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7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734篇
电工技术   42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075篇
化学工业   293篇
金属工艺   763篇
机械仪表   242篇
建筑科学   2038篇
矿业工程   400篇
能源动力   220篇
轻工业   572篇
水利工程   2701篇
石油天然气   130篇
武器工业   67篇
无线电   8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0篇
冶金工业   361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1877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深部回采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时空作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在开挖与支护时所表现出的非线性力学过程特性,对锚网索耦合支护时空规律进行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巷道实施锚网耦合支护后,在围岩剧烈变形阶段结束或临近结束的时间施加锚索关键部位耦合支护,是实现锚索与锚网和围岩之间时空耦合的最佳二次支护时间,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强度实现巷道围岩高应力向低应力的转化;同时,实施锚网索耦合支护的深部回采巷道能够满足巷道掘进与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稳定性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2.
黄建武 《山西建筑》2007,33(15):39-40
通过对滨水空间资源价值的系统分析评价,了解其价值的开发条件和约束条件,制定了成功的开发策略,以指导规划和建设活动理性而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83.
美国大都市的演变和中介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美国哈佛大学P·罗威教授于1993年11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所作的两次学术报告的综合,本刊略有删节。可参阅P·罗威教授的《建立中介景观》(MIT出版社,1991)一书。  相似文献   
84.
基坑工程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商业中心基坑东侧围护体距离已运行地铁隧道的最小净距仅为5.45 m。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工程中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的设计技术措施:盆式开挖配合钢管斜坡撑代替大面积支撑、地铁侧坑内被动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遵循时空效应原理的设计开挖工况等。同时针对本工程设计以变形控制为主的特点,采用了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分析了开挖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其中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模拟。同时采取了不同计算方案对比分析了采用抽条开挖的有效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我国传统城市 (镇 )广场及其历史演变 ,分析了这些广场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功能作用 ,并将其与西方传统城市广场进行了对比 ,总结了我国传统城市 (镇 )广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问题一直是国外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规划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正发生类似于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趋势。因此,对国外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理论进行研究,可以为正在发生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解释,并且也为合理的城市治理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中国的建筑设计一直表现为一种断裂式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快,建筑的断裂感就越强.本土的中国的建筑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感知,是一种时空转换的过程,关注的是思想和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8.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疗门急诊医疗综合楼设计从建筑形式多元化对医疗建筑形式的补充与冲击、建筑形式的复杂性对医疗流程的作用与反作用、建筑形式与建筑节能等方面探讨了医疗模式与医疗建筑设计模式互动关系,及其对医院建筑形态与医疗功能形态同步演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秉承"哲学为基础、科学理论为依据、技术为手段"的评价等级体系,在自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共存的生态价值认知范式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以内、外绩效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绩效评价体系和内、外绩效协调度模型,以及绩效发展强度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撑下实现量化结果的空间化表达。实例证明可得到城市生态空间绩效与协调性的数量结构特征与时空变化特点,可识别高效的生态空间格局、定位低效空间,能从数量分布与空间分布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协助判断城市发展的趋势。以期为城市评价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为城市生态空间质量的监督、监测提供一种可更新、可视化的时空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90.
防灾是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以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为例,客家先人为躲避战争灾害而进行迁徙,由此导致的对故土建筑的“移植”决定了梅州地区客家民居的早期建筑形式;在客家传统民居发展过程中,客家人对自然灾害认知和防御的结果导致建筑平面和体型的演变;成熟阶段的传统民居因为各种有效的防灾措施的应用而提高了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