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轻工业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分析小麦加工工艺整个流程的生产关键点,讨论在线检测技术在制粉工艺中的应用,并应用在线检测技术,实现对小麦粉加工技术升级改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数据化、保证小麦粉产品质量稳定,代表着制粉工业迈向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值得制粉工作者和现代制粉工艺设计人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旨在保证大米良好的食用品质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营养成分,寻找籼米的适度加工范围,为大米适度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以6种不同品种的籼糙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碾磨成不同加工精度的籼米,通过感官评价和喜好度评价对不同加工精度的籼米米饭进行试验,并对比适碾米和精碾米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而评价不同加工精度籼米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精度的逐渐提高,米饭感官评分整体呈升高趋势;根据感官评价和喜好度确立了籼米的适度加工范围为留皮度大约在1.90%~3.95%,此范围内的籼米比过度加工籼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相对于过度加工籼米蛋白质提高2.20%~5.24%、脂肪提高11.59%~35.29%、膳食纤维提高46.03%~180.61%、VE(mg/100 g)提高44.24%~465.90%、VB1(mg/100 g)提高12.40%~59.35%、锌提高4.10%~12.47%、钙提高8.30%~10.6%。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粉的标准体系由于制定年限久远,一些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标准是现有标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能有效弥补目前标准的不足。因此,从小麦粉国家标准入手,结合广东省专用小麦粉标准的备案,探讨专用小麦粉企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如表述不正确和文本文字错漏、理化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规范性引用文件出现错误、缺少产品品质指标以及企业备案的专用小麦粉的标准品类较单一等,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企业标准制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市南沙区于2018年1月16日~2月7日期间,对装粮高度11 m的稻谷立筒仓(约650 t)采用自然冷空气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分别采用5.5 kW和2.2 kW的离心风机上行式通风,风机运转条件是粮堆与大气温度之差≥3℃,粮堆平衡绝对湿度(EAHg)≦大气平衡绝对湿度(AHa)。结果表明,风机自动化运行时间主要在夜间,采用5.5 kW风机的30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19.2℃降到13.8℃,风机运转了72.9h,单位能耗是0.087 kW·h t~(-1)℃~(-1);采用2.2 kW风机的50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20.9℃降到12.4℃,风机运转了148.6 h,单位能耗是0.047 kW h t~(-1)℃~(-1),与当地人工控制的吸出式下行降温通风单位能耗比较,显著节约电能54%~75%。两个智能化降温通风仓通风结束后粮堆水分保持不变。与对照仓比较,采用低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后的稻谷出米率和加工品质有提高的趋势。这说明稻谷立筒仓智能化通风期间整个粮堆湿热分布均匀,不发生水分迁移。  相似文献   
6.
采用粮面投药,双侧环流熏蒸的方式测试,研究了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出粮口、环流管道中磷化氢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了磷化氢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第6天才能达到0.6的均匀度,虽然两侧环流管内的磷化氢浓度只需1~2天即达到200 mL/m~3以上,但仓底出粮口的磷化氢浓度到第八天仍未达到200 mL/m~3。因此,只检测环流管和粮面空间的磷化氢浓度不能表明粮堆内各处浓度都达到相同水平,不能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同时也不能以此来决定环流停止的时间,因为粮堆浓度达到均匀的时间远远滞后于环流管内浓度达到熏蒸要求的时间。这一结果对指导浅圆仓环流熏蒸,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经食品级惰性粉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并在实仓验证了散装稻谷仓粮堆表层应用惰性粉拌粮的防治效果。用纯惰性粉处理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为0.8 d,采用150 mg/kg惰性粉拌粮法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生存时间为0.9 d;无惰性粉处理的活虫样和稻谷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3.3 d和18.6d。研究表明,惰性粉拌粮对锈赤扁谷盗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实仓试验中应用惰性粉可以减少锈赤扁谷盗的数量,但其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瓦楞纸板诱捕器,对小麦粉成品车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书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等高线绘图技术统计分析小麦粉成品车间书虱发生部位以及与温湿度的关系。年度跟踪监测表明,在小麦粉成品车间累计诱捕到书虱25 131头,呈非均匀分布。书虱诱捕数量与车间内温湿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发生部位主要为麸皮打包间、麸皮打包间和成品仓交接区域、自动打包机和皮带输送机区域、卸粮口区域,且具有长期持续存在向周围扩散虫害的危险。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书虱发生部位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制粉车间气力输送风网的主要特性参数如输送风速、输送产量、输送物料压损H1以及风机、除尘器的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气力输送风网的输送产量达到了设计要求且各输料管的输送产量基本均衡;输料管的输送风速普遍偏高;风机电动机运行电流均低于额定电流,风机的全压、风量均具有提升输送产量的空间;脉冲除尘器阻力偏高、清灰效果偏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我国华南地区广州岭南穗粮谷物股份有限公司一面粉加工车间B区、C区,长为108 m,宽为25 m,高为35.2 m,总体积为95 040 m3,有效熏蒸体积为53842 m3的空间,采用硫酰氟剂量为40 g/m3、密闭时间为48 h的整体性结构熏蒸。在不补充硫酰氟熏蒸剂的条件下,熏蒸过程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了熏蒸剂的日损失率Ld和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分析了各楼层硫酰氟浓度变化规律和熏蒸剂泄漏程度,评估了杀虫效果。熏蒸剂的日损失率符合模型:(e,自然常数;b,衰减常数),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符合模型:熏蒸剂日损失率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增大,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单次熏蒸时衰减常数为固定值,熏蒸剂日损失率、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为恒定变化。经模型评估,6、7、8楼的日损失率L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56.7 %~71.3 %和0.56~0.83 d。3、4楼区域损失率L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85.0 %~92.6 %和0.27~0.37 d;除8楼硫酰氟熏蒸剂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超过15 h,其余楼层均未超过15 h。熏蒸后22 d,取样检测发现面粉加工车间设备和管道中均发现赤拟谷盗幼虫活虫。采用硫酰氟进行建筑物结构40 g/m3剂量、密闭时间48 h方式熏蒸,可将车间空间区域害虫各虫态以及管道和设备中成虫杀死,存在于设备和管道内的卵可能存活且发育成新幼虫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