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5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635篇
电工技术   555篇
综合类   467篇
化学工业   2097篇
金属工艺   866篇
机械仪表   121篇
建筑科学   139篇
矿业工程   263篇
能源动力   161篇
轻工业   159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328篇
武器工业   69篇
无线电   6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2篇
冶金工业   1121篇
原子能技术   193篇
自动化技术   11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丘世澄  胡真  邱显扬 《贵金属》2019,40(3):84-91
焙烧氧化过程中铁物相出现熔融或再结晶,对金造成二次包裹,使焙砂中部分金仍难以浸出,导致焙烧氰化尾渣金品位较高。破坏尾渣中铁氧化物对金的包裹可提高金的浸出率。综述了焙烧氰化尾渣主要提金工艺,包括直接酸溶法、还原焙烧法、氯化法、炼铁-电解法、硫酸熟化法和硫脲法等。直接酸溶工艺简单,金浸出效果较差;还原焙烧法金浸出率高,但工艺复杂、能耗大;氯化焙烧法对矿石适应性强,可综合回收有价金属,但基建及维护费用高;炼铁-电解法在富集金的同时可获得纯铁产品,对矿石有较高的要求;硫酸熟化法显著提高金银浸出率,与直接酸溶法相比,所需更高的温度与酸度;硫脲法反应速率快、选择性好,但生产成本较高。 关健词:有色金属冶金;氰化尾渣;铁氧化物;包裹金;提金  相似文献   
72.
以RuO2和CuO为活性组分和辅助活性组分,添加CeO2作为助剂,采用硝酸盐浸渍法负载在分子筛载体上,焙烧制备Ru-Cu-Ce复合催化剂。采用比表面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用静态实验评价氧化去除氨氮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和Ce的添加能够提高Ru催化剂的性能,Ce可以抑制Cu的溶出损失。催化剂制备的最佳焙烧条件为300℃焙烧4.5 h。对200 mL初始浓度为205.8 mg/L的模拟氨氮废水,0.25%Ru-1%Cu- 1%Ce催化剂常压氧化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10,温度80℃,30%双氧水添加量为处理水量的1/2000,氨氮去除率可达85.6%,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性能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3.
Kappa相铈锆复合氧化物(κ-Ce_2Zr_2O_8)的晶体结构中铈锆离子有序排列,具有极高的储氧量。但是,κ-Ce2Zr2O8释放氧温度较高,氧化条件下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汽油车三效催化剂上的应用。通过表面包覆稀土元素的方法制备了改性的kappa相铈锆复合氧化物,并且通过XRD和H_2-TPR研究了稀土元素的种类、包覆量及预处理条件对改性κ-Ce_2Zr_2O_8的储放氧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Pr元素包覆的kappa相铈锆复合氧化物储氧量增加,释放氧温度降低,经过还原预处理后热稳定性提高,因而在汽油车三效催化剂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利用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工艺制备了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s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钢,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透射电镜和小角度X射线衍射技术等观察了两种工艺制备的ODS钢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了HIP和SPS工艺对ODS钢中析出相种类及分布密度的影响,测试了两种工艺制备的ODS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HIP工艺制备的ODS钢的晶粒尺寸更加均匀,而SPS工艺制备的ODS钢的晶粒存在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两种工艺制备的ODS钢中均发现了大量均匀弥散分布的纳米团簇和少量Y_2Ti_2O_7相的存在; HIP和SPS工艺制备的ODS钢中纳米团簇的分布密度分别为1.33×10~(23)个/m~3和4.72×10~(22)个/m~3; HIP制备的ODS钢具有更加优异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75.
采用热分解法在Ti基上被覆了IrO_2+ZrO_2氧化物涂层。通过XRD、SEM、EDX、XPS和循环伏安法等分析了退火温度对IrO_2-ZrO_2二元氧化物涂层的物相、表面形貌和电容性能的影响,引用非线性方程q~*(v)=A_1exp~(-v/t_1)+A_2exp~(-v/t_2)+y_0计算了涂层的内外活性点。结果表明:IrO_2-ZrO_2涂层的临界晶化温度为340~360℃,340℃退火的涂层物相为非晶结构,360℃退火,含有晶态和非晶态2种结构组织,其离子价态为Ir~(3+)、Ir~(4+)以及过饱和IrO_(2+x)(x0)。电容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360℃退火的电极有最大的电容值,与其"非晶态/晶态"两相共存组织结构有关。涂层中质子迁移能力比电子导电能力对电容的影响要大,扫描速度对质子迁移的影响大于对电子导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5~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和XRD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5~300℃,TC4合金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磨面呈犁沟及黏着痕迹,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400℃时,磨面局部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缓慢下降,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500~600℃,磨面大部分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很低且随载荷变化很小,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可见,TC4合金在500~600℃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7.
以盐酸活化凹土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Mo掺杂Mn Ox/凹土复合材料(Mo-Mn-ATP),并经负载Mo/Mn Ox后冻干-焙烧变温致孔处理。采用SEM、EDS、FT-IR、XRD及N2吸附-脱附比表面、孔径结构分析进行表征,并在烟气180℃下考察脱除Hg0的效果。结果表明,制得的Mo-Mn-ATP复合材料,在保持凹土原有晶体结构的基础上,随着Mo/Mn摩尔比的减小,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复合材料在180℃对Hg0的脱除性能比酸改性凹土高,其中Mo(1)-Mn(3)-ATP(10%)复合材料的去除率最高,在200 min内Hg0的去除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78.
利用固体废弃物矾土矿尾矿制备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将氧化物活性组分载于催化剂载体,对甲苯催化燃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矾土矿尾矿制备的催化剂载体,所选4种单一活性组分中,催化效果较好的为Mn/Zr O2和Cu/Zr O2整体催化剂,其负载14%Mn/Zr O2整体催化剂在260℃时转化率为47%,负载16%Cu/Zr O2整体催化剂在300℃时转化率为49%,均接近起燃温度。  相似文献   
79.
测区位于智利海岸山带铁氧化物铜金成矿带、阿塔卡玛断裂系统上。该地区地表覆盖厚,残坡积沙土及碎石层发育。为了有效提高地质找矿成果,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与地质联合检查异常的找矿方法,通过对磁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和钻探对异常进行验证,在磁异常区发现了磁铁矿,进一步圈定出找矿有利地段,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0.
<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30多年的改进,OLED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OLED为平面发光,而且可在轻薄、可绕式的基材上形成阵列结构,所以也非常适用于照明光源。2010年,OLED的发光效率为80lm/W,2015年有望达到120~150lm/W,将有可能与大功率白色LED同台竞争,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