附前后的电子态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伊利石表面硅氧环上,氧原子附近含有大量静电势极值点,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易于受到电负性更大的氧原子吸引,从而形成氢键,且更易吸附到IN-K-001面,水分子的吸附提升了伊利石表面静电势,吸附后体系能量降低,且为后续水化提供了更多吸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热压成形工艺制备了Al-50Si、Al-60Si、Al-70Si合金电子封装材料,研究Si含量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含量对Al-xSi高Si铝合金有很大影响,Si含量为50%时,Al基体形成连续网络结构,但存在大量细小的孔隙。当Si含量增加到60%,Al基体呈连续网络状分布,内部孔洞减少。当Si含量达到70%,Si颗粒相互依存长大的几率更大,Si相尺寸明显长大。Al-60Si合金性能最佳,热导率为128.0W/(m·K),室温到150℃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为9.92×10^-6℃^-1,密度为2.462g/cm^3。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选取2种典型的有机共晶体系芘-八氟萘晶体和芘-1,2,4,5-四氰基苯晶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其分子带电荷性质,同时系统考察分子堆积对其电荷的影响规律。计算表明有机共晶中分子堆积结构能显著影响分子间的电荷转移,且采用最稳定的两体分子可以近似描述有机共晶中的电荷转移性质。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电子设备热负荷的逐渐增加,纳米流体沸腾传热作为一种新型强化换热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纳米流体沸腾传热临界热流密度(CHF)的相关研究,并聚焦Al_2O_3纳米流体,归纳了各种因素对沸腾传热CHF的影响,分析了它们强化或弱化CHF的原因,得到了它们对CHF影响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有效提升CHF;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升高,CHF的变化存在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先增大后降低等情形;微通道能够有效提升CHF,但通道尺寸较小时,CHF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加热壁面越光滑CHF越低。此外,还概述了壁面倾斜角、壁面润湿性、工作压力以及外场(电场、磁场、重力场、超声波)等因素对CHF的影响。最后,指明了纳米流体沸腾传热CHF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其在机载环境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