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蜡质玉米淀粉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13)
研究了分别以葡萄糖、蔗糖和乙酸钠为唯一有机碳源异养养殖小球藻的生长、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葡萄糖和乙酸钠培养的小球藻都出现了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小球藻在葡萄糖和乙酸钠中的最适生长浓度分别为25 g/L和35g/L,最大OD_(680)为5.45和1.93。但是小球藻的生物量随蔗糖浓度增大而增大,当蔗糖浓度为45g/L时出现了最大OD6_(80) 8.13。乙酸钠、蔗糖、葡萄糖培养42小时的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5 %和14%,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7、10、8 mg/g。综合考虑小球藻生长、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25 g/L葡萄糖是小球藻异养的最适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3.
《广东化工》2021,48(17)
本研究通过分析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条件下异养小球藻生长、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揭示亚铁离子对小球藻异养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适量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可显著促进小球藻的生长,60μmol/L硫酸亚铁和40μmol/L氯化亚铁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适量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可以显著促进异养小球藻细胞的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硫酸亚铁的促进效果优于氯化亚铁,60μmol/L硫酸亚铁对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的促进效果最佳。综合考虑亚铁离子对异养小球藻生长、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的影响,确定60μmol/L硫酸亚铁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生料液态酿造大米酒生产工艺,并对酒的品质进行检测。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小曲添加量后,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工艺,并进行小试试验,最后用气相色谱对酒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小曲添加量为1.2%、培养基初始pH值为6;在发酵罐进行小试发酵12 d时50°白酒出酒率达到109.5%(质量比)。该大米酒气味清香,成品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为0.43 g/L,符合国家一级清香型白酒标准,甲醇含量仅为0.08 g/L,远低于国家标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菌以及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疏水性植物多酚。因存在水溶性差、不稳定、易分解以及在体内代谢快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姜黄素作为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食品胶体递送体系是一种利用食品组分间相互作用,通过构建食品胶体微结构实现对食品功能因子包埋、保护及控释的技术。以蛋白质为载体构建的姜黄素复合纳米颗粒胶体递送系统能够为姜黄素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有效途径。该文介绍当前蛋白基姜黄素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并详细阐述不同蛋白质(动物蛋白、植物蛋白以及蛋白水解物)在构建姜黄素复合纳米颗粒中的应用,以期为姜黄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通过在黄豆酱发酵过程中添加酸性蛋白酶,考察不同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对黄豆酱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酸性蛋白酶可促进黄豆酱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提高黄豆酱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其中0.05%添加量的提升效果最好,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添加酸性蛋白酶显著提高了酱醅中挥发性酯类、醇类和酸类成分含量(P<0.05)。但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含量并未随着酸性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多。此外,添加酸性蛋白酶的黄豆酱感官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因此,酸性蛋白酶可促进黄豆酱发酵并提高其品质。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18)
以螺旋藻干粉经醋酸钠/醋酸缓冲溶液溶胀破碎其细胞后得到的藻蓝蛋白为粗提液,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其进行萃取和纯化。以分配系数Kp和纯度为检验指标,对PEG/硫酸铵双水相系统组份中的硫酸铵和PEG质量分数、pH值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PEG1000与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为最佳双水相组份,当硫酸铵和PEG100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20%,pH值为6.0~6.5,藻蓝蛋白分配系数和纯度可达到257.61~286.35和0.265~0.37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Loop结构引入半胱氨酸对GH11家族木聚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以溶糖曲霉(Aspergillus saccharolyticus)JOP 1030-1木聚糖酶XynASP Loop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第95位点天冬酰胺(Asn)突变成半胱氨酸(Cys),获得突变体XynN95C,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XynN95C最适温度为50 ℃,酶活性半衰期t1/240 ℃为38 min,相比野生型XynASP分别提高了5 ℃、18 min,最适pH从6.0降至5.0。另外,XynN95C的金属离子耐受性较强,经Fe3+处理1 h,相对酶活性为93.9%,较野生型(65.9%)明显提高。由此得出,在Loop结构引入半胱氨酸可有效提高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这为GH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改造又提供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也大不相同,通过筛选获得三株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C10、2E6和2H1,其中2C10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中具有最高的灵敏度,2E6次之,2H1再次之。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和理解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反应关系,以及最大程度的提高重组抗体的灵敏度,实验通过构建3株细胞株的单链抗体,并在E. coli BL21(DE3)中表达纯化单链抗体蛋白质,采用竞争ELISA法展现了不同的单克隆抗体与所对应的单链抗体灵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灵敏度最好的单克隆抗体2C10所对应的单链抗体,其灵敏度也是最好的,2E6的次之,2H1的再次之。同时实验也表明,人工合成的单链抗体的灵敏度较其所对应的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要下降许多。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螺旋藻对稀土废水中Y3+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溶液pH、提高温度、延长吸附时间都有助于提高螺旋藻对Y3+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在最优条件下,螺旋藻对Y3+的吸附容量达到75.6 mg/g。螺旋藻对Y3+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表明螺旋藻对Y3+的吸附主要表现为单层化学吸附。结合螺旋藻吸附Y3+前后SEM-EDS、FT-IR、XPS等分析表征,提出了螺旋藻吸附Y3+的作用机制,吸附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吸附剂从稀土废水中回收稀土元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