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5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0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政府表示将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CJKFTA:China-Japan-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的签署,加快三国贸易自由化进程.我国农产品在三国贸易中占有比较优势,在出口增加的同时,也可能拉动国内生产规模的扩大,造成环境影响.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进程中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为其提供环境决策依据,需要定量分析CJKFTA对中国农业的环境影响.采用"贸易-经济-环境"链式反应评价方法(CRAM)及其框架下的可计算局部均衡(CPE)模型,能够利用更具时效性的数据,深入到微观产业乃至产品层面,比较直观而清晰地定量分析一项贸易政策的经济、环境影响.按照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同,设置了低、中、高三种政策情景,对CJKFTA下与农产品相关的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CJKFTA的实施将会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表现为农产品贸易量和产量的增长;同时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包括COD、TN、TP、农药、农膜、温室气体等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以及水资源消耗量的增大.因此,如何出台配套政策以缓冲CJKFTA下中国农业的不利环境影响,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膜技术在饮用水除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压驱动膜的微滤膜(MF)与超滤膜(UF),和高压驱动膜的反渗透膜(RO)与纳滤膜(NF)为主,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膜技术在饮用水除砷方面的效果、影响因素、浓水处理、膜污染及其清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进展情况,同时对膜技术优缺点及其在除砷中的应用研究方向与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河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粒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对海河典型河流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并利用Mstersize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典型河流沉积物平均粒径差异显著,分选状况总体较差;山区水系与平原水系相比,沉积物平均粒径减小,呈集中分布,水动力减弱;山区自北向南变化明显,水系沉积物平均粒径减小,分布集中化,分选状况变差,由极正偏-正偏,向对称方向变化,峰度向平坦方向趋近,水动力减弱,符合粒径自然变化规律;平原区水系沉积物粒径参数表明南北变化不明显,因受较多支流、河流-湖泊-洼淀湿地等复杂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烈的影响,南北无显著变化规律。总的来说,海河流域河流受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河流沉积物源较为复杂,栖息地物理完整性差。  相似文献   
4.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东江流域天然状态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进而评估流域蓝水、绿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都非常丰富,多年平均蓝水资源量274.67×108m3,绿水资源量178.72×108m3(主要以绿水流为主),蓝水资源是绿水资源的1.54倍。东江流域以蓝水为主的水资源构成体系主要是由流域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决定的。从时间变化来看,近年来东江流域蓝水资源、绿水资源、绿水流、绿水储皆无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蓝水资源格局主要受降雨格局控制,而绿水资源不但受气候条件影响,还受流域下垫面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分布格局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根据尾矿库溃坝特征,引入泥流水力计算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计算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GIS工具耦合,从空间层面对溃坝事故进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动态预测和展示,从而建立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体系,为事故应急工作提供指导。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支流老灌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上下游两个典型尾矿库进行溃坝事故情景模拟,得出上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55km,对该尾矿库下游3~5km处居民区有严重危害,事故影响时间约6~7h;下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13km,主要破坏该尾矿库周边农业资源,事故影响时间约2h。模拟结果在验证本研究实用性的同时,为该流域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应急措施和流域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源,是国家推进碳减排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一方面,各城市间合作程度与对标意愿不够,大多各自设定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规则和制定相应的减缓政策;另一方面,不同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在核算边界、核算内容与重复计算、温室气体核算种类、核算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上述问题增加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分析的复杂性,不利于城市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的比较研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框架,是了解和评估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基础。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数据库和案例,研究内容涵盖国际城市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对比与差异性分析,综述了基于3种不同的城市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视角(即基于行政区划边界的核算、基于跨界基础设施的核算和基于城市消费的核算)的应用研究,指出了国内现已公布城市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存在的无法对标的核心,提出构建优先面向国内可对标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框架。研究提出的框架的范围1~3代表不同角度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首先,强调了行政区划内范围1排放的不可或缺性和可比性;其次,对范围2和范围3排放的核算,是对与充分满足城市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具体补充。该框架解决了部分痛点问题,如核算边界应选取我国行政区划边界范围,应涵盖7种温室气体,包括范围1~3面向不同的核算排放主体;而针对当前各城市核算指南中部分排放源尚未涵盖或存在争议、实时动态数据获取难以及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后续实现路径。以对标为目标的核算框架能够帮助决策管理者通过比较了解城市间隐含温室气体排放的流动情况,确定适宜的减排政策,同时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视角来考量、规划城市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城市管理手段,促进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同时,该框架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全社会、多行业、跨部门联动,政企民商通力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实测地形资料与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珠江口大范围、多时段的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珠江口近30 a来的滩涂资源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导致滩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00年前后,珠江口的滩涂总资源量呈明显减小趋势。由于滩涂围垦集中在-2 m以上区域,因此-2 m以上浅滩涂总面积明显减小,而-2~-5 m、-5~-7 m的滩涂总面积变化较小,-5 m以上的滩涂主要分布在伶仃洋西滩、鸡啼门西滩和黄茅海西侧。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晶  乔治 《遥感信息》2012,27(3):105-111
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1995年至2005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地表温度的影响。北京在1995年至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小,随后五年城镇面积大量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北京地表温度等级较高的区域在数量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分散向城市中心集中的趋势。构建了TVX空间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变化向量长度,并选取未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温度作为控制点,消除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得出变化向量的幅度依次是:有林地>水域>其他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由此可以看出,林地和水域对缓解地表热环境作用较强,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保护林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典型地区农村河道整治模式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河道治理,中西部一些农村水系河网较为密集的地区也开展了相关试点和实践.综合考虑地域、水资源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取了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自贡市、成都市、桐庐县、鸡头山村7个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在农村河道整治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期对我国开展农村河道整治有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渭河干流关中段季节性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曾维华  吴昊 《人民黄河》2015,(2):72-74,77
针对季节性河流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季节性污水排放计划(SDP)的季节划分方法,提出季节性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渭河干流关中段为例,将一年划分为旱雨两季,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8个季节划分方案和1个对照方案在50%、75%和90%保证率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保证率下,分季节计算的渭河干流关中段COD和NH3-N环境容量分别是传统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1.17~1.59倍和1.25~1.79倍,表明分季节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明显大于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