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47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89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53篇
水利工程   5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冶铜绿山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水稻系统采样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全量Cd的浓度范围为0.42~1.63 mg/kg,平均值为0.88 mg/kg,土壤中全量Cd含量与易利用态和中等结合态含量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0.8。在水稻籽实(大米)镉积累预测方面,选取土壤中全量Cd、pH、CEC、有机质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大米中Cd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氧化硅去除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氧化硅对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LR)和—LA(Micmcystin—LA,MLA)的等温吸附行为,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硅对MLR和MLA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吸附率随氧化硅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同等条件下,氧化硅对分子质量较低的MLA具有明显的吸附倾向性;氧化硅的吸附能力不仅依赖于其突出的微观结构,分布于表面上的大量化学“活性”基团——“自由振动”羟基在吸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工艺除藻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臭氧—活性炭过滤对含藻水库水中藻类和微囊藻毒素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工艺可有效处理受藻类污染的水库水。  相似文献   
4.
对黄浦江源水中的藻类和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黄浦江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和藻类数目相对较低,藻类数目为(30~700)×104个/L,总MC-LR浓度为100~250 ng/L,总MC-RR浓度为450~650 ng/L;黄浦江源水中的MC-RR浓度比MC-LR浓度高两倍左右,总MC-RR浓度最高为650 ng/L,总MC-LR浓度最高为250 ng/L;受黄浦江水力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藻类在河道内大量死亡、裂解导致黄浦江源水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与总微囊藻毒素浓度的比值比一般源水的高很多。  相似文献   
5.
选取沉水植物菹草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菹草共培养胁迫下测定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Chl-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菹草存在的条件下,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二者混合藻的生长被快速、强烈地抑制,抑制率最大值分别为74.38%、80.98%和89.63%。3个处理组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其光合能力逐渐减弱;而丙二醛含量在0~6 d却高于对照组,表明可能发生了浮游藻类膜脂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藻细胞浓度表征原水中的藻毒素含量,考察了上海市黄浦江和长江原水中的藻细胞浓度及其在静止环境下的增殖情况,同时研究了水库水暴发水华后的处理对策。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上海市区原水中藻细胞浓度为1×104~1×107个/L,未超过9.1×106个/L的藻细胞浓度限值;在静止环境下,原水中的藻细胞会迅速增殖,当其停留时间过长时有藻细胞浓度超限及微囊藻毒素超标的危险;如在黄浦江上游建立水库蓄水,则原水停留时间应控制在2~3 d,从而起到净化水体和抑制藻细胞过度增殖的效果;当水库水暴发水华后,可采用大比例更换水体的方法增加其浊度和流动性,以有效控制藻类的水华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问题越来越普遍,其中水华中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带来的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文章综述了UV/H2O2、UV/Ti O2、UV/O3高级氧化处理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中的纳米塑料(NPs)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淡水中重要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常被运用于基于生物操纵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但关于NPs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晰。以大型溞和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1 000 nm)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大型溞21 d内对产毒铜绿微囊藻(Toxic 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摄食倾向的变化及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以单一产毒铜绿微囊藻作为食物来源时,大型溞受到的发育和生殖毒性最强;与对照组(单一斜生栅藻饲喂)相比,高浓度产毒铜绿微囊藻组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至对照组的3.97倍和4.55倍,总产卵次数和体长分别降低了73%和13%,且大型溞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的滤食率呈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但在PSNPs(3.56 mg/L)暴露下,在初始藻密度为微囊藻:栅藻为1:9和微囊藻:栅藻为2.5:7.5处理组中,大型溞的滤食能力都显著下降;对照组添加PSNPs后,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的滤食率降低了32%。在产毒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共培养体系中,大型溞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的滤食率比对照组降低了66%,缓解了大型溞所受的发育和生殖毒性,但不利于降低微囊藻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化学氧化破坏藻体及胞内藻毒素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并利用胞内、外微囊藻毒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受污染源水中铜绿微囊藻在几种水厂常用化学氧化剂作用下的藻体破坏形态特征,探讨了胞内藻毒素的释放特性及氧化剂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氯、臭氧和二氧化氯均能引起藻体破坏及胞内藻毒素的释放,其中臭氧对藻体形态的破坏最为严重,氯的作用相对较差,二氧化氯则介于二者之间;在氧化剂低投量(0.5 mg/L)下,二氧化氯引起胞内藻毒素的释放最为显著,臭氧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优于二氧化氯和氯.从藻毒素的安全去除角度考虑,在水处理过程中应该首选臭氧,其次为二氧化氯,氯的使用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