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7篇
  免费   2168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电工技术   1443篇
综合类   2248篇
化学工业   1666篇
金属工艺   2360篇
机械仪表   1311篇
建筑科学   5483篇
矿业工程   5128篇
能源动力   342篇
轻工业   645篇
水利工程   662篇
石油天然气   6247篇
武器工业   117篇
无线电   22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87篇
冶金工业   1305篇
原子能技术   119篇
自动化技术   1392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649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877篇
  2020年   949篇
  2019年   912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802篇
  2015年   1054篇
  2014年   2018篇
  2013年   1573篇
  2012年   1802篇
  2011年   1909篇
  2010年   1754篇
  2009年   1751篇
  2008年   2109篇
  2007年   1907篇
  2006年   1396篇
  2005年   1448篇
  2004年   1178篇
  2003年   1046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770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673篇
  1998年   567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490篇
  1995年   414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90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42.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恢复和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裂分布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断裂体系,深部断裂体系和浅部断裂体系分别发育3种断裂样式。车排子凸起共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二叠世挤压-逆冲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初始形成,晚侏罗世逆冲-走滑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最终定型,新近纪叠加掀斜、局部伸展控制了浅部断裂体系的形成。不同断裂体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深部断裂体系的红车断裂是重要的油源断裂,低序级断层控制形成了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集体;浅部断裂体系使得油气向浅部层系运移调整,同时形成了断块圈闭、断鼻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等丰富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43.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采空区突发涌水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的安全威胁,以齐大山铁矿为研究对象,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为基础,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采场南帮含水构造带的异常范围进行了圈定;运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二次探测,并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异常范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含水构造带显示为低阻异常特征,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两处低阻异常与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一致;同时,在瞬变电磁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低阻区域均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低阻异常范围内,二者相互验证,这两处低阻异常均为含水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显示,表明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组合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隐伏含水构造带的先导性探测。  相似文献   
45.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6.
47.
48.
合理沿空掘巷时机可有效缓解采掘接续压力、减小巷道变形。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考虑矸石压缩效应的沿空掘巷覆岩结构力学模型,分析"煤壁(柱)-矸石"承载体系对覆岩稳定的协同控制效应。关键块触矸后下位岩层反向力矩无法协调其稳定时,关键块持续回转下沉产生对矸石的压缩,矸石承载力、下位岩层支撑力和岩块间水平推力随矸石压缩量增加近似呈负指数关系递增,共同协调关键块稳定,据此提出掘巷时机计算方法。在基本顶断裂线内掘巷会对覆岩结构稳定产生扰动,掘巷产生的关键块附加力矩将由矸石持续压缩恢复的应力协调承担,掘巷扰动时间、顶板下沉量与煤柱宽度负相关,适当增加煤柱宽度有利于缩短掘巷扰动时间,减小顶板下沉。研究成果对确定沿空掘巷时机和设计煤柱宽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主要对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首先对节点连接方式进行系统分类,并概括介绍各自的优缺点;然后详细阐述现浇带或后浇整体式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环筋扣合锚接连接和螺栓连接的节点构造、传力机理和力学性能(尤其是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重点探究影响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能够开展深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刘杰 《四川水泥》2020,(4):315-315
文章以某钢箱梁桥中使用顶推施工技术为例,从顶推工作平台设置、顶推用临时支墩设置等具体工序对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顶推法施工中各项支点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从而为顶推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