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7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504篇
电工技术   160篇
综合类   466篇
化学工业   3109篇
金属工艺   980篇
机械仪表   278篇
建筑科学   213篇
矿业工程   128篇
能源动力   232篇
轻工业   435篇
水利工程   66篇
石油天然气   448篇
武器工业   44篇
无线电   5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58篇
冶金工业   490篇
原子能技术   330篇
自动化技术   4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孙志刚 《广州化工》2014,(10):106-108
以氯化亚砜(TC)、三乙醇胺(TEA)为反应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经分子间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三(2-氯乙基)胺盐酸盐。结论表明: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溶剂质量分数为20%、n TC∶n TEA=3.9时,三乙醇胺的转化率达到95.71%,产品收率达91.22%。利用1H-NMR方法表征了三(2-氯乙基)胺。  相似文献   
72.
十二烷基肌氨酸钠与天然细胞色素c通过自组装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纳米胶团结构人工过氧化物酶(Artificial Peroxidase,AP)。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AP酶促反应过程进行研究。表明AP在较宽的pH范围具有活性,并在pH 5.0,10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达到最大。该AP的米氏常数Km、催化速率kcat以及催化效率分别为1.70μmol/L、0.11 s-1、0.065μM-1s-1,催化效率为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90.2%。  相似文献   
73.
在甲苯稀释体系中研究了N,N,N',N'-四丁基-3-硫戊二酰胺(TBTDGA)从氨水体系中萃取铜离子的性能及反应机理。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和萃取温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推测出了萃合物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剂浓度越大萃取效果越好;升温有利于萃取。  相似文献   
74.
以分散红60和DMF为原料,在碳酸钾作用下反应制备得到1-氨基-2-(N,N-二甲氨基)-4-羟基-蒽醌,产品收率92.8%。  相似文献   
75.
通过建立超临界水氧化试验装置,采用超临界技术对固体推进剂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含高氯酸铵废水NH3N去除率与氧气流量、废水流量、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的超临界水氧化条件:温度为390~410℃、压力为22MPa、控制氧气流量为0.6~1.0L/min、废水流量为2L/h,NH3N去除率可达99%,处理后NH3N浓度低于3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采用激光、等离子熔覆技术在低碳钢焊缝表面制备镍基耐腐蚀涂层,提高钢管焊缝表面的耐蚀性能。方法 通过浸泡腐蚀、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不同试样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OM、SEM、EDS和XPS分析腐蚀试样表面、截面的微观组织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 采用激光、等离子熔覆技术均可制得成形良好、表面光滑、无宏观裂纹的涂层,且表现出良好的抗点蚀能力;等离子熔覆层晶粒相较于激光熔覆层晶粒更均匀、细小,析出的碳化物(Cr23C6、Cr7C3)、硼化物(CrB)等硬质点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对于抗蚀性有着积极的作用。试样的耐蚀性排序为等离子熔覆层>激光熔覆层>基体。浸泡失重腐蚀实验表明,基体、激光熔覆层、等离子熔覆层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182 9、0.125 6、0.102 7 g/(m2·h)。从极化曲线看出,激光熔覆层(-0.503 4 V)、等离子熔覆层(-0.546 6 V)的自腐蚀电位相较于基体(-0.858 4 V)发生了正移。基体、...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提高Q235碳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在Q235表面先提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预固化后再次提拉含疏水气相二氧化硅的PDMS分散液,完全固化后在Q235表面构建一个SiO2/PDMS超疏水涂层。通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谱、接触角、砂纸磨损、划格试验对涂层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价。结果 SiO2纳米粒子被镶嵌在PDMS中,在Q235表面形成了一种微纳粗糙结构,平均粗糙度为2.2 μm;涂层表面能仅为5.6 mJ/m2,接触角为152.6°;涂层机械稳定性和结合力优异,砂纸磨损15个周期及划格试验30个周期后,仍保持超疏水。电化学研究表明,在Q235表面引入SiO2/PDMS后,阻抗提升了2个数量级,电容降低了6个数量级;腐蚀电位正向移动了0.419 2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3个数量级;涂层对Q235的防腐效率高达99.8%,呈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在腐蚀液中浸泡一周后,SiO2/PDMS涂层仍保持超疏水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表明涂层耐久性良好。结论 以PDMS为疏水层,纳米SiO2为填料构筑粗糙表面,通过条件控制实现防腐底层和超疏水表层间的界面融合,从而引入稳定的SiO2/PDMS超疏水涂层,提高了Q235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本研究为在金属表面构筑稳定的超疏水涂层提供了一种方法,有望拓展金属在恶劣环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An unexpected reaction of cinnamylanilines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 radical cation salt‐induced aerobic oxidation of sp3 C H bonds, providing a series of 2‐arylquinolines. The mechanistic study shows that the cinnamylaniline was oxidized to an imine, which was attacked by the aniline generated through decom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imine. After further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and aromatization, 2‐arylquinolines were obtained. This reaction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construct 2‐arylquinolines from readily accessible start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79.
Concepts to facilitate the conversion of epoxides with carbon dioxide to the corresponding cyclic carbonates commonly focus on the activation of the epoxide. Herein we report a catalytic system which allows the simultaneous activ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the epoxide. This convergent activation concept is realized by combining a suitable carbene as catalyst for the carbon dioxide activation with a second catalytic system based on potassium iodide for epoxide activation. Initial experiments showed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thus prov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ctivation concept. Moreover a standard protocol was developed and the substrate scop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has been studied. Under mild and solvent‐free conditions 14 epoxides could be converted. The respective cyclic carbonates were obtained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with selectivities ≥ 99 % after simple filtration.

  相似文献   

80.
A simple N‐heterocyclic carbene (NHC) derived from 1‐methyl‐3‐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was found to be an efficient ligand for a range of copper‐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romatic ethers and thioe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