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2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518篇
电工技术   1776篇
综合类   1090篇
化学工业   1029篇
金属工艺   2490篇
机械仪表   3581篇
建筑科学   767篇
矿业工程   789篇
能源动力   772篇
轻工业   444篇
水利工程   437篇
石油天然气   935篇
武器工业   171篇
无线电   8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6篇
冶金工业   1893篇
原子能技术   109篇
自动化技术   95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1454篇
  2011年   1432篇
  2010年   1033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1086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766篇
  2002年   674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500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辊速差对连铸连轧7075铝板显微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上辊/下辊转速比(ω/ω0,ω为上辊转速,ω0为下辊转速)1:1、1:1.2及1:1.4进行多次试验。结果显示,在最大辊速差条件下(ω/ω0=1:1.4),7075铝板在轧制方向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提高41.5%和21.9%。此外,当辊速比ω/ω0为1:1.4时,成品轧制板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36%,横剖面平均硬度增加约9.2%。织构研究结果显示,辊速差越大,成品各向同性及硬度越大。然而,采用不同辊速度的连铸连轧会导致变形板伸长率降低约6%。  相似文献   
2.
王焕彩 《阀门》2021,(1):16-20
介绍了角行程电液执行器的几种常见传动结构,分析了各种结构的力矩输出特性及与阀门配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4.
虚拟手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一种交互方式,是指通过手势识别技术将人的真实手映射到虚拟环境中并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操作的人机交互方式。主要应用于虚拟训练、虚拟手术和虚拟装配等领域。对虚拟手交互的约束类对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运动学的约束类物体操作方法,解决了阀门类有约束物体交互中虚拟手姿态不真实、操作不可控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了基于运动学的方法能以符合实际操作的效果完成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操作任务,可以应用到虚拟训练、虚拟装配等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5.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ge‐hardenable Al‐alloys is governed by the state of ageing, which determine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nsequently, their corrosion behavior which is a vital aspect for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corrosion behavior of under‐, peak‐ and over‐aged Al‐Mg‐Si alloy.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termined via immersion tests in 0.1 M ortho‐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GC) tests. Corroded surfaces are examin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3D optical profilometer. 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at a specific immersion time as well as the depth of IGC increases in the order for under‐, peak‐, and over‐aged states. Irrespective of the state of ageing, corrosion loss increases linearly but the rate of corrosion de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immersion time. The dominant mode of corrosion in under‐aged alloy is identified as localized pitting, while peak‐aged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IGC in contrast extensive pitting corrosion is observed for over‐aged alloy.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corrosion behavior are explained 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es. Formation of β (Mg2Si) in case of over‐aged alloy and presence of inclusions like AlFeMnSi particles are found to accelerate pitting corrosion.  相似文献   
6.
江苏油田的部分油井存在油管短路、地层高压低渗、漏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压井作业困难,并且压井作业过程中的井控与环境污染风险较大。为了进行不压井检泵作业,同时缩短检泵之后的产量恢复周期,进行了不压井作业技术研究,并研制了不压井作业装置。为解决起下抽油杆过程中的防喷问题,改进了抽油泵底阀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起下抽油杆过程中油管不带压、无溢流,并保障起下油管过程中的井控安全。该技术在江苏油田现场应用9井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凝汽器背压对滑压值的修正无普适算式可供遵循的问题,通过作图法推理获得了滑压设定值与凝汽器背压及机组负荷之间的二元函数表达式;利用流量变工况计算方法解决最佳综合阀位的确定问题,在满足机组日常运行需求的条件下达到汽轮机高压调阀节流损失最小化;将提出的基于凝汽器背压和机组负荷的二元函数滑压实时优化和基于流量变工况计算的最佳综合阀位控制滑压实时优化方法相结合,将凝汽器背压对滑压值的修正作为粗调,将最佳综合阀位控制对滑压值的修正作为细调,共同实现对滑压设定值的实时调整。在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上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节约供电煤耗约1.12 g/(kW·h)。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开发以水平井大斜度井居多,开发井层数多,层间矛盾大。针对目前开发方式无法实现对油层进行精细开采的现状,提出了海上油田液控智能采油工艺技术。该工艺利用八挡位井下液压滑套配合液压解码器可以实现多层的精细开采,同时设计的水嘴结构可以实现多层流量精细的调节与大产液量的调节。井下液压解码器利用排列组合的原理,在降低管线数量的同时,实现了井下层位的选择与高压控制液引导,并通过计算管线摩阻,为现场管线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油嘴结构可以实现0~800 m 3/d的精细调节;井下液压滑套换向功能可靠,换向压力稳定在2 MPa左右,可实现0~2800 m 3/d的产量调节。该工艺不受水深和井斜等限制,最多实现了6层井的精细开采,提高了作业效率,可为海上油田精细化开采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可为深水油田的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并分析了一种用力反馈式流量伺服阀与手动节流阀配合使用,从而对负载进行压力控制的液压桥路。该桥路本质为C型半桥:伺服阀单腔输出,节流阀通过调节回油液阻来调节负载腔压力的起始点,伺服阀根据负载需求改变流量输出。整个压力控制回路为纯机械式控制,稳定可靠,精度可达0.1 bar。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大流量换向阀的设计能力,该文采用ANSYS仿真平台对大流量换向阀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撞击阶段应力集中区域基本出现在二级阀芯径向进油口部位,此时形成的最大应力等于24.26 MPa,明显比682 MPa的材料屈服极限更低。进液阀套达到了271.83 MPa的最大压应力,但明显低于682 MPa的屈服极限,表明壁厚满足设计标准。进液阀套形最大应力出现在阀套内部,跟瞬态冲击条件下最大应力出现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二级阀芯最大应力都出现于阀芯部位,完成结构优化之后,二级阀芯的最大应力发生了显著降低,其余各部位的应力也显著减小,可以满足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