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电工技术   163篇
综合类   187篇
化学工业   312篇
金属工艺   93篇
机械仪表   139篇
建筑科学   158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363篇
水利工程   67篇
石油天然气   8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9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不同淀粉种类对未漂洗革胡子鲶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淀粉种类对未经漂洗处理革胡子鲶鱼(Clarias gariepinus,CG)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在未经漂洗的CG鱼糜(含2.2%食盐、0.4%转谷氨酰胺酶、20 mmol/kg CaCl2、0.2%浓缩乳清蛋白)中分别添加占鱼糜湿质量6%的木薯变性淀粉(modified cassava starch, MCS)、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绿豆淀粉(mung bean starch,MBS)及红薯淀粉(sweet potato starch,SPS),以不添加淀粉的样品为对照组(CK),5 组样品均通过两段式加热方式制备鱼糜凝胶,分别测定各组CG鱼糜凝胶的凝胶特性、白度、持水性、动态流变学性质和水分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 种淀粉的添加均会使CG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增强,但对CG鱼糜凝胶中水分变化的影响不同,其中添加MCS的CG鱼糜凝胶持水性最好,结合水相对含量最高(P21为3.67%)(P<0.05);4 种淀粉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CG鱼糜凝胶的白度(P<0.05),均能提高CG鱼糜的凝胶破断力(P<0.05),其中MBS组CG鱼糜凝胶破断力(567.55 g)和凝胶强度(4 739.81 g·mm)最大(P<0.05);动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4 种淀粉的添加均会增加CG鱼糜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P<0.05),对G’和G’’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依次均为MCS>CS>MBS>SPS。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添加6% MCS最有利于提高未经漂洗处理CG鱼糜的凝胶特性和持水性。  相似文献   
992.
闫旭宇  李玲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9):200-204,224
本研究以银杏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优化了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对影响银杏叶总黄酮得率的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优化,分析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黄酮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1%、料液比1:26 g/mL、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51 min,银杏叶总黄酮得率为3.58%。所提取的银杏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高于VC,且与浓度正相关。本研究为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不同机械脱粒方式收获粳稻霉菌量和种用品质的差异性,以手工脱粒收获粳稻为对照组,对切流式、轴流式脱粒收获粳稻进行霉菌菌落计数试验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机械脱粒方式收获粳稻的裂颖率、发芽性能指标、粳稻霉菌量、糙米霉菌量、全部裂颖籽粒霉菌量、正常籽粒霉菌量。结果表明:切流式与轴流式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差异显著(P<0.05),切流式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超出105 CFU·g-1,轴流式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接近105 CFU·g-1,手工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略高于104 CFU·g-1;粳稻霉菌量、糙米霉菌量与裂颖率呈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P<0.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82、0.8719;粳稻霉菌量与发芽性能指标相关性显著(α<0.01),粳稻霉菌量与发芽势、发芽率的负相关系数分别是0.917、0.905,粳稻霉菌量与畸变数、幼苗根部发霉数的正相关系数分别是0.896、0.959。从粳稻储藏安全性和种用品质考虑,粳稻优先考虑选择轴流式脱粒收获。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桃和杏采后果实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并对潜在病原细菌进行筛选与验证,为其贮藏保鲜、软腐病害防治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疆地产油桃和库车小白杏采后果实内生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微生物传统分离培养,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潜在病原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离体接种法和再分离法,对相关菌株的致病能力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内生细菌共包括128个操作分类单元,涉及9个门117个属,其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为绝对优势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油桃以泛菌属(Pantoe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菌属为优势菌群;库车小白杏以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泛菌属(Pantoea)、克里斯滕森菌(Christensen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等菌属为优势菌群。通过分离筛选获得了1株潜在采后致腐病原细菌XAAS-P1,经分子鉴定初步确定其归属于泛菌属(Pantoea)。XAAS-P1对采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均具有较强的致腐能力,并呈现出与自然软腐一致的病状。接种4 d后,XAAS-P1致腐率可达1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接种组样品的软腐现象提前了1 d。对接种组病灶中的微生物进行再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AS-P1是病灶组织中的绝对优势菌群,证明了菌株XAAS-P1是导致采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软腐变质的主要病原细菌。研究表明,桃和杏果实中存在丰富多样的内生细菌,其内生泛菌XAAS-P1可导致采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的软腐变质。  相似文献   
995.
直接从水玻璃合成表面修饰的纳米SiO2微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化工进展》2004,23(5):529-53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水玻璃为原料,在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的条件下,与乙酸反应直接得到纳米表面修饰的SiO2微粒。TEM照片显示,纳米SiO2颗粒为球形,粒度为10~30nm,统计平均粒径为20nm。合成工艺研究表明,纳米SiO2粒度大小和分散度大小可由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物浓度、分散剂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控制,其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物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的最佳值分别为:0.6mmol/L,0.6mol/L,7mmol/L,55℃。  相似文献   
996.
李玲  刘超  李国柱 《河北冶金》2016,(10):25-29
以甲醇和正十二烷混合裂解作为模型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考察了不同耦合组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同正十二烷耦合行为受温度和组成的影响,醇烃混合裂解热力学分析研究为后续的实验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EDIUS是一款经济实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本文主要介绍利用EDIUS在高校微课视频编辑过程中的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为分析药剂层厚度、风机功率及药剂铺设方式对矿井避险空间CO2吸收效率影响,利用变频器、多功能探测器和U型差压计,研究了CO2浓度及药剂层通风阻力变化.结果表明:药剂厚度小于250mm时,厚度越大,CO2吸收效率越高;厚度大于250mm时,厚度越大,吸收效率越低,最佳厚度为250mm;CO2吸收效率随风机功率增加而增高,功率增至185 W后,增幅减小;100mm整体药剂层及50+50mm分隔药剂层吸收效率随风机功率增加而增高;同一风机功率下,整体层吸收效率高于分隔层,吸收效率差最高达32%,2种药剂层吸收效率差随功率增加而减小;风机功率为185 W时,250mm厚药剂层吸收效率为0.91,最大通风阻力为282Pa.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