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9篇
能源动力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新的凝汽器及真空系统漏入空气流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几种凝汽器及真空系统漏入空气流量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建立了一种新的漏入空气流量测量方法,并在300 MW机组上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解决了实际运行机组现场测量漏入空气流量及抽气设备抽吸空气流量测量问题,为研究空气对凝汽器和抽气设备性能影响奠定了基础,也为抽气设备现场性能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石慧  王洋  马汀山  王妍  李钊  李鹏  李刚  居文平 《热力发电》2022,51(1):123-129
为实现热电联产企业成本最小化和盈利最大化,需精确掌握不同供热模式的电-热能效关联特性,以及电、热双变量约束条件下供热负荷在机组间的优化分配方式.本文以某具有3种供热模式的多机组供热电厂为例,建立多机组、多供热模式的能耗分析及厂级供热负荷优化分配模型,提出以总供热负荷和发电负荷率变量约束下的厂级总耗煤量最低为寻优目标,得...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8节点等非协调单元离散叶片和轮盘,建立了以列复速级轮系振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接触罚单元方法处理了叶片和叶轮的连接及叶根支承柔度问题,依据上述有限元模型编制了双列复速级轮系的三维网络剖分程序和轮系振动特性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实例的计算分析,并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临机加热系统复杂和推广困难的问题,对临机加热系统的改进方法进行研究。以660 MW超超临界机组临机加热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提出通过取消疏水系统简化临机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并对其进行能耗及技术经济分析。研究表明:临机加热系统取消2号高压加热器至除氧器的正常疏水系统可以使系统大幅简化,示例机组投资减少约48%,能耗提高约7%~14%;示例机组在标煤单价800元/t、全年系统投入运行20次条件下,正常疏水系统的投资回收年限为23.63 a;总体来看,简化系统是一种更为经济可行的系统型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迷宫式密封的大型给水泵现场效率试验,给出给水泵效率和轴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通过两个电厂迷宫式密封给水泵性能试验验证,证明该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对迷宫式密封大型给水泵的现场性能试验可实施性强,简单方便,完全可以满足GB3216—89的C级精度。  相似文献   
6.
工作水进口温度对水环式真空泵及凝汽器性能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得出国产300 MW机组配套的水环式真空泵(简称水环泵)的工作水进口温度、漏入真空负压系统的空气流量与凝汽器性能、水环泵抽吸空气流量的相互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在漏入空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水进口温度对水环泵抽气流量起决定性的作用,降低工作水进口温度能有效改善夏季高温季节水环泵抽气能力下降、机组运行真空偏低的问题.该方法对提高其它形式抽气设备的抽气能力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佳  许朋江  居文平  马汀山 《热力发电》2022,51(10):130-137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工业供汽引起能耗大幅升高,导致电厂热经济性下降的问题,以某31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EBSILON平台建模模拟和真机试验研究,计算冷段再热蒸汽抽汽(冷再)和热段再热蒸汽抽汽(热再)2种汽源、2.0 MPa/2.5 MPa/3.0 MPa 3种抽汽参数、不同负荷下机组运行状态,分析?损耗特性、能耗临界特性等,得到了工业供汽优化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冷再和热再汽源下,机组热耗率存在差异;工业供汽存在一条能耗临界特性曲线,该曲线对机组经济运行意义重大。只有当机组在该曲线右侧区域工况运行时,工业供汽工况热耗率才小于相同电负荷纯凝工况机组热耗率,工业供汽对降低能耗水平有益,机组热经济性提高;机组在曲线左侧运行时,工业供汽工况热耗率大于纯凝。建议热电厂工业供汽改造时,合理规划各机组间工业供汽流量及汽源参数。  相似文献   
8.
余小兵    杨利    居文平    马汀山    付昶  吴闯  郑天帅    王东晔    王伟    刘学亮   《热力发电》2022,51(2):49-55
针对内燃机排气的特点,构建了一种新型冷热电联产(CCHP)系统来进一步回收排气余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CCHP系统由1个简单回热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1个喷射式制冷循环和1个热水器组成。为了评估系统性能,建立了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比较了单一S-CO2循环与CCHP系统的性能参数。此外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压缩机出口压力、透平1进口温度以及制冷蒸发温度3个重要参数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以系统同时产生最大净输出功和制冷量(CCP模式)或同时产生最大净输出功和供热量(CHP模式)为优化运行模式,对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CCP模式下,系统净输出功、制冷量、供热量之和为546.87 kW,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为45.81%和50.55%;而在CHP模式下,同样的性能指标则分别为501.35 kW、41.95%和50.46%。  相似文献   
9.
开展大规模热电解耦技术改造已成为供热机组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亚临界330 MW供热机组为例,从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业绩等角度出发,对高中压缸旁路供热、储热供热、电极锅炉、低压缸零出力供热等供热机组常用的热电解耦技术进行了汇总、探讨和比较分析。高中压缸旁路供热技术适用于所有的燃煤供热机组,但其减温减压器、调节阀及相应管路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现场论证;供热机组配置储热罐或电极锅炉装置时,应需要根据当地电网形势、调峰政策、供热热负荷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技术应用于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技术改造中成本最低,热经济性最佳,综合优势最大。建议从机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适合机组自身特性的热电解耦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当前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联合自动发电控制(AGC)调频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典型方案、控制过程以及实际工程效果,探讨了储能系统接入对火电机组电气系统的影响和储能电池的选型问题,并分析了该技术工程应用的投资及收益。分析结果表明: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联合AGC调频技术效果显著,经济收益较好;储能系统的接入对火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基本无影响;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电池较有优势。本文为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联合AGC调频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