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7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18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8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应用化工》2022,(4):958-96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固定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机理以及现场实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固定剂的影响因素及优缺点。从固定修复剂种类、作用机制和风险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定剂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2.
在主动平移模式下,开展一系列不同墙面粗糙度和砂土含水率情况下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室内模型试验,通过渗压计和土压力盒分别监测了基质吸力和土压力的变化,并基于DIC图像关联技术获取破裂面位置,进而分析了基质吸力和界面粗糙度对主动土压力和土体破裂面形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加,砂土破裂面逐渐向外移,原因在于当砂土基质吸力大于其进气值时,吸应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进而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达到主动极限状态后,破裂面过墙踵,但比库仑破裂面要浅,二者差异随基质吸力减少而增小;墙土界面摩擦对滑动破裂面形状的影响很小。此外,主动土压力在墙体中上部区域,随着深度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大,但在墙踵附近区域,松砂传递的摩阻力使土压力出现略有减小;实测主动土压力值始终小于库仑主动土压力值,其差值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相比摩擦角的影响,吸应力对土压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93.
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专硕工程教育的主力军,但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可能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人才素养对接社会发展需求是增强毕业生发展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扬长避短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高校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基建”和“互联网+”等背景下,工程形态和建设模式变革日益广泛和深刻,T形知识和能力结构是新发展形势下土木水利工程建设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素养需求。分析了土木类专硕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讨论了地方高校发展专硕教育的主要局限因素:教学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生源基础素养相对不强,师资队伍工程阅历欠缺,以及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竞争等。同质化竞争表现为校内学硕与专硕培养模式、目标的同质化,以及校际学科发展方向的同质化,导致研究生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的相互挤压。基于南华大学土木与水利专硕学位点十余年的建设实践,讨论了地方高校提高专硕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思路和成效。立德树人理念之下,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发展学科特色,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教育共同体,是地方高校传统学科专硕教育破解同质竞争难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改革思路和实践模式对地方高校传统工科顺应时代需求发展专硕教育具有较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4.
液体循环热回收系统是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的一种形式,可以从排风中回收能量从而减小新风能耗,广泛应用于高档酒店、医院建筑和洁净生产车间。本文介绍了液体循环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讨论,针对该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法,还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提出可以从静态参数优化与动态计算结合、空调工况分区焓湿图与系统能效比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研究该系统的高效运行方法和精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95.
为了研究辅助振捣对自密实重晶石混凝土离析的影响,以振捣棒电压(70 V、85 V、100 V)、振捣时间(6 s、8 s、10 s)及插入深度(100 mm、200 mm、300 mm)三个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在内径和深度均为300 mm的检测筒内进行分层离析试验,试验采用两种辅助振捣方式(第一种插拔静止状态下的振捣棒、第二种插拔振动状态下的振捣棒),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第一种振捣方式时,电压70 V、振捣时间6 s、插入深度200 mm为最优振捣参数,自密实重晶石混凝土的离析最小;不同粒径粗骨料的离析有明显区别,粗骨料粒径越大,离析越大;采用相同振捣参数,第二种振捣方式比第一种振捣方式下的自密实重晶石混凝土离析更大。  相似文献   
296.
选取湖北蕲春、江西弋阳、陕西汉中三个产地蛇纹石骨料(以下简称湖北、江西、陕西蛇纹石骨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对蛇纹石骨料防中子辐射性能和在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江西、陕西蛇纹石骨料结晶水含量分别为6.89%、12.55%、12.50%(质量分数),其中江西和陕西蛇纹石骨料结晶水含量高,对防中子辐射更有利;粒径为(10,16]和(16,20] mm的湖北蛇纹石骨料在500℃时出现热爆裂行为,其热重损失值分别为12.62%、24.72%。由于陕西蛇纹石骨料含有水镁石,在温度为300~500℃时水镁石热分解脱水,使骨料在500℃热重损失值达到2.75%~4.04%;江西蛇纹石骨料在500℃时热重损失值最大为2.26%,且无热爆裂行为和无水镁石的影响,其高温结构稳定性较好,是三个产地中性能最佳的蛇纹石骨料。本文提出的不同粒径蛇纹石骨料高温下结构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对推进国产蛇纹石骨料在核电反应堆、散裂中子源、核聚变材料辐照设施中的可维护测试单元等防中子辐射混凝土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7.
陈文昭  董冠颖  李鑫  王文 《中国钼业》2023,(2):50-55+59
自然环境下尾矿酸化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长期作用下还会改变尾矿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直接影响尾矿砂的稳态强度。对尾矿砂进行化学浸泡实验,通过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模拟不同堆积时期尾矿砂的酸化效果。同时开展SEM扫描电镜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深入了解酸化前后尾矿砂颗粒微观变化特征以及颗粒级配变化,结合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探究不同酸化程度下尾矿砂稳态强度特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酸化导致尾矿砂不断被腐蚀溶解,尾矿砂整体逐渐细粒化;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不同围压下尾矿砂的抗剪强度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尾矿砂的稳态线位置逐渐向下平移;同时尾矿砂的稳态强度也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减小,稳态内摩擦角从最初的34.75°减至32.21°。  相似文献   
298.
以某新建绿色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项目中央空调系统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分析了室内温度、入馆人数、人均新风量、自然通风等对空调年耗冷/热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室内设计温度对负荷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入馆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最大入馆人数对室内温度分楼层控制与根据人员作息对部分楼层进行间歇控制的运行策略,并模拟计算了分楼层控制模式下阅览室自然室温,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且入馆人数越低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99.
通过一步滴定凝胶法制备了三聚氰胺协同戊二醛改性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Me@SA/GA),用于稀土废水中U(VI)的去除。结果表明,材料制备上Me@SA/GA的SA:Me最优比例为3:1,当U(VI)初始浓度为5mg/L,pH值为5时,静态吸附试验中,Me@SA/GA投加量0.1g/L,吸附15h,对水中U(VI)的吸附量达到19.75mg/g;动态吸附试验中,以1mL/min的流速过柱,Thomas模型拟合其饱和吸附量为526.6mg/g。FTIR、XPS表征结果表明Me@SA/GA吸附U(VI)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颗粒内扩散以及水凝胶的官能团(羧基、氨基和羟基)与U(VI)的配位。Me@SA/GA投加量1g/L对某实际稀土废水试验,其出水U(VI)浓度为0.02mg/L,可达到我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要求。  相似文献   
300.
以三甲基氧基苯基硅烷(PTMS)作为硅源,以Fe_3O_4为内核,一步制备了形貌良好且内部具有多个微型空腔与磁核的卵黄结构磁性介孔硅球,研究了HNO_3投加量、PTMS投加量、温度、水解时间、搅拌转速、Fe_3O_4投加量对卵黄磁性硅球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入37μL HNO_3、0.95 mL PTMS、150 mg Fe_3O_4,于60℃水浴中反应,以260 r/min机械搅拌3 min所得样品S3的尺寸、形貌最佳,其粒径为296 nm、磁饱和强度为10.8 emu/g、比表面积218 m2/g、孔容为0.132 cm2/g、孔容为0.132 cm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