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用饱和H2S/CO2失重法、高压H2S/CO2动态失重法、原子力显微镜(AFM)、环境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研究了咪唑啉衍生物、曼尼希碱、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和新稠杂环季铵盐5种不同分子结构缓蚀剂对N80钢的抗硫性能。结果表明5种缓蚀剂对N80钢的抗硫性能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缓蚀剂的抗硫性能优劣顺序为:新稠杂环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咪唑啉衍生物>曼尼希碱。静电吸附作用较强、空间位阻效应较小且中心吸附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大的缓蚀剂抗硫效果更好,其缓蚀机理主要是有效抑制CO2/Cl-腐蚀且促使试片表面生成致密的硫化物保护膜。  相似文献   
22.
几种合金元素对油套管钢H2S/CO2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失重挂片实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实验方法,结合EDS分析技术研究了抗硫钢中含有的几种化学元素对H2S/CO2腐蚀的影响。研究表明:Mo和Ni含量的升高可以提高抗硫钢在高温下的耐均匀腐蚀性,Cr元素含量的增加,更有效地提高了低温下的抗蚀性能;材料化学成分及含量是影响抗硫钢在H2S/CO2环境下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合金元素Mn,Ni和Cr等元素含量的提高一般可以改善抗硫钢耐均匀腐蚀性能,但对硫化氢应力腐蚀不利。  相似文献   
23.
刘烈炜 《材料保护》1998,31(7):19-21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制了OF-1型油膜分析仪,在OF-1型油膜分析仪所确定的频率范围内,在特定的缓冲溶液中,金属表面的微量含油量(20-800mg/m^2)和相对应的电化学反应阻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化学失重分析法标定电化学阻抗值和金属表面含油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后,可将此法且表面冷轧钢板含油量的快速分析,适用于钢铁厂、汽车工业钢板含油量的现场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4.
利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n2 O4,利用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等手段对它进行了研究。发现活性物质在不同的电位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征 ,电位处在平台区时与处在非平台区时相比 ,交流阻抗谱明显不同。电位处于非充放电平台区时 ,高频表现为锂离子电极材料中的固态扩散 ,在充放电平台区时 ,高频表现为电子到达活性物质的通道的阻抗。  相似文献   
25.
海水腐蚀下A3钢锈层对基体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模拟海水腐蚀试验以及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表面锈层对A3钢在海水中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锈层促进了阴极过程,抑制了阳极过程,但阴极过程仍为控制过程。锈层将促进基体的腐蚀,其程度依全浸区、潮差区、飞溅区的顺序增加。另外,由于界面锈层的存在,基体电极的界面电容(C_d)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6.
交流阻抗方法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金属电极测量体系.这种方法对于研究金属的阳极溶解过程,测量腐蚀速度以及探讨缓蚀剂的金属腐蚀的过程影响有独特的优越性.我们应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SH-707铁缓蚀剂在HCI溶液中对于铁腐蚀的作用机理,缓蚀剂的电化学性质,并对缓蚀剂的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7.
中性水介质中碳钢C02腐蚀与其表面膜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碳钢在中性水介质中的CO  相似文献   
28.
为了有效地研究添加剂对铜电沉积的影响,选择合成了有机染料酸性镀铜添加剂AQ,用旋转圆盘电极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和微分电容等方法研究其对铜离子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铜的电沉积机理.发现这种染料主要影响亚铜离子的放电还原过程,具体表现为染料与亚铜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AQCu(I)]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吸附铜原子在晶面扩散结晶的过程.原子力显微镜对镀层微观形貌观察表明,AQ是性能良好的酸性镀铜添加剂.  相似文献   
29.
化学置换镀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置换镀铜的技术已经研究了许多年,但至今仍未在工业上取得有价值的应用,特别是化学置换镀铜层在铁基和锌基表面上作为电镀的底层的要求,其关键技术上仍未彻底地解决.回顾了近10年来置换镀铜的历史,总结了几种较为重要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工艺,并对使用情况作了说明.提出了对化学浸铜添加剂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利于化学浸铜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采用恒电流极化、电化学阻抗测试等方法,通过旋转电极研究在不同转速下纯铝及铝合金在4 m mol/L的NaOH电解液中氧化膜的生成与脱落情况.结果表明:在未加极化时纯铝表面也会形成一层薄的氧化膜,基本认为这层膜为较为疏松的单层多孔层膜,膜的脱落随转速的增加而加快.极化后纯铝表面形成了有一定厚度的双层氧化膜,内层与铝基体结合紧密,在转动情况下也不易脱落,外层较为疏松,在转动时很容易脱落.铝合金由于合金化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的氧化膜,且氧化膜在静态时就很容易脱落,转速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