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生物降解高聚物的化学与物理改性方法,对生物降解高聚物的应用及前景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我国农用塑料使用情况,与国际差距,并提出了发展农用塑料的意见。  相似文献   
43.
对靶场某些遥测设备采用等待接收跟踪方式的等待点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可视化选择等待接收点的方法,用图形方式表示是否存在合理的等待接收点以及等待接收点的分布区域,具有直观、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将乙二胺代三嗪成炭剂(ETCA)与聚磷酸铵(APP)复配,制备了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双组分膨胀型阻燃剂(IFR)阻燃的聚丙烯(PP)材料,分别为23%IFR/PP、27%IFR/PP。通过极限氧指数仪、UL94垂直燃烧仪、锥形量热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分别研究了80℃热水处理7 d前后的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配膨胀型阻燃剂的加入使PP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两组双组分阻燃试样23%IFR/PP、27%IFR/PP在80℃热水处理3 d能保持UL94 V-0级别,LOI分别达27.7%和29.0%,3 d之后阻燃级别降为无级别,但是7 d之后LOI值仍能达25.3%和27.0%;水煮之后,相比于未水煮阻燃试样,23%IFR/PP、27%IFR/PP的拉伸强度下降,但冲击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45.
孙尧  许国志 《中国塑料》2007,21(6):71-75
将具有红外吸收与阻隔性能的水滑石(LDH)、硫酸镁(MgSO4)加入聚苯乙烯(PS)中,制成复合料,再用复合料与部分新料制成PS泡沫板。实验证明:加入LDH和MgSO4的PS泡沫板,红外阻隔性能提高,且PS:LDH:Mg—SO4配比在100:4:8时,红外吸收与阻隔性能最优,提高46.16%;LDH与MgSO4的加入使EPS板的导热性能显著下降;随着复合料的减少,新料的增加,EPS板的压缩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46.
采用双辊加工在ABS树脂中添加白云母粉填料得到ABS/云母共混物,以期提高ABS树脂的耐热性和其他力学性能.用TG和DTA对共混物的热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云母后,热分解温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最高可提高11.8℃,残炭量有了显著提高,残炭量最高可以达到13.5%;随着云母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拉伸强度都逐步下降,而熔体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共混物的物理形貌,云母在ABS树脂中主要以鳞片状存在,进而形成了插层结构.  相似文献   
47.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作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丙烯(PP)共混物体系并研究了其发泡行为。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其热行为和流变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及泡孔形态。结果表明,随着MAH-g-PP添加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加入PP促进了PLA的结晶,当MAH-g-PP含量达到7%时,PLA的绝对结晶度达到6.07%,同时加入PP提高了PLA/PP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使其发泡行为得到改善,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最大可以达到8.1倍。  相似文献   
48.
PBAT/PPC多层共挤薄膜的制备及其阻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原料,采用多层共挤吹塑的方法制备了全生物降解高阻透性3层复合薄膜PBAT/PPC/PBAT。讨论了PPC层厚度、PBAT层厚度及在一定挤出量时,薄膜牵引速度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PC薄膜相比,PBAT/PPC/PBAT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加工性能得到提高,其拉伸强度最大提高了200 %;薄膜厚度和分子链的取向度对阻透性有较大影响,当PPC层厚度最大(约为12 μm)时,氧气透过率最小,为9.5×10^-15 cm3·cm/(cm2·s·Pa);牵引速度最大,即分子链取向度最大时,氧气透过率最小,为9.52×10^-15 cm3·cm/(cm2·s·Pa)。  相似文献   
4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乳酸(PLA)阻燃改性的研究进展,对磷系、磷氮系、硅系、膨胀型、无机纳米粉体等各种环境友好型阻燃体系在PLA树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探讨了各自的阻燃机理,并展望了PLA阻燃改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