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定义了混煤和锅炉目标煤的煤质偏差,给出以煤质偏差作为目标函数的掺配优化模型,通过调整某个成分的期望误差,可单独调节该成分与目标煤的接近程度;通过对模型约束条件设定,可限制低灰熔点煤的掺配份额,控制炉膛结焦,或提高采购量大的单煤的掺配比例。基于最小煤质偏差模型,针对某670 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进行掺配优化模拟,提出煤场存放的优化概念和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从复杂的单煤煤源中找到最接近目标煤质的掺配方案,优化后入炉煤质稳定,且接近目标煤质。  相似文献   
2.
电厂锅炉燃煤发热量还未能实现广泛的连续测量,在发电厂效率检测时,采用少量样品煤的实验室化验数据表示检测周期内全部燃煤的发热量,由此带来较大的测量不确定性。研究了入炉煤多次采样样品发热量平均值的不确定性,当发热量样本是正态分布,或求取平均值的样品个数大于30时,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采用传统方法对样品均值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当发热量样本是非正态分布,且求取平均值的样品个数小于30时,可采用挑选样抽法产生发热量的随机样本,然后利用发热量均值的虚拟样本,进行非正态分布下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际应用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结果合理,能够满足发电机组效率检测不确定度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烟气脱硫系统不同配置的增压风机系统故障状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单增压风机系统增加增压风机事故跳闸触发锅炉总燃料跳闸(MFT)功能,以及增设增压风机旁路系统和增压风机故障快速减负荷(RB)功能,可以避免因增压风机故障跳闸而导致的锅炉MFT;对于双增压风机并联系统设计了2套RB逻辑,保障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尚琳琳  程世庆  王宪红  殷炳毅 《节能技术》2007,25(5):410-412,445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玉米秆与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混合热解中产生的H2S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不同煤种热解析出H2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的混合热解过程中H2S析出有着相似的规律,即生物质的加入使煤析出H2S提前,且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加,H2S在更低的温度下有较大的析出速度.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时,在380℃以前析出的H2S的浓度和析出量都比煤单独热解时的高,且随着生物质加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生物质加氢作用的影响.且随着煤中含氢量的增加,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加氢作用表现得越不明显.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的混合热解过程中H2S析出规律是生物质加氢作用和矿物质固硫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时COS的析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三种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煤热解析出的CO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对析出的含硫气体有明显影响.生物质的加入对COS的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从秸秆燃料的成分、燃烧特性以及灰熔性等方面探讨了秸秆以及秸秆混煤的燃烧规律。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玉米秆、麦秆、棉秆以及其混煤着火、燃烧燃烬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秸秆生物质有着良好的燃烧特性。秸秆比煤有着较低的着火温度、良好的挥发分析出特性和较低的燃尽温度,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比煤高出一个数量级。秸秆的加入有利于煤的着火和燃尽并改善了煤的燃烧特性。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秸秆混煤的着火温度降低,燃烧速率提高,燃烧特性指数提高。秸秆混入的比例越高,混煤的燃烧特性越好。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硫化氢的析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琳琳  程世庆  张海清  殷炳毅 《煤炭学报》2007,32(10):1079-1083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3种秸秆类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与一种烟煤混合慢速热解中产生的H2S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煤热解析出H2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对析出的H2S气体有明显影响.煤单独热解时H2S在300~480 ℃范围内析出;生物质的加入,使煤热解析出H2S提前,析出在200~490 ℃范围内.这种规律源于生物质提前热解,释放出活性甲基和氢,使其与硫反应的氢量增多,在混煤热解过程中起到了加氢的作用,促使H2S析出提前,析出量增加.从H2S析出总量上看,生物质对H2S的析出量影响可分为小比例时的抑制作用和大比例时的促进作用,这种规律来源于生物质的加氢作用和碱金属矿物质固硫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