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探究辣木异硫氰酸酯-4-[(α-L-rhamnosyloxy) benzyl] Isothiocyanates(MIC-1)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MIC-1干预48 h后检测细胞脂质积累情况,甘油三酯(TG)、甘油(Gly)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qRT-PCR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C-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存活率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MIC-1可降低脂肪细胞内脂滴分布及细胞着色程度,降低细胞内TG含量,减少FFA及甘油的溢出。MIC-1处理浓度达4 mol/L时,TG和FFA浓度分别下降64.00%和75.00%。同时,显著下调细胞中PPARγ(46.00%)、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62.0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64.47%)和下调PPARγ(52.10%)蛋白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MIC-1通过促进TG分解和抑制TG的合成,从而抑制脂质积累,其机制可能与AMP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为高效利用辣木叶中蛋白资源,该研究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制备辣木叶活性肽。首先以酶活力和肽含量为指标从米曲霉、黑曲霉中筛选出最优菌种,随后研究发酵时间、含水量、起始pH和接种量对肽含量的影响,再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制备辣木叶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和氨基酸组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最佳工艺条件为:米曲霉为最优菌种,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含水量52.39%,接种量14.71%,pH为5。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制备的辣木叶活性肽具有很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EC50=1.0927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EC50=0.059 mg/mL)和Fe2+螯合率(EC50=9.76 mg/mL)。辣木叶活性肽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酪氨酸(Tyrosine,Tyr)、组氨酸(Histidine,His)等具有抗氧化潜力的氨基酸的含量丰富。该研究为辣木叶的高值化利用和天然抗氧化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53.
为加快辣木籽多糖提取速率,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内部沸腾法提取辣木籽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自由基清除活性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解吸剂乙醇体积分数20%、蒸馏水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 min、料液比1∶27,在此条件下辣木籽多糖得率可达12.5%;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1%,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8%;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9.8%。综上,辣木籽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4.
通过向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灌胃辣木籽提取物,研究辣木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将60只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 mg/kg),辣木籽提取物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饲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以高脂饲料连续喂养。实验第6周开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HDL-C、LDL-C、 TG、TC水平;剖取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法尼酯X受体(FX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辣木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TC及LDL-C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改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病理评分(p<0.01);低剂量辣木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肝脏指数,低、中剂量辣木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肝脏FXR蛋白的表达(p<0.05)。因此,一定剂量的辣木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X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付晓娜 《中国油脂》2021,46(8):72-75
采用国标方法对辣木籽种仁的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及油脂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木籽种仁粗脂肪含量为25.5%,粗蛋白质含量为37.11%;辣木籽种仁中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为3348%,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9.63%;辣木籽种仁中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属于高钾低钠食品;微量元素中Zn元素含量较高,为41.970 μg/g;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国家限量标准;辣木籽油主要含有油酸(70.85%)、棕榈酸(5.43%)、山嵛酸(8.38%)等1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86%。辣木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6.
和丽 《中国油脂》2021,46(7):80-85
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利用反胶束法提取辣木籽蛋白并进行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反胶束(AOT)质量浓度、提取温度、pH、料液比、水分活度(Wo)5个因素对提取辣木籽蛋白的反胶束前萃工艺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考察提取温度、pH、KCl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辣木籽蛋白的超声波辅助反胶束后萃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胶束前萃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料液比1∶ 50、AOT质量浓度0.08 g/mL、提取温度45 ℃、水分活度25,该条件下所得前萃辣木籽蛋白提取率为67.2%;超声波辅助反胶束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45 ℃、pH 6.5、KCl浓度1.25 mol/L,在此条件下所得后萃辣木籽蛋白提取率为58.5%。  相似文献   
57.
辣木籽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将最佳条件下的辣木籽油得率及其品质与超声波辅助法、溶剂浸出法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密度5 W/g、微波辐射时间6 min、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辣木籽油得率为36.45%;与超声波辅助法和溶剂浸出法相比,微波辅助法得率最高,所得辣木籽油的碘值最大,植物甾醇、多酚、黄酮含量最多,过氧化值最低,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辣木籽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8.
辣木籽蛋白粉为原料,首先筛选蛋白水解效果较佳的蛋白酶,其次考察酶添加量(酶底质量百分比)、料液比、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对蛋白水解度和肽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多肽制备工艺,最后研究该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蛋白水解度,酶法制备辣木籽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50%、pH9.0、料液比1:30(g/mL)、酶解温度62.50℃、酶解时间143 min,在此条件下肽得率实际值为(84.43±2.31)%、蛋白水解度为(20.69±0.46)%。该辣木籽蛋白酶解产物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4种致病菌株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3.00 mg/mL、0.75 mg/mL、0.38 mg/mL、0.75 mg/mL,对培养至4.5 h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较好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9.
辣木籽为原料,经湿法超微粉碎预处理后再经过低温烘干制成辣木籽粉,通过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pH、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辣木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光照、温度和抗氧化剂对辣木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按1∶1组成的复合酶为酶解用酶,料液比1∶6,pH 5. 0,复合酶添加量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8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辣木籽油提取率为85. 23%±0. 72%。光照及高温均能使辣木籽油的过氧化值升高,其中光照比温度对辣木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更大。因此,贮藏辣木籽油时,应尽量放置低温、避光处。另外,添加抗氧化剂BHT也能有效提高辣木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云南省不同地区种植辣木中总硒和硒形态进行研究, 分析辣木各器官中总硒和硒形态以及与其他硒含量较高的农产品的差别。方法 采用Tris-HCl缓冲溶液加热超声提取辣木不同器官的固体粉末样品, 上清液经湿法消解处理,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得到无机硒和总硒含量, 差减法计算有机硒含量。结果 辣木各器官中总硒和硒形态含量均较高, 高于绝大多数农产品, 而农产品中除少数几种农产品(巴西菇、竹荪、白寇)中总硒和硒形态含量较高外, 其他含量均较低; 辣木不同器官中总硒和硒形态含量不同, 含量高低顺序为叶>根>枝、干、果荚壳>皮。结论 辣木等农产品对硒及其形态的吸收能力不同, 硒不同形态在辣木等农产品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能力不同, 尤其是辣木叶、辣木根对硒的富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