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97篇
  免费   4305篇
  国内免费   3206篇
电工技术   7794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10074篇
化学工业   4355篇
金属工艺   1288篇
机械仪表   4156篇
建筑科学   21307篇
矿业工程   2703篇
能源动力   1198篇
轻工业   8778篇
水利工程   3274篇
石油天然气   4420篇
武器工业   572篇
无线电   139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87篇
冶金工业   2868篇
原子能技术   444篇
自动化技术   21865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1301篇
  2022年   1658篇
  2021年   2217篇
  2020年   3144篇
  2019年   4307篇
  2018年   1722篇
  2017年   2505篇
  2016年   2950篇
  2015年   4044篇
  2014年   9283篇
  2013年   7118篇
  2012年   7521篇
  2011年   8569篇
  2010年   6592篇
  2009年   6857篇
  2008年   7600篇
  2007年   5896篇
  2006年   4720篇
  2005年   4952篇
  2004年   4515篇
  2003年   3740篇
  2002年   2698篇
  2001年   2182篇
  2000年   1805篇
  1999年   1183篇
  1998年   1052篇
  1997年   817篇
  1996年   693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搅拌-曝气-搅拌"间歇曝气运行模式,探索好氧颗粒污泥(AGS)在低碳氮比(1~6)废水中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旨在为低碳氮比污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当进水碳氮比为1~2.25时,接种污泥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污泥量及颗粒化率增长缓慢,化学需氧量(COD)、总无机氮(TIN)及总磷(TP)的去除率较低且波动大。当进水碳氮比提升至6时,污泥理化特性逐渐趋于稳定,35 d内实现好氧污泥颗粒化。成熟的AGS对氨氮(NH4+-N)和COD的去除率均高达90%以上,TIN去除率为50%,TP去除率约为70%。提高进水碳氮比有利于异养菌的生长,促进胞外聚合物分泌从而加速AGS的形成。"搅拌-曝气-搅拌"运行模式中TIN的去除包括外源反硝化及内源反硝化2种脱氮途径,曝气段主要为COD的降解及氨氮的氧化,几乎无TIN的去除。根据各态氮的变化计算出外源反硝化与内源反硝化贡献率分别为2.82%~18.45%及18.30%~48.28%。   相似文献   
992.
以中碳结构钢大方坯及其热轧棒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铸坯和轧材进行低倍侵蚀和成分分析,揭示了连铸控流模式对大方坯凝固组织与宏观偏析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铸轧遗传性。研究表明:常规直通水口浇注模式下,结晶器电磁搅拌(Mol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M-EMS)电流由0增加到800 A,铸坯等轴晶率由6.06%仅可增加到11.71%,难以有效避免大方坯常见的中心缩孔缺陷与突出的中心线偏析。采用新型五孔水口浇注模式,即使不开启M-EMS,铸坯中心等轴晶率仍可达23.1%,大方坯中心缩孔级别可降至1.0级以下,满足后续热轧大棒材探伤要求。同时发现,五孔水口浇注模式下,大方坯铸态组织中往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柱状晶到等轴晶转变(Columnar to equiaxed transition, CET)区,铸坯断面碳偏析指数呈M型分布,表现为断面1/4位置CET区域碳偏析指数最高。大棒材轧制基本改变不了铸坯断面宏观偏析的分布形态,且可能导致中心线偏析指数增加。同时指出,基于连铸控流模式的作用规律和铸?轧遗传性特征,以及特殊钢长材热加工对中心致密度和偏析分布与程度的要求,实际生产中应从连铸工艺源头合理地控制铸态组织与宏观偏析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993.
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以其高效、清洁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将作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太阳能加入联供系统,可以进一步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提高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可以平滑输出功率的光伏蓄电池系统,并将其与传统的CCHP系统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综合型的联供系统。在热跟随(FTL)和电跟随(FEL)两种运行模式下,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评估环境成本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多颗气象卫星数据在国内外地面站兼容接收及统一自动批量预处理的业务需求,基于观察者模式,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构建了数据接收任务、质量文件传输、预处理与分发作业运行调度机制,实现了有效协同各种资源,对气象卫星多个有效载荷观测数据进行同步自动批量接收、传输、预处理与分发。经过实践检验,该机制简化了设计,降低了耦合度,增强了系统健壮性,满足业务调度的灵活性、可靠性、时效性要求,同时监视界面直观明了,可操作性强,为气象与气候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海量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搭建了双电弧集成冷丝复合焊接系统,研究了冷丝不同位置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机理,其中包括冷丝作用位置对其加热熔化作用及表面成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丝从两引导焊丝正前方送入时,熔池前端对冷丝的加热熔化作用不充分,冷丝末端会顶触熔池底部,随着冷丝的持续送进和母材的向后移动,某一时刻冷丝回弹,焊丝末端的熔滴弹出落在母材表面形成大颗粒飞溅。当冷丝从侧面送入时,熔池一侧的温度较低,影响熔池金属的流动,导致最终的焊缝成形不对称分布。当冷丝从两引导焊丝正后方送入熔池时,冷丝始终插入熔池中,焊接过程稳定,是理想的冷丝作用位置。此外,随着冷丝送丝速度的增加,两种脉冲电流模式(同相和反相)下,熔敷率均随之增加,且相差不大。同相脉冲电流下电弧对冷丝的加热熔化作用最强烈,反相脉冲电流下次之,直流模式下最弱。   相似文献   
996.
朱彬 《冶金与材料》2021,41(2):107-108
随着建筑市场的透明化、扁平化,建筑行业的利润也被无限的压缩.国家的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也逐渐向国际化和标准化发展完善,这些为建筑行业创造了新的契机.BIM技术让一切有了可能,如何提高参建单位低效的管理效率,做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协同工作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一项常态工作.谁在信息系统管理中做好协调工作就可以控制好建设过程的动态成本,谁就在未来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97.
李蕊 《电网技术》2017,(6):1748-1758
鉴于近年来光伏的迅速发展,以及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项目面临的成本及运营问题,建立基于不同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并网方式和不同商业运营模式的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分布式发电/微电网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流程图,并进行实际工程的算例分析。该方法弥补了分布式发电经济性分析较为粗犷的缺点,考虑全寿命周期内项目的收益和成本,综合考虑复杂电价体系下采用不同运营主体的收益,以及初始投资、运行维护、投资回收期等成本因素对分布式发电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优的运营模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布式发电项目经济性评价中是有效的且准确的。结果表明采用由分布式发电商进行电源投资,由电网企业负责用户配电网或微电网的运行、维护和售电的运营模式是盈利水平最高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998.
应用于光伏微逆变器的柔性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微逆变器高加权效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伏微逆变器的柔性拓扑DC/DC变换器。柔性变换器包含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改进双管正激工作模式与桥式工作模式,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变换器中变比与缓冲电感的设计准则。根据两种工作模式下的开关损耗、导通损耗、驱动损耗以及铁芯损耗分析,确定了柔性变换器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阈值大小,并得到了变换器的占空比预计算与闭环微调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柔性变换器性能优良,并具有较高的加权效率。  相似文献   
999.
随着电动汽车(EVs)大规模接入电网,其充放电行为的随机性将给电力调度带来新的问题。在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间信息、能量交互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EV集群运行模式及其对电力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以电力系统发电能耗成本、CO_2排放费用和V2G服务补贴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EV行驶需求、碳排放配额、碳排放交易机制等相关约束,建立低碳经济环境下EV集群与电力系统间的协调优化运行模型。采用所建模型对10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由于蓄电池具有良好的储能特性以及可控性,电动汽车换电站运营商在满足换电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响应电网企业的激励措施,达到系统运行的要求。首先,根据换电站内电池组的状态参量,建立电池组的状态矩阵;其次,将电池组进行状态分群,对其中处于可控状态的电池组实施控制;最后,运用递推的思想研究该换电站内备用电池组的可控负荷裕度带,进而指导换电站运营商根据电网企业的运行目标制订相应的充电计划,达到负荷平衡、改善区域负荷特性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