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保守基因(nuc)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组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引物浓度200 nmol/L、33 ℃反应20 min即可实现靶标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RAA-LFD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常见致病菌菌株间不存在交叉反应,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RAA-LFD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限为4 fg/μL(DNA)与1.83×102 CFU/mL(纯菌液)。用人工污染牛奶样品验证RAA-LFD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增菌6 h时,RAA-LFD方法可检测到1.83×101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采用微生物生化鉴定法、PCR法与RAA-LFD方法对64 份牛奶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表明,RAA-LFD方法与微生物生化鉴定法总符合率为95.3%,与PCR法总符合率(98.4%)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操作简单、检测结果直观、对仪器设备要求低等特点,为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以菌丝生长速度、总黄酮含量及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桑黄菌株,获得了桑黄黄酮高产菌株;运用HPLC对菌丝体醇提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考察了菌丝体醇提物对L121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PB-10菌株醇提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明显多于其他菌株,适宜作为桑黄黄酮发酵用菌株。PB-10菌株醇提物在250μg/mL浓度下,对L1210细胞抑制率可达8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2.3μg/mL,清除作用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3.
有害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有效地抑制了有害微生物,但耐药性导致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加重了食品安全隐患,同时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其它替代杀菌技术,这也是保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挑战。光动力杀菌技术是通过光激发光敏剂后,产生的活性氧物质破坏致病菌的形态结构、细胞膜、核酸和蛋白质等,同时触发多种细菌难以抵消的死亡机制,此机制不易造成细菌耐受性。光动力杀菌技术杀菌效果佳,但此杀菌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影响关注较少,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光动力杀菌技术的杀菌机制及影响因素,并且介绍了光动力杀菌在食品中的研究应用,就杀菌技术在食品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新见解,以期为我国光动力杀菌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以质控菌株ATCC 19115为对照,采用ERIC-PCR方法对从三个市场猪肉样品分离到的17株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进行了基因分型,探讨了单增李斯特菌基因型与区域分布及流行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7株单增李斯特菌菌株可分为六个主要基因类群,其中Ⅳ型菌株最多,为主要污染类群,而这些菌株来自于市场三;市场一和市场二分离到的菌株主要分别为Ⅰ型和Ⅳ型.因此,ERIC-PCR方法适用于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溯源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不同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pathogenic Vibrioparahaemolyticus,pVp)在南美白对虾及其他生长基质(培养基和三文鱼)中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测定了12℃和35℃下,三株pVp(含有tdh基因):ATCC33847、F13、临床分离株(Clinical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CV)在南美白对虾中的生长曲线,采用不同一级模型拟合得出生长动力学参数并与同类研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aranyi模型对三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通过将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比可知,血清型为O3:K6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CV在12℃和35℃下在南美白对虾中的μmax均大于同类研究中的pVp在培养基和三文鱼中的μmax.不同的pVp菌株在12℃、不同生长基质中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在构建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及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菌株之间以及不同生长基质之间的差异对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选取长裙竹荪为样品,采用索氏抽提后水蒸馏萃取获得挥发油,同时分别以乙醇、正丁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相应提取物.以8种食品中常见细菌为供试对象,由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各类提取物对其的MIC值,作为评价其抑菌效果的指标结果表明:纯培养环境下,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优于三种有机溶剂提取物.通过与平板涂布计数结果及其它方法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肉汤稀释法作为测定抑菌效果所具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7.
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技术对五株单增李斯特菌和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电子鼻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很好地将五株单增李斯特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进行区分,而在同一技术条件下对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只能进行部分区分,利用向这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液中添加NaCl至饱和的方法,可以将五株菌完全区分开来,区分效果显著增强。实验表明利用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在菌株水平上的区分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望将该技术开发成为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食源性致病菌新型检测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28.
副溶血弧菌是广泛存在于近海区域、盐湖和海产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引起大规模的食物中毒。TLH是副溶血弧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通过比较tlh的表达量可以间接比较同种菌株在不同应激条件下以及不同菌株之间的毒力差异。本文以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三株Vp为材料,分别提取其总RNA,以16SrRNA为内标基因,运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基因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5%的盐度下,三株Vp的tlh基因的表达量都高于其他盐浓度;25℃下,tlh的表达量高于在其他温度条件下;在三株Vp中,ATCC33846中tlhmRNA的表达量最低,ATCC33847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9.
为了了解上海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 ticus,Vp)污染状况和血清型,为防治Vp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GB/T 4789.7-2008国标方法进行分离和生理生化鉴定,根据FDA推荐的引物对种特异性tlh基因和毒力基因(tdh,trh)进行PCR检测。从161份水产品中分离鉴定得到45株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27.95%。通过PCR检测分离株的tdh和trh毒力基因发现,45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trh阴性,7株为tdh阳性。45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凝集,结果共分出7个血清群,分别为O1群占2.2%(1/45),O3群占24.4%(11/45)、O4群占15.6%(7/45)、O5群占20.0%(9/45)、O9群占4.4%(2/45)、O10群占8.9%(4/45)、O11群占26.7%(12/45)。  相似文献   
30.
DNA溯源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的新兴有效手段之一。而经深加工的产品,其DNA受到破坏、含量低、质量下降,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物种鉴定、检测及溯源。作者采用酚-氯仿法抽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在鱼糜制作主要加工工序中的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18S rDNA扩增和微卫星(SSR)扩增对产物DNA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虽然随着加工的深入进行,DNA产物质量逐渐下降,但仍能满足后续原料的物种鉴定以及用于DNA溯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