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21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熊浩林  韩秀梅  张晓燕 《材料导报》2021,35(z1):137-142
分子筛又称沸石,沸石的研究始于18世纪50年代.瑞典矿物学家Cronstedt发现有一类天然硅铝酸盐矿物在灼烧时会产生泡沸现象,就称之为沸石.1883年Eichhorn首先观察到沸石的离子交换性并进行了应用.1936年,人们用酸洗过的天然粘土作为石油裂化催化剂,这是分子筛催化剂的先导.随后,又使用无定形的氧化硅-氧化铝固体,获得较高的裂化效果.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首次开发出合成沸石分子筛,主要用作干燥剂、净化剂、烃类分离.随后,各种类型的分子筛催化剂被合成或发现,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化工行业.分子筛催化剂是一种绿色、高效、可控性的催化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不环保、不经济、能耗高,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较差,催化效率不高,合成方法研究主要凭经验,主要用途限定于炼油和化工合成方面,且分子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研究较少,极大地制约了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合成方法更加经济、环保、节能,采用了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和合成更加高效,应用范围空前拓展,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电子等新型领域.本文综述了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制备方法及应用,同时对分子筛催化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本文开展了变形温度为300、350、400 ℃和总压下率分别为15%、30%、45%、60%的AZ31B镁合金带材热轧试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轧后带材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再结晶百分数增加,晶粒细化显著,组织均匀性增强;当温度达到350 ℃时,由于中间退火保温导致再结晶晶粒长大,使温度进一步升高,对再结晶程度的影响减弱,轧后带材晶粒度和延伸率均有降低;相比温度参数,提升总压下率对晶粒细化效果更为显著,轧制温度为300 ℃,压下率为60%时近表面平均晶粒尺寸由10 μm细化至3.7 μm,中心层晶粒尺寸细化至4.9 μm,组织分布较为均匀;压下率的增加有效改善了组织均匀性,使轧后带材延伸率显著增加,拉伸断口的韧窝增多,且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53.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主要含油层系,通过系统分析该地区长6,长4+5,长3,长2油层组砂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形态、空间分布、均一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埋藏史、生烃史和古地温演化,厘定了延长组油气充注成藏时间。研究表明延长组长6,长4+5,长3,长2油层组储层存在2种流体包裹体:第一种流体包裹体单个尺寸小,丰度低,普遍发育于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晶体次生加大边内缘,均一温度在63~87℃间,平均80℃;第二种流体包裹体单个尺寸较大,丰度高,发育于石英和裂缝充填方解石晶体次生加大外缘,均一温度在115~150℃间,平均127℃。综合分析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在早白垩世早期(145 Ma±)发生第一次油气运移充注,但该次充注范围小,成藏效果有限,到早白垩世晚期(110 Ma±)长7烃源岩达到生烃高峰期,开始大范围排烃成藏,该时期是延长组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强磁场下冷却速率对Fe-1.1%C钢中“反常”组织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磁场下“反常”组织面积分数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快速冷却时原子扩散不能充分进行所致.在相同冷却速率条件下,经强磁场处理后样品与非磁场处理样品相比,“反常”组织面积分数明显增加,样品宏观硬度值下降.  相似文献   
55.
马交成  刘军  王彪 《电子学报》2015,43(8):1616-1620
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内部温度场无法实时测量,表面温度难于准确测量,而稳态传热模型不能模拟实际工艺参数频繁变化的浇注过程,本文建立了实时凝固传热模型,并对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到铸坯表面随机剥离的氧化铁皮对其测温的干扰,研究建立了基于面阵的CCD测温系统,并结合数值分析方法,消除了铸坯表面氧化铁皮对测温的干扰,还原铸坯表面真实温度,使测量的铸坯表面温度波动在±10℃范围内.通过采用CCD面阵测温、射钉测厚以及数值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铸坯温度场在线测量,为二冷配水动态优化和铸坯温度场闭环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以红土镍矿硫酸焙烧熟料溶出液为原料,(NH_4)_2CO_3为碱式调节剂,采用湿法制备黄铵铁矾。研究和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溶出液中黄铵铁矾生成率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电微镜(SEM)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 h、终点pH值是2.5的条件下,黄铵铁矾生成率大于98%,实现了铁的有效分离,得到花球状黄铵铁矾粉体。  相似文献   
57.
针对目前红土镍矿碱法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改进,研究低品位红土镍矿焙烧活化-碱浸过程中含硅矿物的转化。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红土镍矿活性的影响,探索了红土镍矿经焙烧后碱浸过程中温度、时间、搅拌强度、液固比以及碱初始质量浓度对硅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经650 °C焙烧2 h后,活性得到明显提高,红土镍矿经焙烧后采用初始质量浓度为60 g/L的碱溶液,在搅拌速度为400 r/min、浸出温度为140 °C、液固比为5∶1的条件下浸出120 min,硅的转化率可达89.42%。  相似文献   
58.
以铁尾矿为原料,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表面改性经交联反应制备铁尾矿基复合材料。通过研究改性过程中铁尾矿粒度、改性剂浓度、改性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制备的铁尾矿基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影响复合材料吸水率的主次顺序为:改性温度>改性剂浓度>改性时间>矿粉粒度,最佳改性条件为:矿粉粒度95~105 μm,温度20 ℃,搅拌时间6 h,改性剂浓度0.25%。所制备的铁尾矿基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可达76.8%,保水性能随着时间增加和温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吸盐水率为68.6%,耐盐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9.
计算材料学是材料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材料类专业理论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际,围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推行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为计算材料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新型含Al奥氏体耐热钢(Alumina-forming austenitic steel-AFA钢)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耐热钢,具有比传统耐热钢更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与蠕变性能,可望应用于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从不同AFA钢的合金元素调控入手,阐述了AFA钢成分设计原则,分析了合金元素差异对析出相的影响,以期揭示析出相的析出与粗化动力学及其与蠕变性能间的关系,总结了高温蠕变断裂机制,讨论了影响材料蠕变性能的因素,并对AFA钢的强化思路与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