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63篇
  免费   5019篇
  国内免费   3309篇
电工技术   95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457篇
化学工业   1446篇
金属工艺   2033篇
机械仪表   2063篇
建筑科学   9410篇
矿业工程   2286篇
能源动力   435篇
轻工业   582篇
水利工程   965篇
石油天然气   1974篇
武器工业   191篇
无线电   50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87篇
冶金工业   1113篇
原子能技术   1136篇
自动化技术   5012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1237篇
  2022年   2165篇
  2021年   2153篇
  2020年   1975篇
  2019年   1411篇
  2018年   1007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968篇
  2015年   1080篇
  2014年   1974篇
  2013年   1636篇
  2012年   2293篇
  2011年   2496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2055篇
  2008年   1828篇
  2007年   2165篇
  2006年   1958篇
  2005年   1690篇
  2004年   1311篇
  2003年   1198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860篇
  2000年   807篇
  1999年   659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6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5G蜂窝网络发展迅猛,其覆盖面积将逐渐增大,因此使用5G蜂窝网络进行定位是有研究潜力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技术来实现高效、高精度和低占用的定位,以代替传统指纹定位过程中繁重的指纹库生成以及距离计算。该方法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卷积神经网络,并根据5G天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相位和到达角等特征量,选择合适的输入数据格式构造样本组建训练集,对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替代指纹定位中的庞大指纹库,非常有利于直接在5G移动设备端实现定位。虽然卷积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时间,但在训练完毕后直接进行分类定位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保障定位实现的实时性。本文所实现的卷积神经网络权重与偏置所占内存不到0.5 MB,且能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以95%的定位准确率以及0.1 m的平均定位精度实现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2.
王永胜  吕宝宏  王金珂  王冰 《水利学报》2021,52(11):1281-1294
针对常见泥石流防治结构被冲击破坏的问题,基于“柔性消能”理念,结合张弦梁结构和竖向预应力锚杆技术,提出一种既能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增加结构整体抗冲击能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又能减小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成本、便于现场施工组装和后期运营维护的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并阐述其技术原理。根据泥石流荷载分布和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受力特征,给出其简化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利用SAP2000建立新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整体受力,验证了构件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合Python语言和Qt De? signer软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计算软件,对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内力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结构抗冲击性能好,构件受力均匀;以后设计中应关注竖杆的剪切脆性破坏和立柱偏心受力情况,保证结构安全;变形协调仅使底层张弦梁与竖杆内力偏大,实际工程应用时,应着重验算底层构件,防止其破坏;文中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反映结构的受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可为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设计计算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维护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应用智能算法的无人机电力巡检则为电力系统维护提供便捷。电力线提取是自主电力巡检以及保障飞行器低空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理论进行电力线提取是电力巡检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将深度学习方法用于电力线提取任务,结合电力线图像特点嵌入改进的图像输入策略和注意力模块,提出一种基于阶段注意力机制的电力线提取模型(SA-Unet)。本文提出的SA-Unet模型编码阶段采用阶段输入融合策略(Stage input fusion strategy, SIFS),充分利用图像的多尺度信息减少空间位置信息丢失。解码阶段通过嵌入阶段注意力模块(Stage attention module,SAM)聚焦电力线特征,从大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高价值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背景的多场景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45 t门座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平衡梁裂缝问题。分析平衡梁裂缝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并对维修关键技术中的顶升方案设计,采用Ansys软件对其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同时对维修前后的平衡梁进行分析并对比。将维修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该顶升机构修复方案设计符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中立 《现代矿业》2020,36(11):172-174
针对某在建矿山深井开拓方案探索需求,通过对胶带运输系统发展应用情况介绍和胶带运输系统运输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深井开拓胶带斜井方案与竖井加胶带斜井方案投资经济性比较,以及对胶带运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得出随着胶带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规模深井开拓中,胶带斜井开拓将大有可为,为冶金矿山深井开拓方案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验的需求。为降低靶站处的束流能散及中子本底,采用两级降能的方案,在偏转磁铁前放置1个降能片,将能量分为100 MeV和40 MeV两档,并分别针对这两个能量点进行方案设计,束流利用率均在42%以上。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四极磁铁对靶上束斑均匀性的影响大于八极磁铁,安装过程中应优先保证四极磁铁的安装公差。  相似文献   
7.
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列车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捕获列车的故障样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监督学习的列车故障识别方法,通过检测列车音频信号来识别列车故障。该方法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BN),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检测信号的特征向量并将其作为DBN的输入,待网络充分训练后,由训练好的DBN识别当前列车的运行状况。现场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监督的条件下有效识别列车故障,保障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曾招鑫  刘俊 《计算机应用》2020,40(5):1453-1459
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准确的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的各项形态学参数分析,至关重要的是从显微图像上分割出线虫体态,但由于显微镜下的图像噪声较多,线虫边缘像素与周围环境相似,而且线虫的体态具有鞭毛和其他附着物需要分离,多方面因素导致设计一个鲁棒性的C.elegans分割算法仍然面临着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线虫分割方法,通过训练掩模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学习线虫形态特征实现自动分割。首先,通过改进多级特征池化将高级语义特征与低级边缘特征融合,结合大幅度软最大损失(LMSL)损失算法改进损失计算;然后,改进非极大值抑制;最后,引入全连接融合分支等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的Mask R-CNN,该方法平均精确率(AP)提升了4.3个百分点,平均交并比(mIOU)提升了4个百分点。表明所提出的深度学习分割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割准确率,在显微图像中更加精确地分割出线虫体。  相似文献   
9.
In this work, the grain boundaries composition of the polycrystalline CaCu3Ti4O12 (CCTO) was investigated. A Focused Ion Beam (FIB)/lift-out technique was used to prepare site-specific thin samples of the grain boundaries interface of CCTO ceramics.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EM)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EDXS) and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EELS) system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and nanostructure of the grain and grain boundaries region. It is known that during conventional sintering, discontinuous grain growth occurs and a Cu-rich phase appears at grain boundaries. This Cu-rich phase may affect the final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CTO but its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remained unknown.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high-resolution FIB-TEM-STEM study of CCTO interfacial region highlight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hases segregated at grain boundaries namely CuO, Cu2O and the metastable phase Cu3TiO4.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