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电工技术   212篇
综合类   189篇
化学工业   335篇
金属工艺   121篇
机械仪表   236篇
建筑科学   279篇
矿业工程   192篇
能源动力   74篇
轻工业   234篇
水利工程   221篇
石油天然气   132篇
武器工业   34篇
无线电   3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7篇
冶金工业   145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2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etermination of fatigue cracking direction in composite lamina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nterface plays the central role in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therefore, the interface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taken as th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A simple, universal and practicable criterion, i.e. a ratio criterion of 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growing direction of a fatigue crack in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The method of arbitrary lines, which is very eff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high gradient featu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the key moments when a crack kinks, turns into the interface, or bifurcates. An approximate method of computing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is given. The fatigue fracture test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crack growing direction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are effective to obtain the cracking history and the growing path of a fatigue crack in composite laminates.  相似文献   
992.
带串联补偿故障限流器的仿真和实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短路电流限制器(FCL)快速限制短路电流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断路器开断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研究了一种具有串联补偿作用的FCL模型——由补偿电容和旁路电感并联后与限流电感串联而成。正常情况下,由电容和限流电感对线路进行串联补偿;发生故障时,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控制门极可关断晶闸管的导通角,改变投入的限流电抗,达到限流目的。用MATLAB对馈线短路的仿真及采用单片机控制方案的单相实验结果表明,该限流器限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3.
稠油超稠油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性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CY—2可以明显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该项技术在滨南单家寺油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稠油超稠油区块注汽开发的效果及经济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4.
谐波电流对电网的污染日益严重,实时、准确地检测出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是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基于单位功率因数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移动窗积分法取代检测中常用的低通滤波器.使用MATLAB中的电力系统模型库对两种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此改进方法原理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低通滤波器产生的检测延时问题,提高谐波电流检测的动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995.
对600V以上级具有高压互连线的多区双RESURF LDMOS击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器件进行了二维、三维仿真分析.利用多区P-top降场层的结终端扩展作用以及圆形结构曲率效应的影响,增强具有高压互连线的横向高压器件漂移区耗尽,从而降低高压互连线对器件耐压的影响.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器件的击穿电压随着互连线宽度的减小而增加,并与P-top降场层浓度存在强的依赖关系,三维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而二维仿真并不能较好反映具有高压互连线的高压器件击穿特性.在不增加掩模版数、采用额外工艺步骤的条件下,具有30μm高压互连线宽度的多区双RESURF LDMOS击穿电压实验值为640V.所设计的高压互连器件结构可用于电平位移、高压结隔离终端,满足高压领域的电路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996.
以各地出土的西汉漆器为依据,总结了西汉漆器的装饰风格,并且试着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给出了一种基于Asmuth-Bloom门限方案的分类多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管多个秘密,并且实现了对多个秘密的分类管理,且实现效率高于基于Shamir门限的秘密共享方案。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为众多手机厂商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个手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繁荣: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概念越炒越多,宣传越来越火,而消费者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一种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MZI)结构开关单元和Banyan网络的严格无阻塞4×4矩阵光开关。相对于Crossbar结构的7级单元级联,Banyan结构只需3级连接。分析了Banyan网络中交叉连接损耗与交叉角度的关系,交叉角30°时损耗为0.09dB。优化设计了MZI开关单元结构,并制作了2×2光开关,测得插入损耗(IL)为-14dB、串扰(XT)为-38dB和功耗为450mW。设计了基于Banyan网络的4×4光开关,连接波导交叉角为30°。基于光波导平面光波线路(PLC)技术,制作了严格无阻塞的SiO2波导4×4矩阵光开关,测得平均儿为3.95dB、通道XT为-37dB、偏振相关损耗(PDL)为0.4dB、单通道开关功率约为670mW及开关响应时间小于1ms。  相似文献   
1000.
区分相同属性是异构数据库环境下语义集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的方法是用特征描述属性来评估属性之间的相似性。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较高自动化和易于实现的特点,但它将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比较所有的属性且不能在语义集成中实现并行计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类型的方法来实现异构数据环境下相同属性的确定,这种方法具有在描述比较时间的同时实现语义集成的并行计算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能提高系统性能并且不降低查准率和查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