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0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58篇
电工技术   491篇
综合类   286篇
化学工业   497篇
金属工艺   276篇
机械仪表   322篇
建筑科学   384篇
矿业工程   173篇
能源动力   76篇
轻工业   297篇
水利工程   185篇
石油天然气   135篇
武器工业   86篇
无线电   4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6篇
冶金工业   188篇
原子能技术   41篇
自动化技术   4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可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故其将成为新媒体时代改变人类生活的新变量。在探索智能化信息交互与设计的过程中,文章紧跟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思索物联网的崛起给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生产与生活带来的需求、挑战与可能性,同时指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物联网这个新媒体时代的新形势对信息设计所带来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32.
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与裂隙诱发入渗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裂隙发育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以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坡表发育的裂隙现象为出发点,设计了均质堆积体和主-次裂隙堆积体2种模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并结合土体中的含水率、基质吸力、湿润锋迁移速度及深度的变化趋势可得出以下结论:裂隙型堆积体在降雨1 h和观测23 h的整个时间段内,其湿润锋迁移变化趋势可归纳为入渗加速→峰值→入渗减速→趋向于0;裂隙的存在为雨水入渗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雨水可到达土体深部,形成暂态饱和区,随降雨结束又逐渐消散;降雨在裂隙型发育的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前期完全入渗、裂隙下方强烈入渗、补偿加速入渗及水平侧渗。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滑坡复活机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1)坡中(A组)、坡脚(B组)局部粗、巨颗粒富集导致的架空现象致使降雨过程中形成雨水优势入渗通道,富集区下方的入渗速率明显快于周围均质土体;(2)B组堆积体右侧入渗速率比A组堆积体更快,而左侧入渗速率不及A组堆积体;(3)B组堆积体的整体渗流特性更强,其湿润锋运移率先触底,比A组堆积体提前72 h;(4)A组堆积体湿润锋迁移形态先期中部呈平缓凹形下渗,较B组右侧凹形下渗范围更宽;后期均呈平滑弧形入渗,而B组堆积体浸润面积较A组更小。(5)A、B组堆积体降雨入渗可划分为竖向入渗阶段和侧向入渗阶段,但存在明显差异,A组堆积体竖向入渗快于侧渗,而B组堆积体竖向入渗慢于侧渗。  相似文献   
34.
针对坦克水平向炮控伺服系统中存在的摩擦不确定因素及未建模动态,首先建立水平向炮控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将摩擦扰动和未建模动态视为一个综合扰动项,然后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综合扰动项进行观测和补偿,并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补偿回路作为经典PID控制方法的内回路,实现ESO-PID的复合控制;最后对所用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原有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控制器,集合了PID控制算法的"被动抗扰"和自抗扰控制方法中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主动抗扰"特性,能够在保持控制系统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炮控系统的稳定精度以及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35.
杂原子掺杂碳基氧还原(ORR)催化剂具有代替Pt基催化剂的巨大潜力。以硫掺杂g-C3N4(S-doped g-C3N4, S-g-C3N4)作为硫源和氮源,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碳源,通过简单的高温热解法成功制备了N、S共掺杂碳(N, S co-doped carbon, NSC)催化剂,并考察了热解温度对制备的NSC催化剂ORR性能的影响。材料表征结果显示:温度为1 000 ℃时制备的催化剂NSC-1000具有较高的氮含量和硫含量及最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NSC-1000具有最佳的ORR性能,在0.1 mol/L KOH溶液中半波电位(half-wave potential, E1/2)高达0.888 V,且经10 000圈循环伏安扫描后E1/2仅负移12 mV,表现出极佳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旋转环盘电极测试结果显示:NSC-1000催化剂主要以四电子反应路径催化ORR的发生。本实验为制备N、S共掺杂碳基高效OR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
为提升有功功率分配精度和降低线路损耗,研究了一种孤岛微电网分布式有功-电压(P-V)协调控制策略.重点提出了考虑线损系数及节点电压优化量的有功分配因子设计方法,并研究了基于有功分配因子一致原则的功率分配方法.采用分布式稀疏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利用一致性算法得到二级控制所需的有功分配因子平均估计值和系统平均电压估计值,产生综合电压优化量完成下垂控制优化,实现孤岛微电网分布式P-V协调控制.该策略可有效兼顾线路损耗降低以及有功功率分配精度提升,控制各节点电压在合理范围内,并调节系统平均电压至额定值.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碳化硼材料的性能、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晓波  刘宁 《硬质合金》2006,23(2):120-125
B4C具有高熔点、高硬度、低密度等优良性能,并具有良好的中子吸收能力和抗化学侵蚀能力,因而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工程陶瓷、核工业、宇航等领域。本文对B4C的结构、性能、粉末制备方法、B4C陶瓷的烧结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39.
何晓波  田文  李庆伟  罗卫萍 《轧钢》2002,19(5):57-58
为提高型材矫直质量,防止矫后变形,对安钢小型厂300机组采取改进矫直工艺,增设矫后整形装置,改造矫直辊轴套,增设冷却水管路等措施,明显提高了角钢、槽钢的矫直质量。  相似文献   
40.
章晓波  荣春兰  刘宁 《硬质合金》2007,24(2):65-69,128
真空烧结制备了TiC-ZrC-Co-Ni系金属陶瓷,研究了ZrC对TiC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ZrC的TiC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表现为经典的黑芯-灰壳组织,硬质相形状多为球形;而加入ZrC后的金属陶瓷随着ZrC加入量的增多,组织逐渐细化,硬质相形状大多数为方形,硬质相与粘结相界面呈现直线,在黑芯周围出现白色球状(Ti,Zr)C固溶体。由于Co、Ni对ZrC的润湿性不理想,金属陶瓷的致密度随着ZrC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室温力学性能(抗弯强度、硬度、断裂韧性)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