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猜想2002     
时值新年之初,各企业又将展开新一轮的努力乃至冲锋陷阵。踏实固然必须,但放松一下去年那种紧张不免僵硬的神经,做一直脑力激荡或思维发散也并无坏处,毕竟,不知不觉间,很多市场要素和环境要素已经出现了或强或弱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
微软和众Linux厂商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出现升级迹象。微软在源代码开放方面迈出了一小步;Linux厂商却在统一标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大”一“小”暗示了Windows和Linux之争的好戏还在后头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等离子淬火用双自由度微机数字控制系统 ,并介绍了以 80C31单片机为主控器的系统硬件电路及其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自动、手动、紧急事故处理等控制功能。适应工件表面淬火的要求 ,其等离子发生器可在系统控制下对工作表面做快速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24.
从推概念到推产品,Comdex展会悄然“转型”  相似文献   
25.
自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获得工业化推广试验以来,聚驱规模不断扩大,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不断升高。主要从各类聚合物浓度测定方法的作用机理、测定条件、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出发,综述了淀粉—碘化镉比色法、浊度法、色谱法、超滤浓缩薄膜干燥法、化学发光定氮法、氨电极法、沉淀法、粘度法和有机碳含量法9种测定方法,指出各方法在应用于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测定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聚合物浓度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基于数理统计的麻花钻几何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数截尾寿命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麻花钻钻削寿命的分布规律,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影响麻花钻钻削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几何参数及最佳尺寸。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麻花钻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规律;钻芯厚度、钻芯增量和直径倒锥度等几何参数对寿命有显著影响,三者的最佳尺寸范围分别为84~97×10-2mm、0.8~1.9mm/100mm、3.0~5.6mm/100mm。  相似文献   
27.
针对四口寸管井井身结构的特殊性,进行了压裂液优选,压裂液摩阻分析,4口寸管压裂施工参数优化,经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8.
王斌  郑山锁  周雪峰 《工业建筑》2012,42(12):21-24,40
基于5榀型钢高性能混凝土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梁的破坏形态以及不同参数下梁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经过合理设计的型钢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一般发生弯曲型破坏,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29.
对我国高校校园建筑设计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概括地介绍了适应性设计的基本理论思想后,从原则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校园建筑环境适应性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并从校园整体规划、交通系统、空间系统以及环境景观系统的设计出发,深刻分析了校园建筑的适应性设计方式,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0.
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制备M2高速钢铸锭,研究了共晶碳化物M2C性质和形态随冷却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速加快,促进共晶M2C由平直片层状变为弯曲棒状,并使碳化物中合金元素含量降低,基体合金含量升高。不同形态M2C热分解性质差异较为明显:片层状M2C分解产生的MC多分布在碳化物内部,形成大量M6C+MC复合碳化物;棒状M2C起始分解温度低于片层状M2C,MC多形成于碳化物和基体界面处,高温加热时易与M6C分离,使复合碳化物数量减少。共晶M2C热分解性质的差异与冷速不同引起的合金元素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