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27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29篇
能源动力   55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0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置入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良性食管瘘的疗效及堵漏失败后的治疗策略。 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经食管碘水造影确诊的21例良性食管瘘患者,在DSA监视下置入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支架在体内放置28 ~ 250 d后取出并行食管造影检查评估瘘口封闭情况,对堵漏失败的病例,尝试胃镜下钛夹夹闭、DSA下生物胶堵漏及永久食管覆膜支架堵漏后进行成功补救治疗。结果   入组所有病例中,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4例支架取出术后复查食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封闭,首次支架治愈率66.7%,未成功患者中5例取出支架复查食管造影见对比剂外溢,提示瘘口未完全封闭,其中2例各放置永久性覆膜食管支架1枚,6个月后食管造影复查成功堵漏。2例在用钛夹夹闭瘘口;1例用生物胶堵漏后未成功。2次支架治疗成功率为76.2%,通过其他微创方式补救治疗后成功率85.7%。所有堵漏成功的患者支架取出后或微创补救堵漏成功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证实无对比剂外溢。支架相关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不适或异物感21例(100%),支架移位3例(14.3%);严重并发症为迟发性支架所致大出血、休克、死亡2例(9.5%)。结论  应用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封堵由多种病变引起的良性食管瘘技术成功率及回收率高,封堵瘘口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少,对堵漏失败者可尝试永久支架或钛夹夹闭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七氟丁醇合成工艺复杂,产率低下的问题,以全氟丁酸、甲醇作为起始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全氟丁酸甲酯,然后以硼氢化钠还原全氟丁酸甲酯,得到七氟丁醇.结果显示:对于全氟丁酸甲酯的合成反应,当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酸质量的0.6%,反应时间为3 h时,全氟丁酸的转化率达到85%,酯的粗品经蒸馏和水洗后即可用于还原反应;对于还原反应,当还原剂和酯的摩尔比为0.8,反应温度处于30 ℃,其还原效果最佳.优化后全氟丁醇的总收率可达到77.35%,目标产物经由核磁氢谱、碳谱和氟谱表征.该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原料常见且容易得到,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3.
周玉新    魏新宇    刘朝霞    郭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5,37(7):1-4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九水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白炭黑. 确定了制备纳米白炭黑的适宜工艺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3 mol/L,硫酸的质量浓度为20%,反应终点pH为5,螺旋桨转速为800 r/min,反应时间70 min, CTAB添加量为0.4g/L. 采用T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表征,纳米白炭黑近似球型,粒径为11 nm左右且分散性较好,纯度高,收率达到98%以上. 实验所制得纳米白炭黑产品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的医药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4.
以自制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为填料,醇酸树脂为成膜剂,共混制备了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醇酸树脂导电复合涂料. 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为核壳结构,核为铜-镍合金,壳为石墨化碳. 分别添加占涂料总质量的3%、5%、10%、15%及20%(质量分数)的填料制备涂料,探讨了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添加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并对所制备涂料的黏度、导电性,漆膜附着力、吸波性进行了表征测试. 结果表明,随着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添加量增加,涂料黏度单调增大,电阻单调减小,最大粘度为180 mm2/s,最小电阻为2×107 Ω. 当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15%时漆膜附着力最佳,脱落面积综合评定等级为0;当质量分数为20%时,漆膜有较好吸波性能,反射损耗峰值为-2.7 dB,吸收带宽为2 GHz(14~16 GHz).  相似文献   
105.
在大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产品表面都会负载产品标示的字符信息. 采取字符识别的方式对产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及判别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满足工业现场工况要求的字符识别系统必须具备识别速度快,辨识效率高、鲁棒性好的特点. 基于机器视觉平台MVTec HALCON,结合高级语言编程,设计和开发了铜环产品柱面喷码信息的自动采集及在线识别系统,包含物料输送、图像采集、信息判断及分拣,解决了工业铜环柱面不规则排列字符、扭曲变形字符和模糊字符信息的图像处理和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字符识别问题. 运行结果表明不规则字符信息一次识别率达到99%以上,实现了铜环产品的生产与检测过程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铜及镍,以棉纤维为原料,采用二乙烯三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时间、温度、pH条件下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对电镀废水中铜及镍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基团,在温度为35 ℃、pH为3~4,吸附时间为1 h时,对铜和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其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337.3 mg/g和396.9 mg/g,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对铜和镍的吸附常数分别为2.8×10-5 g/(mg·min)和1.3×10-4 g/(mg·min). 研究为电镀废水中的铜及镍的安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某化工厂冷却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四氯化碳废水(四氯化碳质量浓度为495.46 ?滋g/L),采用了萃取和高效污染质分离器的一体化工艺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高效污染质分离器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探讨了降解时间、温度、初始pH、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对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四氯化碳废水/厌氧污泥水为1∶2,厌氧降解时间为5 d,反应温度为33 ℃,反应初始pH为7.0,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的条件下,厌氧处理效果最好,四氯化碳降解率达80.1%. 在厌氧污泥出水/好氧污泥水为6∶15,好氧的降解时间为2 d,反应温度为30 ℃,反应初始pH为4.5、葡萄糖浓度为15 g/L的条件下,好氧处理效果最好,四氯化碳的降解率为42.4%. 经过上述处理,四氯化碳的质量浓度为0.346 ?滋g/L,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0.03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8.
采用二步溶胀法制备了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扩散过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朗缪尔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可达0.995 6;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其相关系数可达0.999 2.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为分段的直线,说明吸附过程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 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容量较高,可达83.08 mg/g;结合过程很快,在非极性环境中80 min可达吸附平衡.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吸附剂,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吸附分离液体中的林可霉素.  相似文献   
109.
金针菇菇脚蛋白质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金针菇加工副产物,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液料比、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金针菇菇脚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金针菇菇脚蛋白质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个因子是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 采用响应面法对这三个因子的三个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因子对金针菇菇脚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对蛋白质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是提取温度和液料比的交互作用,其他项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质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优化的碱法提取金针菇菇脚蛋白质工艺条件是:液料比20∶1 mL/g、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0.5 g每100 mL、提取温度61 ℃、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金针菇菇脚蛋白质碱法提取率最高值达到12.07%.  相似文献   
110.
高科技时代网购模式成为了消费主流,在此大背景下,城市用地性质、用地分类及其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将产生联动效应.借助于大量数据分析了用地性质的变化;通过对比网购模式和传统购物模式的特征与外在表现,提出了未来城市用地分类、功能及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即传统的购物商厦、大型超市将面临着功能升级重组,更多地将以购物体验及休闲娱乐来代替单一的商品贸易,且将逐渐迁移到其他更加综合类的商业服务类设施中,与其相应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将会重新整合,与此同时,仓储物流快递类用地将会迅猛增长,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即以往的传统商服类尤其是大型商厦用地集聚式布局将会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快递服务类用地将会更多地分布在市区内部或居住区内部,形成分散式布局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