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8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电工技术   435篇
综合类   456篇
化学工业   614篇
金属工艺   350篇
机械仪表   406篇
建筑科学   455篇
矿业工程   196篇
能源动力   149篇
轻工业   406篇
水利工程   201篇
石油天然气   256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5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0篇
冶金工业   158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6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器Bouc-Wen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复杂、不易实现的难题,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 Design Optimization工具,在Simulink中搭建Bouc-Wen模型,利用磁流变阻尼器力学特性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对Bouc-Wen模型进行参数识别。结合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对得到的识别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阻尼力调控参数,并在Matlab中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其与电流的函数关系。最后搭建考虑阻尼力调控参数的Bouc-Wen仿真模型,用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正弦激励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能够很好的吻合,得到的参数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2.
随着国家路网的不断建设与规划,大量铁路隧道或公路隧道近接平行、交叉等工程现象不断涌现,受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线路走向等因素的限制,隧道近接交叉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以立体交叉草莓沟1#隧道和盘道岭隧道为例,着重选取盘道岭隧道(下穿隧道)为研究对象进行振动台试验,重点分析受上跨隧道影响,超小净间距小角度立体交叉下穿隧道拱顶、仰拱断面的加速度和应变动力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该场区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 g加载工况为依据,对环向最大地震应变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有效频率加速度计的范围和输入的功率谱振幅,利用SPECTE反应谱分析程序,对交叉中心拱顶和仰拱位置的加速度反应谱的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受立体交叉隧道空间位置影响,超小净间距小角度立体交叉下穿隧道拱顶加速度时程和频谱较仰拱整体响应大,受振有效持续时间较长,空间分布表现为拱顶幅值反响突出的特点。(2)拱顶峰值加速度响应具有叠加效应,其加速度峰值比率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增大的特点,地震烈度越高,应变响应越大,拱顶破坏模式表现为交叉段–河侧–山侧的传递演化形式。(3)随着输入地震波增强,隧道仰拱动应变和加速度峰值比率增长变化表现出局部变化性质。(4)隧道围岩对地震波的高频段存在滤波作用,对隧道结构影响较大卓越主频段集中在1~10和11~20 Hz两个低频段,主频段卓越频率的取值为5,12.5 Hz。(5)不同地震烈度时,各特征点处应变峰值大小依次为:拱顶>仰拱>河侧拱腰>山侧拱腰,加速度响应的卓越频率与速度、位移响应三者之间受基频和阻尼影响,从而产生时间和空间等的差异变化,宜鼓励设计过程中提高该隧道的阻尼结构性能,阻尼比建议值取为20%。研究结果可为立体交叉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3.
曳引式电梯的上行制动试验,在行业内部是当前电梯管理与定期验核中对电梯空载上行紧急制动相关性能评估和判定的重要形式手法.但当前我国相关标准与规定并没有明确指出试验中的制动距离范围.电梯上行制动试验可以认定为评判电梯紧急制动工况的一种检验手段.在我国相关标准中对电梯处于紧急制动工况下时,钢丝绳的曳引能力以及具体的电梯制动减速度等相关指标都有明确规定,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曳引式电梯的上行制动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得出电梯上行制动试验过程中的实时减速度数值,并依据匀减速简化物理模型,最终得到了上行制动的制动距离数值范围.本文主要针对电梯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的看法,希望各位同行专家能尽早解决关于电梯上行制动减速度,并给予明确的范围.  相似文献   
54.
MC劲性复合桩具有高承载力、低压缩性等优点.相较于常规钻孔灌注桩,MC劲性复合桩在一些淤泥、淤泥质土、含砂土或粉土较多土层较厚的土质,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经济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一实际工程项目上MC劲性复合桩与灌注桩应用对比研究结果,通过试桩及静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桩型在该项目上的优劣和适用性.MC劲性复合桩环境污染小,造价较低,施工质量可靠、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单桩承载力较高,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桩间土的软弱状态和承载力参预度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提出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并展望了 MC劲性复合桩在未来地基基础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MC劲性复合桩具有高承载力、低压缩性等优点.相较于常规钻孔灌注桩,MC劲性复合桩在一些淤泥、淤泥质土、含砂土或粉土较多土层较厚的土质,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经济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一实际工程项目上MC劲性复合桩与灌注桩应用对比研究结果,通过试桩及静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桩型在该项目上的优劣和适用性.MC劲性复合桩环境污染小,造价较低,施工质量可靠、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单桩承载力较高,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桩间土的软弱状态和承载力参预度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提出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并展望了 MC劲性复合桩在未来地基基础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采用不同的浇注温度和挤压比压进行了20Cr钢汽车活塞销的挤压铸造,并进行了拉伸和冲击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从1250℃提高至1450℃,挤压比压从50 MPa增加至140 MPa,20Cr钢汽车活塞销的强度和冲击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20Cr钢汽车活塞销的浇注温度和挤压比压分别优选为1375℃、125 MPa。  相似文献   
57.
文章综述了以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自支撑金刚石膜的研究新进展,对电弧特性、金刚石晶体质量、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热学性能进行了介绍。研究表明:不同电弧区域的金刚石膜结晶质量及应力状态有所差异,钛过渡层可以降低金刚石的残余应力;采用四点弯曲测得金刚石的断裂韧性为10.99 MPa·m1/2;一定温度范围内,金刚石吸收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基本不受金刚石质量和厚度的影响;金刚石的光学性能越好,其热导率越高,且金刚石形核面热导率略高于生长面,500 K以上时多晶金刚石膜的热导率近似于单晶水平。   相似文献   
58.
正在介绍设计作品之前,谈一下对设计的初悟吧。它不是产生于系统的学习设计理论或是看一本本关于设计方法学的书之中,而是在日留学的一次手工艺课上。当时,筑波大学的宫原教授请来了酒井老先生(扫帚手工职人)教做扫帚,要求是做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来。起先老先生会教授各种编织技巧,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第一天我很快就完成了两把,而其他很多人连一把都没有完成。于是第二三天就准备不再过去了,但最终还是被学姐  相似文献   
59.
为了准确地评估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等级,针对边坡稳定性受众多评价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提出运用多维云模型理论,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评估。从地形地貌、岩体环境特征、人工开挖、地震及气象水文5个大指标出发,选取14个因素作为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评判指标。基于云理论,采用指标近似法得出云模型数字特征,综合各评判指标的相关度和信息量,结合改进CRITIC法确定评判指标权重,生成岩质坡稳定性等级评估的多维云模型。运用该模型,输入重钢集团西昌太和铁矿中的8组岩质边坡的指标实测值得到隶属于各标准边坡稳定性等级的综合确定度,依据最大确定度原则确定边坡稳定性等级。并将评估结果并与一维云模型、模糊评判法、CSMR法以及边坡的实际状态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多维云模型应用于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中更加高效,且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