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然晒干、热风干燥、荫干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常见方法对新鲜无核紫葡萄进行干燥,测定葡萄干的总糖、还原糖、果糖、葡萄糖、总酸、V_C、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青素以及感官指标、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无核紫葡萄干品质及抗氧化性差异明显。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速率最快,分别为3.5,3.0d;荫干速率最慢,为35d。真空冷冻干燥的无核紫葡萄干的总酸、V_C、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青素含量被最大程度保留,分别为34.6%、6.34mg/100g、8.28mg/100g、71.5mg/100g、182.3mg/100g、3.61mg/100g。真空冷冻干燥抗氧化能力强。相关性分析表明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综合分析,真空冷冻干燥适合用于无核紫葡萄的干燥,能较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性强,可作为无核紫葡萄适宜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吐鲁番地区种植的8个甜瓜品种(纳斯蜜、花玫、风味5号、风味8号、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比谢克辛、俊秀)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主要的营养品质指标及功能活性指标,对甜瓜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不同品种甜瓜果实品质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纳斯蜜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较高;花玫的果肉较硬,且厚度宽、果形指数高;风味系列的两种甜瓜类黄酮含量高、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其他甜瓜大;俊秀的单果重最高,维生素C含量最低;其他品种甜瓜的含量处于平均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评价甜瓜果实品质的指标用4个因子表示,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ABTS自由基清除率、柠檬酸、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和果形指数的含量可作为其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不同品种的甜瓜分为4大类,第1类为‘风味8号’和‘风味5号’,具有酸甜风味;第2类为‘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比谢克辛’和‘纳斯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第3类为‘花玫’,果形指数最好;第4类为‘俊秀’,单果重与其他品种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综合评价显示‘纳斯蜜’果实品质最优,‘西州密25号’、‘花玫’、‘风味5号’和‘比谢克辛’较优,其余品种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3.
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其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包括花青素、酚酸类物质、膳食纤维等。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利用不同溶剂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75%乙醇提取物干物质得率最高,为10.72%;50%乙醇提取总酚含量最高,为2.9 mg/100 mL;50%乙醇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力最强,75%乙醇提取物对DPPH抗氧化物提取能力最强;75%丙酮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清除力最强,75%甲醇提取物对ABTS抗氧化物提取能力最强。综合比较得出,50%乙醇更适于黑小麦麸皮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疆杏中残留农药的种类、残留风险水平,本研究以2021年和2022年新疆6个杏主产区的77份样品为研究对象,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杏中的99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杏中农药残留的急性、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并进行排序,针对杏中检出的无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提出了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研究结果显示,新疆杏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达到96.1%,样品残留农药共计23种,其中多菌灵、啶虫脒、氯氟氰菊酯的检出率较高。残留农药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水平。根据农药风险评估排序,克百威、甲拌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唑磷4种农药被确定为高风险农药,风险得分分别为25.3、25.1、20.2、20.1。抽查的77份样品不存在高风险的样品,主要以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为主。检出的农药中有10种尚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综合分析,建议优先制定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唑磷3种残留农药的最大限量值,建议值分别为:6、0.1、0.3 mg/kg。可见,新疆杏质量安全状况整体良好,建议完善杏中常用而无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规定农药的限量值。  相似文献   
5.
在葡萄采摘后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病害普遍发生,主要包括灰霉病、葡萄曲霉腐烂病、根霉腐烂病、青霉病等,严重影响其生产和商品价值。目前葡萄采后病害控制仍依靠化学防治,化学杀菌剂的长期施用可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并增强病原菌的抗药性。采用拮抗菌控制葡萄采后病害是替代化学杀菌剂的一种绿色、环保且安全的防治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葡萄采后侵染性病害及症状、拮抗菌的来源及应用现状、作用机制及联合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增强生防效果等内容,并对拮抗菌防治葡萄采后病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鲜切果蔬因具有营养、便利、新鲜、可食率达100%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鲜切果蔬由于受到机械损伤,其品质下降、易被微生物污染。短波紫外线作为一种非热力杀菌技术,近年来被研究者们用于鲜切果蔬保鲜,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鲜切果蔬及短波紫外线技术的特点,综述了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果蔬安全品质、营养品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及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果蔬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作用,并讨论短波紫外线技术在鲜切果蔬中的应用前景,为短波紫外线处理鲜切果蔬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酚类物质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将无核白葡萄进行荫干处理,测定其脱水干制过程中总酚含量、褐变度、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并鉴定酶促褐变底物。结果表明:无核白葡萄在干制过程中总酚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在无核白葡萄出现明显褐变时总酚含量有所增加,同时褐变度明显上升。无核白葡萄中主要的酚类物质有14 种,其中6 种是酶促褐变的底物,分别为原花青素B2、对羟基肉桂酸、儿茶素、反式-咖啡酸、顺式-白藜芦醇、阿魏酸,最主要的酶促褐变底物为儿茶素。干制过程中无核白葡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B2、对羟基肉桂酸、儿茶素、反式-咖啡酸、顺式-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无核白葡萄干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脱水速度对‘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及褐变的影响,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材料,采用快速和缓慢两种脱水方式,观察‘无核白’葡萄脱水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及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缓慢脱水质量损失50%及快速脱水质量损失60%‘无核白’葡萄细胞线粒体、叶绿体、液泡膜等遭到破坏,同时褐变指数明显上升,因此认为,‘无核白’葡萄脱水过程中褐变与细胞区室化作用被打破密切相关。与缓慢脱水相比,快速脱水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内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膜结构的破坏,保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且快速脱水褐变指数显著低于缓慢脱水。研究结果可为快速脱水在‘无核白’葡萄干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库买提杏为材料,研究常温(25±1)℃条件下,模拟汽车运输过程中,不同振动时间对杏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过程中,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杏子呼吸速率显著(P<0.05)升高,乙烯生成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缓慢,VC含量缓慢降低,而有机酸含量和硬度则显著(P<0.05)下降;在其后的贮藏过程中,经过振动的果实,其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量、腐烂率显著(P<0.05)上升,有机酸含量、硬度明显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则变化不大(P>0.05)。聚乙烯发泡网套包装可延迟或降低呼吸和乙烯高峰,有效的减缓有机酸、硬度、腐烂率的变化,较好的保持杏子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采用丙酮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浸提法和缓冲溶液浸提法分别提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在单因素实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缓冲液pH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8 (g/mL),浸提时间2.9 h,缓冲液pH5.8,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比活力为(378.12±1.3) U/mg,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拟合性好。采用响应面法分析,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实验结果,以期为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纯化、性质、结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