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304篇
化学工业   403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50篇
建筑科学   166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4868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篇
冶金工业   95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阿克苏地区主栽的5个细绒品种在统一的种植管理模式下,进行农艺现状调查、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分析,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5个品种细绒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优质品种综合性状排序为J206-5>新陆中84>新陆中80>新陆中68>新陆中62。运用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品种,为阿克苏地区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浸提法从苦丁茶及黄芩中提取天然黄酮类物质,并按一定比例将两者复配制得复合物对纯针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浸提液吸收光谱曲线、染后样品K/S值及UPF值优化复合物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在最优化复配比例复合物的条件下,纯针织物染色时温度、时间、电解质用量及固色剂用量等对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制得的天然黄酮类复合物均可强烈吸收280~400 nm紫外线,当复配比例为2∶8时,复合物紫外线吸收性能最强;采用复配比例为2∶8的复合物进行染色,最佳染色工艺:80℃染色90 min,氯化钠用量20 g/L,染色后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使用无醛固色剂DM-2518提高染色织物耐洗性,织物经30次皂洗后防紫外线性能仍能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针织物结构与拉伸收缩性能的关系。利用图像法测试6种不同纱支、组织结构、织物密度的针织试样在10%、30%、50%、70%定伸长条件下的拉伸收缩性能。利用Auto cad软件处理试样横向收缩的实物图片后,分析在同一拉伸伸长率下不同结构针织物的横向收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针织面料布边收缩曲线可由抛物线模拟,抛物线开口越大,面料布边收缩越严重;织物纵向拉伸得到的布边曲线的弯曲程度要大于织物横向拉伸后得到的布边曲线的弯曲程度;纱线根数越多,织物密度越大,横向收缩越小,织物保形性越好;罗纹组织结构面料保形性能优于半畦编组织和纬平针组织织物。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活性染料对针织物的轧烘轧蒸染色工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以氯化钠质量浓度、碳酸钠质量浓度、烘干时间和汽蒸时间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染色织物K/S值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多因素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织物实验K/S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96,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该建模方法可用于染色织物K/S值的预测,可以用于针织物轧烘轧蒸染色工艺的预测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好结的含量,保障后续生产的纱线品质、提高后加工的生产效率和减轻结的危害,阐述了纺纱环节不同工序下结变化的规律及原因,采用XJ129结和短绒测试仪测量结的含量,提出以结清除率为指标来调整设备工艺参数从而迗到控制结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昀 《上海纺织科技》2020,48(1):44-45,49
设计与开发了云花皱织物。络筒工序以"高车速、小张力、降毛羽、提产量"为工艺原则;整浆联合工序以"高车速、贴伏毛羽、减磨兼顾增强"为工艺原则;银丝不上浆,按照色经排列要求放在相应的伸缩筘中,并控制好张力;银丝和黑色花式线应穿在规定的综框;织造工序以"高车速、大张力、早开口"为工艺原则。经过对织造准备工序和织造工序的优化使得织造效率达到9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3%,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7.
8.
9.
开发具有保暖、远红外及抗菌复合功能织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浸渍、浸轧、烘干、还原、烘干工艺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针织物。通过SEM和XPS测试验证了RGO片状结构存在于纤维表面及纤维之间的空隙中。/RGO针织物表现出了一定的保暖、远红外及抑菌效果,且在水洗30次后还可保持较好的功能性。RGO分布于织物空隙中,使其透气率、芯吸高度和透湿量略有下降,拉伸强力有所提升。/RGO针织物不仅实现了保暖、远红外及抑菌复合功能,还基本保持了针织物原样的服用性能,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改善碳纳米管复合纱的耐用性能并实现碳纳米管复合纱的高效生产,采用一种简单浸渍烘干的方法来处理粗条,于环锭纺细纱机上制得碳纳米管复合纱,探讨了碳纳米管对复合纱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不仅附着在纤维表面而且分布于纱体内的纤维与纤维之间;碳纳米管分散液的质量分数、纱线的细度和捻度均影响纱线的导电性能;碳纳米管在纤维表面的附着使得复合纱的强力提高且随着碳纳米管浓度的升高,复合纱强力增大;在8 V电压下,复合纱的温度可达52.6℃,碳纳米管与纤维的复合赋予了其优良的电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