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低能电子辐照对单晶硅器件表面钝化材料中产生的化学微结构的变化,在轻掺杂P型单晶硅基底上制作了三种表面钝化膜,分别是单一SiO2钝化膜、SiO2/Si3N4复合钝化膜、硼硅玻璃/Si3N4复合钝化膜,开展了表面钝化单晶硅在最大能量70 keV的加速器电子束下的辐照实验。样品在空气气氛下辐照6 h,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了辐照前后三种表面钝化膜中Si、N、B的纵深变化,同时用Ar离子刻蚀X射线表面光电子能谱(XPS)对Si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单一SiO2钝化的轻掺杂P型材料,辐照在SiO2/Si界面产生明显的材料结构变化,界面附近的SiO2不再是完整化学计量比,而是SiOx(x<2);对SiO2/Si3N4复合钝化的轻掺杂P型材料,辐照对SiO2/Si3N4界面结构影响较小,主要的影响仍然在SiO2/Si界面,SiO2辐照分解后产生的游离O元素可扩散到SiO2/Si3N4界面;辐照在硼硅玻璃/Si界面和硼硅玻璃/Si3N4界面引起的变化小于在SiO2/Si界面和SiO2/Si3N4界面的变化。研究表明低能电子辐照对单晶硅表面钝化层的化学微结构损伤主要存在于SiO2/Si界面,该结构损伤并不能通过SiO2/Si3N4复合钝化得到明显改善,而采用硼硅玻璃/Si3N4复合钝化有助于增强单晶硅表面及钝化层各界面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曲面换能单元的核电池中镍-63的加载难以用常规源片加载法实现。采用偶联技术,对功能高分子膜的表面用偶联剂改性后进行活化处理,初步制备了镀有非放镍的高分子薄膜,并分析了此工艺的反应机理。采用该工艺可避免常规化学镀镍方法中试剂对半导体材料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PC树脂上沉积DLC薄膜耐磨性与透光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聚碳酸酯(PC)树脂片上沉积类金刚石(DLC)薄膜,以获得耐磨性和透光性良好的光学镜片。研究了薄膜的沉积工艺对PC基体镀DLC薄膜耐磨性和透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树脂片上沉积DLC薄膜后,耐磨性有极大的提高,摩擦系数降低了70%左右,显微硬度增加了约30%且随着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加,但透光率由约90%降至80%~70%。薄膜样品的耐磨性和透光性与样品的粗糙度、形貌及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LTE无线网络下行链路的动态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TE无线网络下行链路系统中的可用带宽被分为成千上百个正交子频带,在给定的时隙,一个给定的子频带(子信道)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由于信道的衰落,子信道的分配是时变的,在每个时隙子信道的分配取决于其和用户的连接状态和用户队列的数据积压。对这种系统中n个用户竞争单个子信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分配政策不但要提高系统的吞吐量,还要降低单个用户的延迟,因此本文采用李雅普诺夫最优化的方法设计了一种资源分配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同时还在在吞吐量和延迟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传统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允许所有的认知用户参与合作。但是,当参与频谱感知的用户数量较大时,就会导致系统具有较低的传输性能。因此,对一种部分认知用户参与合作频谱感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这种方法采用不同的融合准则,在满足给定系统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阈值的前提下,确定参与合作感知用户的数量,从而提高系统的检测概率和能量效率,降低系统的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获取与~(90)Sr同位素电池匹配的放射源,研发一种在指定非金属衬底材料上制作薄膜型~(90)Sr放射源的工艺。方法双环己烷-18-冠醚-6是一种既可配位锶离子,又具有良好抗辐照性能的分子,采用配位法将硝酸锶负载在该冠醚分子上,并溶解于高分子成膜剂中,在衬底材料上滴加后,自然晾干制备成含锶膜层。对制备结果进行了IR、TG、DSC、EDS、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膜与衬底材料之间在经过116 k Gy剂量的γ辐照前后的结合力。结果该工艺实现了锶加载率大于93%,辐照后薄膜振荡掉粉率的增加小于1.3%。示踪实验表明,薄膜中表征锶分布不均匀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在7%左右。结论该工艺能够在衬底材料上获取~(90)Sr放射性薄膜,膜与衬底之间结合牢固,锶分布均匀性满足相关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的153Sm-EDTMP-nanoHA和153Sm-citrate-nanoHA体外稳定性良好。153Sm-EDTMP-nanoHA新西兰兔显像对比度较好,骨骼系统显示清晰,肝脾显影清晰,肾脏显影,血清除快;153Sm-citrate-nanoHA新西兰兔显像,肝脾显影清晰,血清除快,肾脏几乎不显影,说明主要通过肝胆排泄。153Sm-EDTMP-nanoHA对肝癌SMMC-7721和乳腺癌MCF-7细胞的半抑制率浓度分别是1.98g/L和0.075g/L,153Sm-citrate-nanoHA则分别是1.89g/L和0.094g/L。153Sm-EDTMP-nanoHA和153Sm-citrate-na-noHA较同等浓度下的单一nanoHA的半抑制率浓度低得多,具有很高的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Sm-EDTMP稳定常数的测定及其在血浆模型中的平衡组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153 Sm EDTMP 在血液中的平衡组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 EDTMP 的质子化常数和 Sm EDTMP的稳定常数。EDTMP的质子化常数为:lgβ2 =22.69±0.02,lgβ3 =30.54±0.03,lgβ4 =36.93±0.02,lgβ5=42.15±0.01,lgβ6 =45.02±0.03,lgβ7 =46.14±0.02;Sm EDTMP的稳定常数为: lg KSmL=22.62±0.02,lg KSmLH=29.93±0.02,lg KSmLH2 =36.18±0.03。在生理pH条件下,EDTMP主要以LH3 形式存在, Sm EDTMP 主要以 SmLH 形式存在。血浆模型中,在生理 pH 条件下, Sm 主要以带负电荷的SmLH和SmL形式存在,Sm EDTMP通过人体肾脏排泄;在低 pH(pH<6)条件下,以 Sm 柠檬酸组分存在,表明153Sm EDTMP在人体中肝摄取很低。同时,平衡组分中游离 Sm3+ 含量很低,说明 Sm EDTMP有很高的血浆稳定性,不用加入过量配体来防止标记物解离。EDTMP在血浆模型中主要以 LH3 形式存在,没有出现EDTMP的钙配合物组分,说明配体EDTMP不会使患者血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核医学广泛关注的新型医用放射性同位素177Lu的国产规模化,利用中国绵阳反应堆(CMRR)进行无载体(n.c.a.)177Lu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常规的镧系树脂分离纯化177Lu的流程中加入可以吸附洗脱液中金属离子的DGA树脂柱,并通过特殊的流路连接方式,实现淋洗镧系树脂柱洗脱液的“在线”循环。示踪实验和三次生产流程验证表明,第一级分离的废液量降低>86%。质检分析表明,循环淋洗技术制备的无载体177Lu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研究表明,该技术显著降低了镧系树脂分离无载体177Lu中的放射性酸废液总量,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经过7步反应合成了两种N-(烷基)-TDD双取代衍生物配体NNEPTDD和NNEMPTDD,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核磁共振、质谱以及熔点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目标产物符合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