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12篇
  免费   4413篇
  国内免费   3072篇
电工技术   1797篇
综合类   4886篇
化学工业   9493篇
金属工艺   4148篇
机械仪表   3824篇
建筑科学   8355篇
矿业工程   5097篇
能源动力   1025篇
轻工业   5042篇
水利工程   1882篇
石油天然气   4485篇
武器工业   769篇
无线电   27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29篇
冶金工业   2144篇
原子能技术   690篇
自动化技术   925篇
  2024年   436篇
  2023年   1797篇
  2022年   1995篇
  2021年   1999篇
  2020年   1895篇
  2019年   2082篇
  2018年   1124篇
  2017年   1616篇
  2016年   1782篇
  2015年   1927篇
  2014年   3073篇
  2013年   2448篇
  2012年   2776篇
  2011年   3004篇
  2010年   2706篇
  2009年   2849篇
  2008年   3742篇
  2007年   3368篇
  2006年   2699篇
  2005年   2763篇
  2004年   2481篇
  2003年   2470篇
  2002年   2087篇
  2001年   1963篇
  2000年   1436篇
  1999年   1110篇
  1998年   993篇
  1997年   843篇
  1996年   767篇
  1995年   642篇
  1994年   599篇
  1993年   475篇
  1992年   461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377篇
  1989年   381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提高动力蓄电池包挤压仿真的精度,将延性损伤准则引入到有限元仿真,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纯剪切试验与缺口件拉伸试验与有限元仿真,获得了某动力蓄电池包结构所用材料6061-T6铝合金的延性损伤参数。型材三点弯曲试验、动力蓄电池包挤压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表明:输入延性损伤参数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小,能较为准确地模拟铝合金损伤对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不考虑材料失效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32.
《Planning》2018,(3):473-476
目的:观察四逆汤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治疗,方药组成:炙甘草6 g,生附子10 g,干姜6 g。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等的变化情况,以及比较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1个月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弓背抬高最大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最大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但观察组患者的RA发生率(48.48%)明显低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四逆汤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及时恢复缺血心肌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为了深入分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样能量演化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的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塑性变形能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耗散能与循环应力等级、循环加卸载次数变化的演化方程。结果表明:1)随着循环加卸载应力等级的提高,耗散能Use和塑性变形能Ue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2)岩样在第3种循环加卸载模式下,整体上耗散能Use和塑性变形能Ue表现出"U"形变化的规律,在第Ⅰ级和第Ⅱ级循环荷载下强化效应突出,而在第Ⅲ级和第Ⅳ级循环荷载下扰动效应突出;3)循环加卸载上限应力不变,下限应力减小时,循环荷载对岩样的损伤效应比其强化效应明显;4)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岩样的耗散能Use与循环荷载应力等级、循环次数相关,可以采用非线性曲面较好的拟合,这为采用耗散能Use来定量分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样的损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以大同矿区塔山煤矿8304工作面切顶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切顶留巷围岩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沿空顺槽实施切顶后,留巷顶板形成短臂梁结构,巷道整体处于卸压状态。切顶形成的切缝结构面阻断了采空区顶板压力传递到实体煤帮的路径,降低了煤帮应力集中程度,从而较大幅度减弱了实体煤帮及底板的变形;顶板最大变形集中在切缝侧,但下沉量有所减小;矸石帮变形分为垮落阶段的冲击变形和稳定阶段的缓慢变形,变形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加至稳定。基于对留巷围岩的变形分析,提出了对留巷顶板实施恒阻大变形锚索加强支护以控制顶板下沉,垮落矸石帮侧布置单体支柱配合11#工字钢与钢筋网片防冲护巷,煤帮采取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加固处理及底板采用C20混凝土硬化的综合控制技术。现场监测留巷断面尺寸约为2 834 mm×4 615 mm,较原巷道断面最大收缩率为15.6%。监测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所留巷道完全满足复用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5.
设计了一种内插式真空管热水集热器,通过对其能量转换、传输特性研究,建立了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特性分析模型,并对不同设计参数和气候条件对内插式真空管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集热器理论热效率最大可达79.5%,但其受环境温度、集热器工作温度等影响较大。此外,设计了由14只内插式真空管组成的太阳能热水器,采用迟滞算法将热水温度控制在50~55℃,实验结果表明,样机系统的日热效率可达55.0%,样机输出热水近120 kg,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堆芯损伤评价是反应堆事故后应急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国外文献基础上,结合国内的运行经验,对压水堆堆芯损伤评价进行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堆芯损伤评价包括基于堆芯裸露时间、在线监测仪表读数和取样分析数据三种方法。考虑应急实时要求、电厂实际情况与国际经验,本文采用了基于在线监测仪表读数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基于堆芯热电偶读数与安全壳辐射监测仪表读数进行评价,其他监测仪表读数进行辅助合理性证实。  相似文献   
37.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炭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改性方式和优缺点。本文指出分子筛因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吸附剂材料。未来研究应着重阐明吸附机理、提高合成便捷性、脱硫性能以及再生能力,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将为开发具有理想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的高效吸附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火电机组深调峰工况运行“虚假水位”现象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准确预测虚假水位出现时刻和幅度能够优化控制系统设计。  [方法]  研究思路为:将实际水位看作真实水位和虚假水位两部分的叠加,先根据能量平衡和物质平衡建立汽包水位模型计算出真实水位,再用实际水位减真实水位得到虚假水位,然后利用小波分析燃料量、汽包压力等信号与虚假水位信号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下的相关性。  [结果]  通过对某600 MW机组深调峰负荷段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机理建模有效消除了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对虚假水位信号波动的影响;在0.062 5 Hz至0.125 Hz频段,燃料量和汽包压力分别与虚假水位信号呈强相关性。  [结论]  可以辅助判断虚假水位的产生及其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39.
针对动载扰动下大型冲击地压的发生及演化过程难题,分析了采场动载应力波的产生机制,研究了动载应力波与静载耦合作用下煤岩体冲击破坏规律,从应力波的产生、传播与致灾过程详细解释了大型冲击地压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场高位坚硬顶板断裂与深部应力集中区煤体破断所产生的动载应力波幅值随着煤岩体强度增大而升高,应力波持续时间随着破断尺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或煤体强度越高、破断尺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大能量的动载应力波;动静载耦合冲击破坏实验结果证实,高静载、高动载应力波、静载与应力波耦合加载条件均能使煤岩体发生冲击破坏,且随着轴向静载的增大,试样发生冲击破坏所需的临界动载应力波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上升段与下降段的分界点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50%。当静载达到该临界点时,煤体发生冲击破坏所需的动载应力波强度急剧减小,说明高地应力环境煤岩体受到动载应力波的影响更为显著;现场大尺度模拟分析表明,动载应力波作用下,采场煤岩体塑性破坏区范围逐渐增加并主要集中在巷道两侧,且随着应力波幅值和持续时间增加,塑性破坏区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提出了冲击地压应力波作用机理:动载扰动下冲击地压是静载、动载应力波与煤岩体结构耦合作用的结果,采场煤岩体大尺度破断产生高能量动载应力波,应力波与地应力耦合作用导致采掘空间围岩发生大范围破坏,最终形成冲击地压灾害。  相似文献   
40.
生产力发展与工程技术革新要求机构具备可自重组与可重构及“一机多用”的功能,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可重构机构具有可变活动度和可变构态,可以满足多任务、多工况与多功能的要求,然而,决定其设计方法的演变内涵与分岔机理的研究目前仍不为学者们充分了解。从变胞机构的演变与分岔机理的角度,以旋量理论、李群与李代数及微分流形为主要工具,揭示了机构演变内涵及运动与约束空间的内在关联关系;探究了机构演变中的分岔机理与可控奇异位形,回顾了变胞机构与折纸及折展机构的历史渊源,综述了变胞机构的构型设计、性能综合与新型设计理念及其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