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6篇
  免费   1561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电工技术   49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67篇
化学工业   1606篇
金属工艺   2870篇
机械仪表   737篇
建筑科学   885篇
矿业工程   587篇
能源动力   378篇
轻工业   653篇
水利工程   515篇
石油天然气   559篇
武器工业   139篇
无线电   15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88篇
冶金工业   884篇
原子能技术   458篇
自动化技术   1267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993篇
  2007年   910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张午 《净水技术》2020,39(z1):27-32,78
利用ECOM模型模拟人工试验池内三维水动力变化,并分析风力因素对水体交换过程的影响。在模型验证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发现静风条件下的水体置换率比当地冬季盛行风条件下的水体置换率更好,盛行风向与进出水流流向重合度高,大大降低了水体置换效果,对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不利的。因此,在设计进出水流方向时需考虑当地盛行风向。  相似文献   
22.
基于逆变弧焊电源IGBT散热单元,提出在散热单元基板上镶嵌平板微热管以改变基板扩散热阻的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基板扩散热阻对弧焊电源IGBT散热单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板微热管之后,散热单元基板的扩散热阻由0.020℃/W降低为0.014℃/W,IGBT基板最高温度由78.63℃降低为72.18℃。证明了采用平板微热管可以降低散热装置基板的扩散热阻,改善基板均温性,为改善IGBT的散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基于CFD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对某2×350 MW机组三塔合一间接空冷塔(塔内布置两座脱硫排烟装置)空冷三角散热量和烟气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冷塔内布置脱硫排烟装置对空冷塔的进风量和空冷三角散热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大,两台机组运行时三塔合一和常规间接空冷塔(塔内无脱硫排烟装置)的进风量和空冷三角散热量呈现先减小后基本不变的规律,一台机组运行时三塔合一和常规间接空冷塔的进风量和空冷三角散热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对于烟气扩散,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大,SO2气体的最低扩散高度呈现先降低后基本不变的规律,SO2气体的扩散距离呈现逐渐减小的规律,且两台机组运行时SO2气体的扩散距离明显大于一台机组。  相似文献   
24.
沉积物-水界面是物质参与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耦合的"热区",水动力条件是沉积物-水界面物质交换的关键影响因素。溶解氧作为常用的水质评价指标,对调节生物化学进程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采用涡动相关法这种非侵入式通量测量技术开展室内试验研究,探究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与水动力条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紊动增加(采用Batchelor尺度表征),扩散边界层厚度减小,氧通量增大。分析室内试验和相关研究中水动力条件、扩散边界层厚度及氧通量的关系,发现扩散边界层厚度与Batchelor尺度呈正相关关系,拟合结果表明可以用Batchelor尺度近似表示扩散边界层厚度;氧通量与扩散边界层厚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当扩散边界层厚度小于0.5 mm时,扩散边界层厚度变化对氧通量影响更强烈,当厚度大于0.5 mm后,氧通量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5.
采用改进的PREMIX模型及"化学爆炸模式分析(CEMA)"方法,对二甲醚(DME)球形扩散火焰的熄火机理进行数值诊断,分析环境氧气摩尔分数(X_(O_2))及详细基元反应对熄火极限的影响,利用"爆炸因子"和"分岔因子"的概念,确定控制DME球形扩散火焰熄火的关键反应动力学因素。结果表明:DME冷焰具有比热焰更宽的可燃范围;冷焰对X_(O_2)的敏感性弱很多,热焰中具有正特征值的CEM首次出现在最高温度处;在熄火极限附近,CEM的特征值变为虚数,说明熄火伴随着振荡;热焰的熄火主要由小分子所参与的高温反应所控制,而冷焰熄火主要由大分子所参与的低温反应所控制。  相似文献   
26.
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对化学清洗去除表面氧化膜的6061-T6铝合金进行真空扩散焊接,研究了焊接温度(500~560℃)、焊接压力(1.0~5.0MPa)和保温时间(0.5~3h)对焊接接头界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焊接压力的增大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焊缝变窄并最终消失,剪切强度和焊合率增大;但当保温时间延长到3h时,焊缝附近晶粒发生粗化,导致剪切强度降低,且接头发生较大变形;不同工艺参数下接头的剪切断裂形式均为脆性断裂;较优的真空扩散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540℃、保温时间2h、焊接压力4.0MPa。  相似文献   
27.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中退火、淬火和配分等关键过程参数对中锰Q&P钢碳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工艺条件下残留奥氏体量与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温度的提高会导致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下降,微观组织表现为奥氏体含量增加,渗碳体量减少;退火时间10~60 s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奥氏体含量和碳含量急剧增加,60 s后基本保持稳定;试验条件下淬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及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配分温度350~500℃时,随着配分温度的提高,奥氏体含量和碳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配分温度450℃时均达到最大值;延长配分时间,残留奥氏体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的趋势,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28.
采用辉光放电发射光谱(GDOES)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磁控溅射功率、工作气压、基片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钛膜厚度、密度、扩散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 Pa工作气压条件下,在100~300 W范围内溅射功率与沉积速率呈近似线性关系;在溅射功率200 W条件下,工作气压在0.2~0.7 Pa范围内的沉积速率较为稳定,约为16 nm/min,而增大工作气压将显著降低钛膜密度,工作气压0.2 Pa对应的钛膜密度达到4.47 g/cm~3,而0.7 Pa对应的钛膜密度仅为3.26 g/cm~3;基片温度显著影响了钛膜与钼基片之间的扩散层厚度,在溅射功率200 W、工作气压0.2 Pa条件下镀膜300 min,基片温度100℃下的扩散层厚度为487 nm,250℃下则达到814 nm。  相似文献   
29.
在近α型TG6钛合金两相区淬火过程中,对初生α相αP周围形成的块状组织αm进行表征研究,块状组织αm与αP存在明显的界面,合金元素Al、Sn和Zr浓度介于αP和β基体之间,EBSD分析结果表明αm取向与αP保持一致。在冷却过程中,αP周围β基体中合金元素扩散受到限制,进而在局部过渡成分区域通过扩散转变形成αm组织。当固溶温度从1040℃提高至1060℃,同时保温时间从30 min减少为5 min,溶质元素扩散受限,αm体积分数从5.2%提升至30.7%。  相似文献   
30.
高溜井放矿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气流引起粉尘扩散,造成严重的井下环境污染,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一直是井下通风除尘的工作重心,本工作利用相似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溜井放矿过程中粉尘的扩散规律和分布特征。通过改变放矿质量、矿石粒径、溜井密闭程度、含水率等因素测试不同条件下气流大小和粉尘浓度分布,并利用CFD-DPM耦合方法模拟卸矿过程中的气?固两相流,研究气流和粉尘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最大粉尘浓度和风速随放矿质量增加而上升,随颗粒粒径和溜井密闭程度增大而降低,且含水率越大,粉尘浓度越小,风速无明显变化,在放矿过程中矿石颗粒之间碰撞占主导作用,颗粒流呈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