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80篇
电工技术   1087篇
综合类   74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44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The three-phase four-wire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SAPF) was developed to suppress the harmonic currents generated by nonlinear loads, and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unbalanced nonlinear load currents, reactive power, and the harmonic neutral current. In this work, we consider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 (PQ theory) for reference curren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wo algorithms: the classic low-pass filter (LPF) and the 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 (SOGI) filter. Furthermore, since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SAPF control is the regulation of the DC bus voltage at the capacitor, a new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Lyapunov function is also proposed. A complete simulation of the resultant active filtering system confirms its validity, which uses the SOGI filter to extract the reference currents from the distorted line curren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Q theory based on LPF.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 performed also demonstrat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for DC bus voltage control based on the Lyapunov func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ler. Both novel approaches contribute towards an improvement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a small rise and settling time, a very low or nonexistent overshoot, and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相似文献   
2.
采用TSMC 0.25μm CMOS技术设计实现了高速低功耗光纤通信用限幅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有源电感负载技术和放大器直接耦合技术以提高增益,拓展带宽,降低功耗并保持了良好的噪声性能.电路采用3.3V单电源供电,电路增益可达50dB,输入动态范围小于5mVpp,最高工作速率可达7Gb/s,均方根抖动小于0.03UI.此外核心电路功耗小于40mW,芯片面积仅为0.70mm×0.70mm.可满足2.5,3.125和5Gb/s三个速率级的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BAMHL1 1 /3- 72 0 0 - 1× 3W是在总结以往充气集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产品优点的基础上 ,为优化大容量产品结构 ,提高绝缘可靠性和设备技术经济性能而开发的项目。本文着重介绍该产品的内部结构、外壳筋板结构和混合气体绝缘等几点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雷电冲击电流测试系统,方法 用无感电阻网络分流器测量雷电冲击电流,并进测量重复性、线性度试验和阶跃波响应试验。结果与结论 所研制的无感电阻网络分流器符合国家标准GB/T7626.5-1999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00-4-5的要求,且可用于KV级脉冲大电流的测量和雷电浪涌(冲击)模拟器短路电流的波形校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利用EMTP建立了1000 k V典型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工频、操作和雷电过电压情况下中性点小电抗的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并联电抗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过电压的抑制效果,重点分析了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过电压,并对其绝缘水平进行了核算。实验发现:并联电抗器可有效抑制线路以及小电抗上的工频过电压,避雷器可以有效限制操作过电压以及三相重合闸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电压。中性点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推荐选取180 k V或192 k V,绝缘水平可选为: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要求值为550 k V,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要求值为230 kV。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程接地设计时,为使接触电势满足规范要求,一般要考虑架空地线分流影响,尽量降低入地电流大小,从而降低地网电位升。现有接地设计规范提供配电装置采用架空线路出线时的架空地线分流系数计算公式,但对于高压电缆线路出线,电缆金属护层的入地电流分流系数未提供计算依据。本文基于某项目400 kV电缆线路,对电缆金属护层的入地电流分流系数采用解析计算和仿真分析作对比计算,并将推广到一般工程情况。结果可见高压电缆金属护层分流效应相比架空地线更明显,对降低接地计算入地电流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合闸电阻作为断路器合闸过程中合闸涌流、操作过电压抑制的重要部件,主要应用在8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与换流变电站交流滤波器场,其特殊的应用环境导致其故障率较均压电容、支撑绝缘件等其他电气部件高。然而,在合闸电阻日常运维与故障诊断过程中,无相应的标准与系统的方法对其是否存在缺陷以及故障后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合闸电阻特性参数与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之后对串联结构断路器与并联结构断路器分别进行运行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提出了动态电阻拟合、声振信号检测、绝缘性能测试、热容量测试等断路器运行过程中合闸电阻状态监测方法,以及基于ICP的合闸电阻堆拼接、应力特性分析、电场仿真等合闸电阻故障诊断方法,最后通过设备解体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合闸电阻运行状态检测过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电平拓扑。论文首先推导了MMC桥臂功率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MMC子模块的有源功率解耦方案,并设计了适当的控制策略来抑制子模块的纹波功率。最后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为400W的实验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AOMDV协议只使用主路径传输数据,导致备用路径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网络负载失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LBAOMDV(Load Balanced AOMDV)协议。该协议在AOMDV协议的基础上使用基于路径长度、路径使用次数以及路径状态的分流传输机制在多条路径上同时传输数据以均衡网络负载,当网络中的节点负载过重并通过预先设定的阀值时将触发拥塞预警机制以减少通过该节点的数据流量,从而进一步达到网络负载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水平段动用不均衡的问题,开展水平井分段均衡开采工艺技术研究。详述水平井分段均衡开采工艺技术的设计思路、结构原理,以及技术的核心配套工具——分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室内实验等。该技术通过分采泵配合分流器shunt、插封分流开关、双向皮碗封隔器等组合成水平井分段均衡开采工艺管柱,通过选用不同型号分采泵、控制进泵前不同水平段油流通道,实现了对上下两水平段的均衡开采,充分发挥各水平段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