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28篇
建筑科学   21篇
水利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基于能量范数的模态密集型系统的模态截断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求解线性振动系统响应的模态叠加法中,一般作模态截断的根据是系统响应级数的收敛性,但对于模态密集型系统,由于固有频率密集,造成响应级数收敛较慢,需使用大量的主模态才能其收敛。因此本文就模态密集型系统作模态截断时系统主模态数取多少,采用了能量范数形式的判断指标;并以某拱坝的动力响应为算例,判断指标与所取主模态数的关系表明:小湾拱坝的动力分析需取10阶左右的主模态进行叠加。  相似文献   
52.
粉砂土及其加筋土大三轴剪切试验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筋复合体中 ,土工格栅的作用相当于给土体施加等效围压 .在有限元计算中 ,可以用等效围压代替格栅的作用 ,加在土单元上 ,模拟筋材本身的单元并不出现 .等效围压值的大小取决于筋材的变形 .通过试验分析表明 ,当周围压力较大时 ,筋土同步变形 ,等效围压值容易确定 ,而周围压力小时 ,筋土不能同步变形 ,等效围压值难以确定 .在有限元计算中 ,应注意此问题  相似文献   
53.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三维有限元动力固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强夯动力固结模型解析解的复杂性 ,考虑地基惯性力及动接触应力 ,基于三维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土体动力平衡方程 ,并给出该方程的迭代计算格式 .通过算例计算分析 ,得到了强夯作用过程中土体动态响应的一般规律 ,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  相似文献   
54.
水泥搅拌桩桩土应力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搅拌桩复合地基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实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分析了影响桩土应力比的主要因素,在充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桩土应力比改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简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边坡锚固工程中锚索预应力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论述了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加固中的锚固机理及锚固效应研究现状 ,结合实际工程中的监测数据 ,针对软质边坡施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明 ,深入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并就预应力锚索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水泥搅拌桩桩土应力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搅拌桩复合地基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也是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实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 ,分析了影响桩土应力比的主要因素 .在充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桩土应力比改进计算公式 .公式计算简单 ,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57.
大直径长桩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直径长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非常缺乏 ,通过对 2根大直径长钻孔灌注桩的静荷载试验研究 ,揭示黄河流域大直径长灌注桩承载力特性及桩的荷载传递特征 ,并分析影响其极限承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58.
针对强夯动力固结模型解析解的复杂性,考虑地基惯性力及动接触应力,基于三维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土体动力平衡方程,并给出该方程的迭代计算格式.通过算例计算分析,得到了强夯作用过程中土体动态响应的一般规律,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岩体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引起围岩应力释放的问题值得关注,目前对不同开挖方式引起隧道围岩强度及破坏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采用岩石三轴试验机,模拟隧道的不同开挖工况,针对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强度及破坏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可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