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嵌入式系统教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采用实验及项目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如何采用嵌入式系统终端辅助教学软件加强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的方法,阐述如何将Android终端软件应用在嵌入式系统辅助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4种Mozzarella干酪在不同成熟期提取液的抗菌活性,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通过TCA制备4种Mozzarella干酪在成熟期40,50,60d的提取液,探讨提取液对黑曲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以及比较抗菌性的强弱。结果显示,不同干酪在不同成熟期的提取液的抗菌活性不同,干酪2和干酪4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对黑曲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成熟期越长,干酪2和干酪4的提取液所含的抗菌物质越少。干酪2在成熟40d和干酪3在成熟60d时的提取液对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强;干酪1在成熟60d时的提取液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干酪2在成熟40d时的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干酪3在成熟60d时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波检测法检测岩溶地区桩基下岩溶发育情况,以减少勘察的工作量及缩短勘察周期,同时提高勘察精度。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安装搬运站的组成及功能,安装搬运站与其它单元协调配合要点及PLC程序的设计方法。本设计流程,很好地实现了安装搬运站与其它各站的协调配合,完成了工件及其信息的有效传递。经实践检验,采用该PLC控制程序能够使设备动作顺畅、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同时程序具有可读性强、调试方便等优点,对安装搬运单元的PLC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NET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Windows.NET、Visual Studio.NET和.NET Framework,概述了OPC XML-DA规范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远程数据访问系统的整体框架。详细的阐述了数据访问中间件的具体框架设计、数据访问模块的编写及XML WebService服务模块的开发,并采用C#.NET开发了OPC XML-DA客户端。最后,进行了系统整体实验测试,利用西门子WinCC TAG Simulator的数据源,WinCC OPC服务器获取相应数据,通过OPC XML-DA客户端跨Internet访问中间件服务器进而访问OPC COM服务器,实现了远程访问WinCC OPC服务器。  相似文献   
6.
考虑逆变系统中死区及续流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SPWM)波积分区间角度出发,对单相全桥倍频三电平逆变桥的输出电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DSP控制器的死区补偿方法。仿真与试验均验证了数学分析的正确性。该方法简单实用,达到了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7.
彭登峰 《机床电器》2010,37(5):39-41
本文以台车的PLC顺序控制编程为例,介绍了移位指令实现PLC顺序控制程序的编程思想及方法,并对复杂流程的顺序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进行了探讨。该方法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易于接受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立体存储站的组成,立体存储站PLC程序的编制及调试方法。实践表明,该程序具有可读性强、程序调试方便等优点,对立体存储单元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了解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技术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文中以单相SP-WM逆变电路为控制对象,分别从PWM的产生机制、死区补偿和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死区补偿的一种方法。并对逆变器的工作模态、电流回路做了具体的分析。文中结合图表和文字说明进行分析,形象直观、简洁易懂。  相似文献   
10.
以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多种微量成分(磷脂、油酸、β-谷甾醇、二酰基甘油)在stripped亚麻籽油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并研究反胶束的形成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以及生育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是形成反胶束的重要组分,其临界胶束浓度为125 μmol/kg;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微量成分对亚麻籽油的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形成反胶束后则能显著降低油脂的起始氧化温度(约12%)以及氧化诱导时间(约33%),增加贮藏过程中氢过氧化物(约36%)、丙醛(约13%)和己醛(约200%)的含量,显示出促氧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生育酚的添加能抑制油脂氧化进程,但反胶束的形成使油脂中氧化产物浓度高于对照组,降低了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控制亚麻籽油中反胶束的形成将有助于油脂氧化稳定性,为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稳态化控制提供新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