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简要回顾了上海食品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文章就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对上海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同时,对上海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重点在创新复合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筑、科技创新型团队建设、现代化食品物流系统的建立和食品安全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2.
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了8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6株菌株具有耐药性,其中,1株耐3种抗生素,1株耐2种抗生素,其余4株耐1种抗生素。比较了20、25、37℃下这8株菌株在TSB(含3%NaCl,pH8.0)中的生长特性。通过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建立了这8株菌的一级生长模型,并比较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及最大生长量(a)。同时比较了这8株菌的ERIC-PCR图谱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生长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菌株的各个生长参数的大小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且发现ERIC-PCR图谱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研究为耐药性致病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林婷  王敬敬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2013,34(15):69-74
比较研究不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酸性电解水对纯培养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人工接种到黄瓜上的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分别对在纯培养条件下及在黄瓜上的2种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其杀菌效果随着有效氯(ACC)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对纯培养物的杀菌实验表明:当酸性电解水ACC质量浓度为30mg/L时,0.5min内可以完全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当ACC质量浓度为40mg/L时,0.5min内可以完全杀灭单增李斯特菌。酸性电解水处理上述黄瓜时,当ACC质量浓度为40mg/L时,1.5min内可将黄瓜表面的副溶血性弧菌全部杀灭;当ACC质量浓度为50mg/L时,2.5min内可杀灭黄瓜表面的单增李斯特菌约5(lg(CFU/g))。检测使用后的酸性电解水废液,发现其中无任何微生物残留,排放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74.
基于HACCP的猪肉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溯源信息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ACCP是食品生产企业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的预防性质量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猪肉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溯源信息的分析,利用HACCP管理体系对猪肉生产过程中养殖、屠宰、物流和分割销售各环节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进行系列的评估,并结合我国生猪生产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适合猪肉生产全程溯源的关键控制环节和溯源信息.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牛蒡皮提取物对虾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方法:新鲜虾及接种副溶血性弧菌虾经250、500、750、1000μL/mL牛蒡皮提取液处理后,分别于25、4℃培养后于0、12、24、48h和0、1、3、5、7d测定其中需氧总菌数和副溶血性弧菌数量;对各浓度提取物处理后虾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牛蒡皮提取液在25℃和4℃条件下对虾中自然需氧总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时间和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感官评定以牛蒡皮提取液浓度500μL/mL最佳。结论:牛蒡皮提取液对虾中需氧总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应用于肉制品。  相似文献   
76.
在卷心菜真空冷却实验中,真空度是影响冷却时间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设定不同的自动补气阀工作压力范围来控制真空室的压力,进行卷心菜真空冷却实验,并分析了此过程中水分在低压下的气化过程。实验发现,自动补气阀工作压力范围分别为700 Pa-900 Pa、1000 Pa-1200 Pa和1300 Pa-1500 Pa时,当温度最低处(表叶)达到预定的0.7℃时,耗时分别为11 min、22 min和43 min,中心温度分别为3.86℃、6.68℃和9.11℃。结果表明:700 Pa~900 Pa的自动补气阀工作压力范围,对卷心菜进行真空冷却实验的效果较好;对于特定食品的真空冷却,应该可以找到各自恰当的自动补气阀工作压力范围,以提高冷却的效率。  相似文献   
77.
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预测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食品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着重介绍了荧光染料法和水解探针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然后介绍了预测微生物学的历史及其发展,同时对一二三级模型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讨论预测模型的意义及在食品领域研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发展缓慢的可能原因,提出荧光定量PCR技术只停留在检测层面并没有很好用于预测微生物学模型的构建。通过本综述以期推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领域的全面应用,进而推动预测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8.
微生物风险评估是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菌株多相异质性是微生物的固有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致病菌之中,影响着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食品微生物菌株多相异质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菌株多相异质性的概念,从生长和失活异质性、被膜形成异质性、毒力异质性和耐药异质性4 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菌株多相异质性的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株多相异质性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降低该影响的4 种解决措施,提出微生物风险评估宏模型的概念,以期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
为了比较不同来源以及不同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差异,通过改良K-B纸片法对4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应用PCR技术对其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海水虾和淡水虾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耐药表型无明显差异,其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5.5%;但是致病性菌株多重耐药性高达73.7%,显著高于非致病性菌株(其为16%);不同来源以及不同致病性菌株所含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副溶血性弧菌耐药多样性普查提供基础数据,并对进一步研究耐药菌风险评估提供相关的帮助。  相似文献   
80.
为初步研究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作者首先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0、2.5、5、10、20 g/dL)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其次探究乳酸钠对其生物被膜结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膜内细菌细胞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其生物被膜相关基因motB、mogR、degU、flgE、dnaK、prfA及sig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乳酸钠浓度的增高(2.5%~20%),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p0.05),抑制率分别为8.34%、32.2%、46.6%、55.2%。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经5 g/dL乳酸钠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结构明显变稀疏,厚度减少;同时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的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该质量浓度下的乳酸钠可抑制膜内细菌细胞活性及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抑制新生物被膜的形成;实时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为乳酸钠可有效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