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4篇
综合类   73篇
化学工业   396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660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研究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其成分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以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成;运用清除DPPH·试验初步评价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5 h,料液比1:5 g/mL,提取时间8 h,在上述条件下,实际得率为10.67%。从大果木姜子挥发油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175%,其中相对含量高于3%的分别为1,8-桉叶素(21.854%)、正癸酸(12.893%)、β-蒎烯(4.873%)、对伞花烃(4.579%)、α-蒎烯(4.452%)、月桂酸(3.734%)、α-萜品烯醇(3.188%);大果木姜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浓度在1.0~6.0 mg/mL范围内时,最高清除率为92.94%。优化的工艺适用于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提取,大果木姜子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萜类、烃类及酸类成分为主,抗氧化结果提示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2.
郭刚军  伍英  徐荣  刘昌芬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3059-3062
为了分析澳洲坚果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澳洲坚果花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澳洲坚果花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澳洲坚果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了43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87.09%。其主要由烯烃类(2.66%)、醇类(18.44%)、酚类(0.78%)、醛类(13.91%)、酮类(3.60%)、酯类(7.20%)、酸类(21.74%)及氧化物类(9.54%)等化合物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乙醇(8.75%)、4-羟基苯甲醛(6.88%)、反-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6.25%)、苯乙酸(5.94%)、α-苄基苯乙醇(4.22%)、苯甲醇(3.75%)、桂酸(2.19%)、苯乙酸乙酯(1.72%)、芳樟醇(1.25%)等。  相似文献   
33.
采用GC-MS测定不同质量比(1:1、1:2.5、2.5:1)荆芥-连翘药对及其单味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合抗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以探究荆芥-连翘药对抗痤疮致病菌的配伍意义.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主要含有胡薄荷酮(41.52%)和异薄荷酮(41.62%),连翘挥发油主要含有β-蒎烯(38....  相似文献   
34.
探讨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超临界CO2萃取与同步分离白术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挥发油的过程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司盘-80改性剂,以达到同步分离内酯类化合物的目的.经过气相色谱分析,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15℃,萃取压力30Mpa,并加入司盘-80改性剂,所得到的萃取物内酯含量高达87.78%.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溶剂萃取分离方法相比,提高了挥发油的萃取分离效率,无有机溶剂残留,是一种绿色萃取方法,且易于产业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吴世容  聂金媛  孙冠芸  李志良 《精细化工》2004,21(11):815-818,836
用分子电距矢量描述子(MEDV)对24个从慈竹叶中分离出的挥发油成分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了结构描述子MEDV与这些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的定量相关模型。对9参数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复相关系数达到了0 995,但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为-3 019。对此模型进行改进,采用逐步回归5参数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93,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RCV值提高到0 984,表明5参数模型对样本具有良好的估计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6.
37.
姜玮  刘静波  卢静  关爽  张燕 《食品科学》2010,31(13):337-341
杜香,中国传统中药材,亦是重要的香料植物。杜香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枯茗醛、对- 伞花烃、α蒎烯等,其成分、含量与杜香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营养器官均有关系。杜香挥发油具有促进透皮吸收、抑菌、消炎、镇咳、祛痰、杀螨、驱虫、抗辐射、保肝和戒毒等作用,有望开发为新型食品功能因子。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杜香的研究文献统计,发现杜香挥发油在成分分析和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表明杜香挥发油的研究开发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38.
以红枣为原料,经浸提处理得到以透光率为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的大枣清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馏分中含有71种化合物,在已知的39种中,有7种酯类物质,17种有机酸,6种烷类物质,2种醛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2种烯类物质和一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戊酸甲酯  相似文献   
39.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测定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VOP作用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测定了包结过程在30~45℃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G、△H、△S;研究了包结物的抗光解作用;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固体包结物,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包结物鉴定。实验表明,β-CD及其衍生物与紫苏挥发油的包结比均为1∶1,包结能力顺序为HP-β-CD>HE-β-CD>M-β-CD>β-CD,包结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以焓变为主,符合熵焓补偿效应,范德华是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刺山柑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46种挥发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约占总含量的83.14%;9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为63.06%,出油率为15.6%。结论:GC-MS分析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