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38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研究了TiCl4正己烷溶液与硅胶表面基团的反应,着重讨论活化温度对于硅胶表面羟基数的影响,以及活化温度、反应温度和TiCl4正己烷溶液浓度对于反应过程中硅胶表面载钛量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操作策略以控制硅胶表面的改性。  相似文献   
43.
感应淬火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要求的轧辊表面硬度。轧辊用工频电流加热淬火时,淬火层硬度和深度取决于感应器移动速度、功率和喷射冷却强度。通过实际试验来选择这些参数是一项极其昂贵而繁重的工作。因此,根据数据计算确定感应淬火规范是合理的。本文介绍一套用于计算感应淬火轧辊截面硬度的程序组合。因为钢的硬度首先取决于组织状态,组织状态又取  相似文献   
44.
冷轧工作辊作业于复杂的应力状态条件下。此时 ,交变接触应力可以达到 110 0MPa和更高值。因此 ,生产轧辊时应特别注意轧辊的硬度、回火稳定性和淬硬层深度 ,以及耐疲劳强度和接触强度。轧辊钢成分中应具有保证获得高硬度、足够的淬透深度和回火稳定性的一些元素的最佳匹配。Cr、W、Mo、V、Si等均属于这种合金元素。这种情况下选定的轧辊钢化学成分应与轧辊的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 ,其中包括采用淬火加热和随后在专门的水 -空气装置中冷却[1~ 3] 。1 研究方法对五种成分的钢进行了研究。即广泛采用的、在这里被作为比较对象的 9Cr2钢和 …  相似文献   
45.
叙述了供热锅炉容量参数和型式的最新选定方法。  相似文献   
46.
47.
具有σ0.2≥7700 MPa的 15Mn2CrNiMoVTiB型低合金铸钢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必须进行调质处理,导致产品成本增加而受到限制。较廉价的从轧制加热淬火的热处理要求严格控制热变形参数以确保形成细晶组织。但是,含0.12%C和未添加微量铌的钢很少用于能最有效地细化晶粒的高、低温控制轧制。因此,对于从轧制加热的淬火不能推荐这样的形变热处理规范,其中也包括 15Mn2CrNiMoVTiB钢在高温回火过程中,特别是如果轧材被冷作硬化和组织中存在多面体形铁素体时,被快速软化的原因。 为了确保淬火时形成细晶的马氏体组织,对15Mn2CrNiMoVTiB钢试验过几种热变形规范。对于用  相似文献   
48.
稀土添加剂在电沉积铬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49.
<正> 1 简介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地表水的处理和污水处理回用应用日益广泛,水处理剂的用量也不断增大,目前广泛使用的净水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氯化铁、氯化硫酸铁,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和铁铝复合以及有机无机复合净水剂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合硫酸铁或碱式硫酸铁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与低分子混凝剂相比,具有絮凝体形成速度快,颗粒密度大,沉降速度快,对于各种水的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以及色度、微生物等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并且对于处理水的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广。另  相似文献   
50.
利用SEM手段对T-1(进口)、T-3和T-4(国产)三种硅胶载体的形态进行了研究。随着粒径的增大,载体颗粒的球形度逐渐下降,表面粗糙度不断增大,沟、坑和凹凸处不断增多,尺度较大(0.1~0.3μm)的次级粒子不断增加。粒径较小的细粒子(5~10μm以下)易粘附在大粒子的表面而破坏载体的形态。载体颗粒中的原级粒子尺度一般在1~100nm之间,基本为球形形态,但硅胶类型不同原级粒子尺度分布及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