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油催化裂解(DCC)副产石脑油组分复杂,富含芳烃、环烷烃和二烯烃,无法直接用于汽油调和,需对副产DCC石脑油加氢后进行分离获得高附加值产品。为减少设备投资和环保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本试验在某工厂10万t/a苯抽提装置的产能基础上,注入加氢后的DCC副产石脑油,通过复杂原料适应性改造,最终获得合格的汽油和苯产品。试验中根据加氢后DCC副产石脑油的特点,通过调整汽提塔再沸器热负荷、抽提进料位置与回流芳烃位置和二次溶剂线补充溶剂等方法,探索一条资源利用DCC副产石脑油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
苦荞多糖是苦荞的主要功能成分。对苦荞多糖的提取方法和主要功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了苦荞多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苦荞多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苦荞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淼  赵虹  姜标  陈思远  闫龙 《化工学报》2022,73(5):1908-1919
煤制电石(CaC2)乙炔工艺在我国煤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关键中间体CaC2的工业生产过程具有反应温度高、能耗大、CO2排放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石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发绿色环保的煤制电石替代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采用BaC2替代CaC2作为煤制乙炔工艺的关键中间体,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BaC2合成反应体系的特点,并在1550℃进行了合成BaC2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以BaC2替代CaC2为煤制乙炔的关键中间体、通过BaCO3-BaC2-Ba(OH)2-BaCO3的钡循环将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新路线,具有反应温度低、零CO2排放、联产CO、固废排放少等优点,可以为现代煤化工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曾欣欣  白慧娟  俞娟  黄培  杨超  徐俊波 《化工学报》2022,73(6):2352-2369
基于面向空天动力用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背景,分析了复合材料面临的介尺度结构设计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思路。综述了国内外热塑性聚酰亚胺构-效设计、复合材料微/纳复合界面强化以及健康结构动态监测的基础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3种不同的硅氧烷外给电子体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等规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考察了外给电子体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和DSC对3种聚丙烯进行了等温结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外给电子体烷基位阻的增加,制备的聚丙烯的等规度增加,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也逐渐增加,结晶速率提高;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聚丙烯的结晶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0):1812-1815
以Ce(NO_3)_3·6H_2O为前驱体,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特征尺度为0.5 mm的微反应器,在低温下通过沉淀法制备出了结晶度良好的纳米CeO_2晶体,考察了进料摩尔比与后续进料速度对纳米CeO_2晶体的形貌与粒度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纳米CeO_2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且在HRTEM图与FTT变换图中验证了纳米CeO_2晶体的(111)、(200)晶面。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物料的进料摩尔比与后续进料速度,可以控制晶体的成核与生长过程,实现纳米CeO_2晶体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7.
利用3种不同的硅氧烷外给电子体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等规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考察了外给电子体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和DSC对3种聚丙烯进行了等温结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外给电子体烷基位阻的增加,制备的聚丙烯的等规度增加,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也逐渐增加,结晶速率提高;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聚丙烯的结晶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Fe-Zn基废脱硫剂、煤、Na 2CO 3为原料进行高温炭热还原反应,制备了铁碳材料,实现了Zn和S的分离,有望能实现废脱硫剂的综合利用。考察不同工艺条件(配比,温度,时间)对铁碳材料品质,Zn单质分离效率和Na 2S的收率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900℃,煤∶废脱硫剂≥1,Na 2CO 3∶废脱硫剂≥1.5,反应时长≥2 h,Zn、S的分离回收效率可达到95%以上。且900℃制备的铁碳材料比表面高达193.6 m 2/g,介孔孔体积为0.028 cm 3/g,炭均匀附着于铁骨架。微电解-芬顿联用降解有机废水实验表明:仅微电解或微电解-芬顿联用(H 2O 2=COD=1500 mg/L)时,自制铁碳材料的稳定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率(41.78%、73.56%)都高于商业铁碳(8.43%、48.43%)。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废脱硫剂与煤和碳酸钠混烧可实现废脱硫剂中Zn与S的分离回收,成功获得了比表面高、去除COD性能好的铁碳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现有机硅树脂的室温固化并提高其耐热性,从而制备室温固化耐高温涂层。方法以硅羟基为活性官能团的有机硅树脂作为主体树脂,选择自制的聚硅氮烷作为固化剂,添加碳化硅和玻璃粉等耐热颜填料,制备一种室温固化的有机硅/聚硅氮烷耐高温涂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仪和热失重分析仪分别对树脂的固化过程和耐热性能进行表征。加入填料后,对固化后涂层的铅笔硬度、抗冲击性、柔韧性和耐高温性能进行评价。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热处理后的涂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硅树脂和聚硅氮烷在室温下混合反应72 h后,涂覆层硬化成膜,其红外谱图中N—H的弯曲振动峰消失,归属于Si—N的吸收峰强度呈减弱趋势,证明了二者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随着聚硅氮烷加入量的增加,样品热失重率减小且残重增加,其中加入32.5%聚硅氮烷的固化物样品,400℃的失重率仅为0.76%,失重5%时的温度高达500℃以上。固化后涂层的附着力为0级,柔韧性为1级。热处理后,涂层表面的平整度变好,附着力明显提高。结论聚硅氮烷不仅能常温固化硅树脂,改善其附着力,而且明显提高了有机硅树脂的耐热性。基于聚硅氮烷固化有机硅树脂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高温特性,最高耐温达到40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离子液体吸收分离硫化氢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吸收分离硫化氢(H2S)气体方面的研究进展, 重点论述了H2S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及对其他气体的选择性、H2S-离子液体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及模型。对离子液体吸收H2S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种类、结构以及取代基等对H2S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 简要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研究难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