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4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9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菌丝体黄酮含量、产量及胞外黄酮产量为评价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产黄酮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适培养基:葡萄糖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g/L,KH2PO43g/L,MgSO41.5g/L。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适产黄酮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44h。  相似文献   
22.
以菌丝生长速度、总黄酮含量及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桑黄菌株,获得了桑黄黄酮高产菌株;运用HPLC对菌丝体醇提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考察了菌丝体醇提物对L121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PB-10菌株醇提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明显多于其他菌株,适宜作为桑黄黄酮发酵用菌株。PB-10菌株醇提物在250μg/mL浓度下,对L1210细胞抑制率可达8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2.3μg/mL,清除作用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3.
高丙酮酸黄原胶发酵与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丙酮酸含量黄原胶的发酵液的流变学特性,发现黄原胶平均分子质量和丙酮酸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变化,并在对数生长期结束时都达到最大,此时平均分子质量为6.0×106u,丙酮酸质量分数为5.9%。黄原胶平均分子质量和丙酮酸含量对黄原胶溶液的流变学特性均有明显影响;在电解质(1%KCl)溶液中,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越高,其粘度越大,剪切变稀性能越显著,且高丙酮酸黄原胶具有低浓度下高表观粘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24.
研究以杏鲍菇子实体及其下脚料菇蕾和菇片为对象,分析检测其粗蛋白、纤维、总糖等营养成分及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等呈味物质,并比较杏鲍菇培养料子实体生长前后营养成分与呈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子实体采收后杏鲍菇培养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纤维素、蛋白质及总糖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前两者仅分别下降了7%及13%左右;此外,除甘露醇的含量显著上升,培养料中各呈味物质的含量均有一定下降。粗蛋白含量在杏鲍菇菇蕾、子实体、菇片中依次降低,为230.12~108.68mg/g,总糖与之相反,为366.61~565.53 mg/g。除海藻糖、果糖、乙酸及谷氨酸外,菇蕾中各呈味物质的含量均比杏鲍菇子实体中较高。而菇片多数呈味物质含量均低于或者接近于子实体中的含量。杏鲍菇菇片、菇蕾、子实体的等鲜浓度值逐次升高,为19.05~24.10g MSG/100 g。结果显示杏鲍菇下脚料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相液相色谱法分别对11个主要栽培品种的香菇子实体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其滋味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1个品种香菇子实体中可溶性糖中可检测到甘露醇、海藻糖、阿拉伯糖醇和葡萄糖4种,以甘露醇和海藻糖为主,品种241-4、L9015和L135含量较高;有机酸以琥珀酸和苹果酸为主,241-4含量最高。滋味品质评价基于上述结果和前期研究中的各品种等鲜浓度值(EUC)数据,聚类结果得到两类,分别是申香8号、申香10号、武香1号、J868、Cr04、939和庆科20为A类,EUC、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和甘露醇贡献突出;L808、241-1、L9015和L135为B类,富马酸、苹果酸、海藻糖和琥珀酸贡献突出;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method)得到3个隐性因子,有机酸高感受因子、有机酸中等感受因子和甜味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B类排序相对靠前,有机酸高感受因子贡献较大,存在不易接收风险;而A类排序靠后,属于滋味易接收区,且EUC鲜味指标较高。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借助Gromacs软件,利用葡萄糖分子力场对直链淀粉的分子构型、在水溶液中的折叠及其与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等三种小分子醇类包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试验结果与之前的表征进行对比,阐明了V型直链淀粉包合物的形成机理以及直链淀粉分子与客体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直链淀粉在水溶液中呈现出自由舒展的螺旋线圈形状,该形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含水量的下降而更加明显。在直链淀粉与醇类分子形成包合物的模拟过程中,均方根偏差(RMSD)变化趋势类似,均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表明包合物体系变化宏观表现一致,但氢键数目、分子间力截程分布、系统电势等均因客体分子的不同而不同。综合各个参数,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在分子水平上对包合物形成的可能性预测提供有力的依据,并证实直链淀粉会随着客体分子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27.
大米作为我国主要成品粮,风味及品质备受关注。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大米,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对比目前提取大米风味物质的方法(溶剂萃取法、同时蒸馏法、固相微萃取法、吹扫捕集法、超临界萃取法等);探讨大米风味物质的产生机制,不同稻谷品种、生长环境、储存条件、直链淀粉含量、蒸煮方法、浸泡时间等都会对大米风味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明确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的关系,但普遍认为2-AP是区别香型和非香型大米的标志性物质;阐述一些大米衍生食品的风味物质、加工方式及其产生机制等。为大米风味物质的回收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J5128、J6759、J5849和J6284为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金针菇均营养丰富,粗脂肪含量偏低,粗蛋白含量较高,高钾低钠,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检测限量指标,为低脂高蛋白产品;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总量存在差异,其中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3.25%;必需氨基酸总量在50~87 mg/g,均高于FAO/WHO模式和鸡蛋模式,异亮氨酸含量与鸡蛋模式最接近;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金针菇分为三大类,其中黄色品种与白色品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9种金针菇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与其他食物互相补充,调优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29.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观察纳米粉碎前后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增鲜减盐试验。结果:纳米粉碎后,大球盖菇和双孢蘑菇的鲜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而纳米粉碎对草菇的风味成分影响较小;电子舌结果表明,经纳米粉碎的样品在鲜味和咸味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加入0.5%纳米粉碎双孢蘑菇后能够增加0.28%的盐浓度,同时其鲜味值提高了145%。结论:纳米粉碎技术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在食品制造业中可以将纳米粉碎后的食用菌粉作为替代盐和风味增强剂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0.
采用来自水稻的UDP-糖基转移酶EUGT11并结合染色体改造构建了大肠杆菌工程菌,用于全细胞催化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生产莱鲍迪苷D(Rebaudioside D,RD)。为了增加宿主细胞内源性糖配体葡萄糖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的供给以满足糖基化反应需要,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出发菌对UDPG代谢通径进行改造,获得了一系列改造菌株SG1、SG2、SG3和SG4。其中以SG4为宿主过表达可高效催化RA合成RD的糖基转移酶EUGT11进行全细胞催化,RD产量高。随后以此工程菌为对象,对可能影响RD催化合成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 m L培养菌液离心所收集新鲜菌体可在100 mmol/L pH 8.0磷酸钠缓冲液、80 mmol/L柠檬酸钠、体积分数0.1%Triton X100、500 g/L蔗糖、5 mmol/L Zn Cl2、42℃转化1 d的条件下催化1 mmol/L RA底物生成1112.21 mg/L RD,转化率可达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